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俘获

✍ dations ◷ 2025-04-26 19:27:18 #原子核物理学

电子俘获(英语:Electron capture)是一个内层轨道上的电子,被原子核内的的一个质子捕获(使一个质子转变成中子)、并同时发射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伴随发生的过程还包括光子的辐射(伽马射线),使新产生原子核的能级降至基态。

电子俘获是具有相对多余质子,但和其即将衰变为少一个正电荷的核素之间的能量差值不足以发生正电子发射的同位素最主要的衰变形式。如果能发生正电子发射,电子俘获与正电子发射总处于竞争的状态。正电子发射有时也被叫做反β衰变,虽然这个术语也可以指对中微子的吸收这一类似的过程。

如果发生衰变的母原子和子原子之间的能量差小于1.022兆电子伏特(相当于两个电子的静质能),将会没有足够的能量允许正电子发射发生,这样,就只有电子俘获单独进行。例如,铷83的原子核(具有37个质子和46个中子)发生电子俘获将衰变为氪83(具有36个质子和47个中子),并由于能量差为0.9兆电子伏特,除电子俘获过程,将不会发生正电子发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并不意味着质子和中子可以正常地互相“转变”:质子和中子必须是原子核的固定组成部分。特别的,在电子俘获的过程之中,一个K或L电子层的电子通常遭受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的俘获,形成一个中子和一个中微子,这样的过程成为K电子俘获或者L电子俘获。

由于质子在电子俘获过程之中“变成”了中子,核素的质子数减少1,中子数增加1,而原子量保持不变。通过改变质子数,电子俘获可以改变元素的种类。新产生的这个原子,虽然仍然保持电中性,但是由于缺失了一个内层电子,故在能级上处于激发态。在这个原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之中,会释放X射线(电磁辐射的一种)或产生俄歇效应,也有两种过程都发生的情况。除此之外,激发态的原子还经常发射出伽马射线使自身跃迁到基态。

电子俘获的研究历史始于20世纪上半叶。193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吉安·卡罗·威克在其1934年发表的论文中首次讨论了电子俘获。之后,相关研究又被日本物理学家、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进一步发展。其后,西班牙裔美国物理学家、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路易斯·阿尔瓦雷茨又在钒48中发现了K电子俘获。他于1937年《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报告了他的发现。阿尔瓦雷茨后来继续研究了镓67和其他几种核素中的电子俘获现象。

以下是几个电子俘获的核反应方程:

如上式所描述,在电子俘获中,原子核俘获的是自身的一个轨道电子,而非其他外来原子所提供的电子。在理论上,完全通过电子俘获衰变的放射性同位素,如果预先使原子电离,就可以避免发生电子俘获。有一个假说表明,在超新星爆炸中的R-过程中形成的这类元素,如果它们没有在外层空间遭遇电子,它就会完全被电离而不会进行放射性衰变。电子俘获效应被认为是超新星上元素反常分布的部分原因。

另外,化学键也微弱地影响电子俘获的速率(一般地来说小于1%)。例如,对于铍7来说,处于金属状态和绝缘环境中,可以观察到两种情况中铍的半衰期有0.9%的差异。这个相对其他一些元素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铍的价电子更靠近原子核。

元素周期表中央附近,比相同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更轻的同位素倾向于通过电子俘获衰变,而比相同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更重的同位素则倾向于发生正电子发射(或称反β衰变)。

一些发生电子俘获的常见放射性同位素包括:

相关

  • 倾销倾销是一种反竞争的商业行为。倾销的意义有二:传统上,倾销是掠夺性订价(predatory pricing)的一种,即以蚀本价卖出货品以打击竞争对手、将对手驱离市场,并以最终提升价格作补偿为
  • RNA表达基因表达(英语:Gene expression)是用基因中的信息来合成基因产物的过程。产物通常是蛋白质,但对于非蛋白质编码基因,如转运RNA(tRNA)和小核RNA(snRNA),产物则是RNA。所有已知生物都通
  • 皮亚杰让·皮亚杰(法语: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全名让·威廉·弗里兹·皮亚杰(法语:Jean William Fritz Piaget),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他的
  • 线粒体基质1 线粒体外膜 2 膜间隙5 内层11 线粒体 DNA 12 基质颗粒 13 核糖体 14 ATP 合酶 15 孔蛋白线粒体基质是线粒体中由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内部空间,其中充满无定形液体,含有参与三
  • 真空烹调真空低温烹调法 (法语:Cuisine sous vide),又作低温慢煮法,在台湾又被称为舒肥法(为Sous vide的音译),是一种通过利用较低温度长时间加热的烹饪方法,目的是要带出原料(尤其是肉类)的最
  • 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是RNA干扰技术中起作用的重要物质。一定数量的外源性双链RNA(dsRNA)进入细胞后,被类似于核糖核酸酶Ⅲ的Dicer酶切割成短
  • 成吉思汗纪年成吉思汗纪年是日本扶植的“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使用的纪元。即以1206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之年为成纪元年。在1936年-1945年记为成纪731年-740年。1945年日本二战投降后,蒙疆政府
  • 竹荪长裙竹荪(学名:Phallus indusiatus),俗称竹荪,又名竹笙、竹参(ㄕㄣ)、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等,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菌裙和菌柄在中国为高级的素食材料。竹荪原来有自己
  • 潮南区坐标:23°15′N 116°24′E / 23.250°N 116.400°E / 23.250; 116.400潮南区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潮汕平原的中心地带。东临南海,西接普宁市,南
  • 美国国会亚裔议员列表本列表收录了美国国会议员中的亚裔美国人。目前,国会中有10位亚裔众议员、1位亚裔参议员。自1957年起,共有30位亚裔众议员、7位亚裔参议员进入了国会。最早出现亚裔参议员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