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曼-罗赫定理

✍ dations ◷ 2025-11-07 14:14:02 #数学定理,除子几何,代数曲线,黎曼曲面,代数几何的拓扑方法

黎曼–罗赫定理(Riemann–Roch theorem)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复分析和代数几何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利用该定理,可计算具有指定零点与极点的亚纯函数空间的维数。它将具有纯拓扑亏格 的连通紧黎曼曲面上的复分析以某种方式可转换为纯代数设置。

此定理最初是黎曼不等式,对黎曼曲面的确定形式由黎曼早逝的学生古斯塔·罗赫于1850年代证明。随后推广到代数曲面,高维代数簇,等等。

我们从一个亏格 的连通紧黎曼曲面开始,在上面取定一点 。我们想知道极点只在 的函数。这是向量空间的一个递增序列:没有极点的函数(即常值函数),在 有单极点,在 点最多有两个极点,三个极点……这些空间都是有限维的。在 =0 我们可知维数的序列前几项为

这可由部分分式理论得出。反之,如果此序列开始为

则 必然是零(所谓黎曼球面)。

由椭圆函数理论知,=1 时此序列是

且这也刻画了 =1 情形。当 > 2 时,序列前端不是固定的;但我们可以确定此序列的后端。我们也可以看到为什么 =2 的情形是特殊的,由超椭圆曲线理论,其序列开始几项为

这些结论为何具有这种形式可以追溯到此定理的表述(罗赫的部分):两个维数之差。当其中一个可以为零,我们得到一个确定的公式,对亏格与度数(即自由度的个数)是线性的。这些例子已经可重构出如下形式

对 = 1,修正项当度数为 0 时是 1;其它情形是 0。整个定理说明修正项是函数空间的一个“补空间”的维数。

用现代记法,亏格为 的紧黎曼曲面与一个典范除子 的黎曼–罗赫定理表述为:

这对所有除子 均成立。除子是曲面上点的自由阿贝尔群中一个元素。等价地,一个除子是曲面上一些点的整系数线性组合。

我们定义一个亚纯函数 的除子为

这里 () 是所有零点与极点的集合,而 定义为

我们类似地定义一个亚纯 1-形式的除子。一个整体亚纯函数的除子叫做主除子。相差一个主除子的两个除子称为线性等价。一个整体亚纯 1-形式的除子叫做典范除子(通常记作 )。任何两个亚纯 1-形式都是线性等价的,所以典范除子在线性等价的意义下是惟一的。

符号 () 表示除子 的度数,即在 中出现的系数之和。可以证明一个整体亚纯函数的除子的度数总是 0,所以除子的度数只取决于线性等价类。

数 (D) 是首先感兴趣的量:使得 () + 的所有系数都是非负的曲面上亚纯函数 组成的向量空间的维数(在 C 上)。直觉上,我们可以将其想象为在每一点处的极点不比 中对应系数更坏的所有亚纯函数;如果在 处 的系数是负数,则我们要求 在 处至少有那个重数的零点;如果 的系数是正数, 最多有那个阶数的极点。线性等价的除子相应的向量空间通过乘以那个整体亚纯函数(这在差一个常数下是良定义的)是自然同构的。

即便我们对 一无所知,我们知道特殊性指标(index of speciality)(上文所说的修正项)

所以

这就是早先提到的黎曼不等式。

上面定理对所有紧连通黎曼曲面都成立。这个公式对一个代数闭域 上所有非奇异射影代数曲线也成立。这里 () 表示在每一点的极点不坏于 中对应系数的曲线上有理函数空间的维数(在 上)。

为了将其与我们上面的例子联系起来,我们需要 的一些信息:对 =1 我们可取 =0,而对 =0 可取 = −2 (任何 )。一般地 的度数是 2 − 2。只要 的度数至少是 2 − 1 我们可确保修正项是 0。

回到 = 2 的情形我们可知上面提到的序列是

由此知度数为 2 的不确定项是 1 或 2,当然与点的选择有关。可以证明任何亏格为 2 的曲线恰有六个点的序列是 1, 1, 2, 2, ... 而其它一般点的序列是 1, 1, 1, 2, ...。特别地,一个亏格 2 曲线是超椭圆曲线。对 >2 几乎所有点的序列以 个 1 开始,只有有限个点为其它序列(参见魏尔斯特拉斯点)。

曲线的黎曼–罗赫定理对黎曼曲面由黎曼与罗赫于1850年代证明,对代数曲线由施密特于1929年证明。它是基本的,曲线后续理论试图加细它的结论(比如布里尔–诺特理论(英语:Brill–Noether theory))。

在更高维(适当的定义除子或线丛)此定理有多个版本。它们的一般表述取决于将定理分成两部分。其一,现在称为塞尔对偶性,将 ( − ) 项解释为第一层同调群的维数,() 为零次上同调群(或截面的空间)的维数,定理左边成为一个欧拉示性数,而右边给出它的计算,正好只与黎曼曲面的拓扑有关的一个度数。

在二维代数几何中这样一个公式由意大利几何学派找到;代数曲面的黎曼-罗赫定理证明了(有各种版本,最早可能属于马克斯·诺特。这样的问题大约在1950年前解决了。

-维推广,希策布鲁赫–黎曼–罗赫定理,由弗里德里希·希策布鲁赫找到并证明,利用了代数拓扑学中的示性类;他深受小平邦彦的工作影响。大约在同一时间让-皮埃尔·塞尔给出了塞尔对偶性的一般形式,故我们冠以他的姓氏。

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于1957年证明了一个深远的推广,现在叫做格罗滕迪克–黎曼–罗赫定理。他的工作将黎曼–罗赫重新解释为不仅是关于一个簇的定理,而是关于两个簇之间的一个态射的。证明的细节由博雷尔–塞尔于1958年发表。

最后在代数拓扑中也找到了一个一般版本。这些发展本质上在1950年至1960年完成。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开启了这一条推广的道路。

它导致的结论是一个凝聚层相当好计算。如果只对交错和中一项感兴趣,这是通常的情形,必需更进一步的讨论比如消灭定理(英语:vanishing theorem)。

相关

  • 冈瓦那大陆在地质学中,冈瓦那大陆(英语:Gondwana,/ɡɒndˈwɑːnə/,或Gondwanaland),也称冈瓦纳古陆、南方大陆,是存在于新元古代至侏罗纪前期(约5.73亿至1.8亿年前)的超大陆,它是从罗迪尼亚大
  • 双壳纲双壳纲(学名:Bivalvia),又名斧足纲或瓣鳃纲,是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生于海洋及淡水地区因有两片贝壳而得名。现存有9200种左右,体长达135厘米。本纲动物的头部已经退化,足部呈斧状,体
  • 同芳香性同芳香性(英语:homoaromaticity)在有机化学中是指共平面的轮烯,它的π电子数为4n+2,共面的原子均为sp2或sp杂化的轮烯上带有不与轮烯共面的取代基或桥。环辛四烯在浓硫酸中被质子
  • 杰弗里·辛顿杰弗里·埃弗里斯特·辛顿,FRS(英语:Geoffrey Everest Hinton,1947年12月6日-),英国出生的加拿大计算机学家和心理学家,多伦多大学教授。以其在类神经网络方面的贡献闻名。辛顿是反
  • 呋喃核糖呋喃核糖(英语:Ribofuranose)是指一种含有呋喃(furan)环结构的五碳糖(也称核糖)。是许多生物化合物的组成物,例如与嘧啶或嘌呤组成核苷的核糖,就是呋喃核糖。此外本身以及其衍生物也
  • 小羊驼小羊驼()主要栖息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中段的半干旱草原,外形很像骆驼,但无驼峰,身体细长,头小,尾短,腿与颈都长,耳朵长而尖。上体皮毛浅褐色发亮,下体带白色,颈基部有一撮灰白色长毛。其
  • 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英语:acetoacetyl-CoA reductase,EC 1.1.1.36)是一种以NAD+或NADP+为受体、作用于供体CH-OH基团上的氧化还原酶。这种酶能催化以下酶促反应:乙酰乙酰辅酶A还
  • 林内焚化炉弊案林内焚化炉弊案案由为达和公司为取得台湾云林县林内乡焚化炉开发经营权,事前规划7000万元公关费,再与另一家负责焚化炉土地开发的旭鼎签,将此项费用列入土地款中,其中3000万元透
  • 弗兰克·奥康纳弗兰克·奥康纳(原名:Michael Francis O'Connor O'Donovan,1903年9月17日-1966年3月10日)是爱尔兰作家,著作一百五十余部,以短篇小说及传记最为有名。奥康纳在科克长大,是明妮·奥康
  • 奈娜·叶利钦娜奈娜·约瑟福芙娜·叶利钦娜(俄语:Наина Иосифовна Ельцина,1932年3月14日-),是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的遗孀。婚前姓Girina(Гирина),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