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俘获

✍ dations ◷ 2025-10-02 10:53:28 #原子核物理学

电子俘获(英语:Electron capture)是一个内层轨道上的电子,被原子核内的的一个质子捕获(使一个质子转变成中子)、并同时发射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伴随发生的过程还包括光子的辐射(伽马射线),使新产生原子核的能级降至基态。

电子俘获是具有相对多余质子,但和其即将衰变为少一个正电荷的核素之间的能量差值不足以发生正电子发射的同位素最主要的衰变形式。如果能发生正电子发射,电子俘获与正电子发射总处于竞争的状态。正电子发射有时也被叫做反β衰变,虽然这个术语也可以指对中微子的吸收这一类似的过程。

如果发生衰变的母原子和子原子之间的能量差小于1.022兆电子伏特(相当于两个电子的静质能),将会没有足够的能量允许正电子发射发生,这样,就只有电子俘获单独进行。例如,铷83的原子核(具有37个质子和46个中子)发生电子俘获将衰变为氪83(具有36个质子和47个中子),并由于能量差为0.9兆电子伏特,除电子俘获过程,将不会发生正电子发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并不意味着质子和中子可以正常地互相“转变”:质子和中子必须是原子核的固定组成部分。特别的,在电子俘获的过程之中,一个K或L电子层的电子通常遭受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的俘获,形成一个中子和一个中微子,这样的过程成为K电子俘获或者L电子俘获。

由于质子在电子俘获过程之中“变成”了中子,核素的质子数减少1,中子数增加1,而原子量保持不变。通过改变质子数,电子俘获可以改变元素的种类。新产生的这个原子,虽然仍然保持电中性,但是由于缺失了一个内层电子,故在能级上处于激发态。在这个原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之中,会释放X射线(电磁辐射的一种)或产生俄歇效应,也有两种过程都发生的情况。除此之外,激发态的原子还经常发射出伽马射线使自身跃迁到基态。

电子俘获的研究历史始于20世纪上半叶。193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吉安·卡罗·威克在其1934年发表的论文中首次讨论了电子俘获。之后,相关研究又被日本物理学家、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进一步发展。其后,西班牙裔美国物理学家、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路易斯·阿尔瓦雷茨又在钒48中发现了K电子俘获。他于1937年《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报告了他的发现。阿尔瓦雷茨后来继续研究了镓67和其他几种核素中的电子俘获现象。

以下是几个电子俘获的核反应方程:

如上式所描述,在电子俘获中,原子核俘获的是自身的一个轨道电子,而非其他外来原子所提供的电子。在理论上,完全通过电子俘获衰变的放射性同位素,如果预先使原子电离,就可以避免发生电子俘获。有一个假说表明,在超新星爆炸中的R-过程中形成的这类元素,如果它们没有在外层空间遭遇电子,它就会完全被电离而不会进行放射性衰变。电子俘获效应被认为是超新星上元素反常分布的部分原因。

另外,化学键也微弱地影响电子俘获的速率(一般地来说小于1%)。例如,对于铍7来说,处于金属状态和绝缘环境中,可以观察到两种情况中铍的半衰期有0.9%的差异。这个相对其他一些元素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铍的价电子更靠近原子核。

元素周期表中央附近,比相同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更轻的同位素倾向于通过电子俘获衰变,而比相同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更重的同位素则倾向于发生正电子发射(或称反β衰变)。

一些发生电子俘获的常见放射性同位素包括:

相关

  • 汗腺疾病以下为皮肤疾病一览表:备注:【】内为俗称;若有别名,以 "/" 分别之。
  • 亚甲蓝亚甲蓝(Methylene blue),又称亚甲基蓝、次甲基蓝、次甲蓝、美蓝、品蓝、甲烯蓝、瑞士蓝(Swiss blue),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为methylthioninium chloride。是一种芳香杂环化合物。
  • 额骨额骨(Frontal bone),组成颅骨的29块骨头之一。位于前额处。它由可分为三部分: 额鳞:大而垂直,在前额。 眶部:环状或水平,对眼眶顶部和鼻腔的形成至关重要。 鼻部:与鼻骨和颌骨的额
  • 植物学家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人类对植物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类在寻
  • 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硫酸软骨蛋白多糖(英语: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CSPG)又称硫化软骨蛋白多糖。是硫酸软骨与蛋白多糖结合的产物,在脑部中调控神经系统的发育与生长,它能抑制神经纤维的再
  • 贾汉吉尔贾汉吉尔 (英语 : Jahangir)(1569年8月31日-1627年10月28日),是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的第四任皇帝,生于1569年,死于1627年。他被认为是莫卧儿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在其
  • 坎巴族坎巴人(Kamba,复数Akamba)是班图人的一支,居住在肯尼亚东部省,向西延伸到内罗毕、Tsavo,向北延伸到恩布。该区域被称作“Ukambani”。根据来源不同,坎巴人被认为是肯尼亚的第三、第
  • 太浩湖盆地太浩湖盆地管理区(英语:Lake Tahoe Basin Management Unit)是一座美国国家森林,用以保育太浩湖以及太浩湖盆地周围的公有土地。森林在内华达山脉处横跨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的
  • 乐府诗乐府为旧体诗诗体的一种,与古体诗、近体诗构成古典诗歌中的三大类,原指合音乐以唱的歌诗。由于乐府是合乐的声诗,以后凡是可传唱的诗,广义上都可称为乐府。因此乐府不仅是齐言的
  • 近鸟型恐龙近鸟型恐龙(学名:Paraves)或直接称为近鸟型,是个演化支,包含恐龙之中亲缘关系接近于鸟类而离偷蛋龙下目较远的所有物种,例如鸟翼类(始祖鸟、热河鸟和现代的鸟类)以及恐爪龙下目的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