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 (中医)

✍ dations ◷ 2025-05-18 04:43:25 #中医,中医诊断学,中医理论

饮是中医诊断学上的名词,指体内的液体运行输布失常,因而停留在体内某处所形成的病理产物。“饮”与痰性质相似,同为津液代谢障碍之病变,但状态不同,“痰”较为混浊粘稠而“饮”较为清稀。虽然两者不同,但俗称上并不太区别此二者,常常合称痰饮,乃至于医生对不懂中医的病患皆称之为痰,或“水”。

“饮”最早见于《内经》。《素问‧五常致大论篇第七十》:“水饮内稽。”以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到了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又将之类型化,并整理出治疗方法,将其写在《金匮要略》的<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种类型。虽然张仲景提出了痰与饮的概念,但并没有提及两者的区别。到了宋代的杨士瀛,在其所著之《仁斋直指方论》中,才稍微把两者区分开来;他用“涕唾稠粘”来形容痰的粘稠性。书上所谓的“涕唾”,即今人所讲的“痰”之一种。换言之,痰就是浓度较高,黏稠状的液体。而在“饮”字前面加上“水”字,而成为水饮一词,以表“饮”为浓度较低,呈清水的态样。

中医认为,“饮”形成的原因多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偏嗜,或被七情所伤,使得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的气化功能失常,产生水液代谢上的障碍,终致体内津液积滞于身体的某个地方。因为上面所述之器官,皆与体内水液的运输有直接的关连性。

在《世补斋医全集》里则说,“饮”这种病理现象的最初因素,乃在于阳气不足,当阳不足时,阴气即化水成病。换言之,体内的“水 (液体)”则会积累至身体某处而呈现病态。若阳气充足,水本来就是身体所需之物,此时阴气将水化成津液,以资灌溉全身,这自然就不成为病。此外,发病之原始点,一定是在胃上脘,阳气不到之某处所,水会伏留在该处。饮停留一定时间后,则首先流到胁肋,横在胸膈之间,继之渗到心、肺,再往下入于脾脏肝脏,最后入注肾脏。

“饮”的病症好发于肠胃、胸胁、肌肤之间。大致上来说约有咳、喘、悸、眩、呕、满、肿、痛的症状。若把“痰”所引发的病症也包括在内的话,则可导致各类不同病症,因为痰会随气而走,无处不到,堆积到何处,皆会产生各种病症,变化多端,乃至于导致头昏目眩、心神被蒙、神昏谵妄,或引起癫、狂、痈等疾病。中医上的各种疑难杂症,常常都与“痰”有关。

饮在五脏时之症状: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将“饮”区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者:

相关

  • 通用通用希腊语(希腊语:Κοινὴ Ἑλληνική;通用希腊语: ἡ κοινὴ διάλεκτος,“通用语”),又译民间希腊语、共通希腊语、科伊内希腊语,或作希利尼话(Hellenisti
  • 全美第9名这里有三个列表是有关美国各州的,它们分别以总面积、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排列。所有的这些数据来源于美国人口调查局,2000年。请参看:美国各州人口列表、美国各州首府列表总面积
  • 基元在高分子化学中,单体是可与同种或他种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生成聚合物的小分子。英文的“单体”(monomer)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一”(mono)和“部分”(meros)。单体可以按聚合反应的方
  • 银色银色是一种近似银的颜色。它并不是一种单色,而是渐变的灰色。
  • 佛洛拉佛洛拉(拉丁语:Flora,福罗拉,坊间常译为芙劳拉)罗马神话中司花朵、青春与欢乐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佛洛拉是西风之神仄费罗斯的情人,后者给了她掌管花朵和青春永驻的权利。纪念她
  •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即桂枝汤与麻黄汤各自剂量减半(精确而言是1/3的剂量)而合成之汤剂,故名桂枝麻黄各半汤。为治太阳症之药方,症状的表面上看,如得到疟疾般寒热交替发作,但发热时间
  • 精修圣人精修圣人(英语:Confessor of the Faith,意为宣认信仰者,英语、拉丁语简称Confessor)是基督信仰中圣人的一种头衔。这一头衔的最古老的用法是用来表明那些遭受迫害、折磨,但并没有
  • 李齐贤李齐贤(韩语:이제현,1287年-1367年),初名之公,字仲思,号益斋,高丽王朝末期文臣、诗人、词人、朝鲜半岛早期性理学家,历任高丽艺文春秋馆、西海道按兼使、进贤馆提学、知密直司、政堂文
  • 婆罗洲金猫(C. badia)婆罗洲金猫(学名Catopuma badia) 又叫栗猫,是仅见于婆罗洲的珍稀动物。婆罗洲金猫的毛皮通常为红褐色,也有少数灰色变种。研究分析表明它们与亚洲金猫是近亲,但两者的头骨结构有
  • 希腊军队希腊军队(Military of Greece)、为希腊的武装军事力量,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其中包括四个组成部分:1.希腊国防参谋本部(Hellenic National Defence General Staff)2.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