国家劳役团(德语:Reichsarbeitsdienst,直译为国家劳动服务)系纳粹德国于1933年至1945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和教育组织。从1935年六月始,每个德国男青年需在18岁兵役前首先履行六个月的劳动义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此劳役适用人群扩大至女青年。
“女性服役”之想法在德国并非纳粹原创,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德国女权运动,此想法便有探讨过。
纳粹时期的国民劳役之想法则是来源于保加利亚,由纳粹权力机关借用。保加利亚早在1920年推行了此种所谓的“国民劳役”,亦即,全国三成之国民必须履行劳役,以为公共利益服务。保加利亚之先例引起了德国保守派及左派人士的注意,因为他们特别强调“国民教育”与“体力劳动”结合之效果。
1931年,布吕宁政府为减少由经济危机产生的大量失业人口,开始推行一种“志愿劳役制”(德语:Freiwillige Arbeitsdienst)。然而该举措效果并不佳,部分劳役营滥用为军训营对付国家敌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