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免疫系统

✍ dations ◷ 2025-07-22 11:48:13 #行为科学

行为免疫系统指人类和动物的一种心理机制,会检测所在环境中拥有致病寄生虫的物体或生物的潜在存在,并避免与之接触。有理论指出,这种机制是避免致病病原体的基本防线。

此机制包括感官系统对存在寄生虫感染线索(比如恶臭的气味、粉刺和皮肤病的样子)的感知,以及一系列厌恶情绪、感知和行为反应(比如,产生恶心感觉,自动加强对疾病线索的感知,以及避免接触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中,有研究将行为免疫系统与多种类型的偏见相关联。有些人即使没有传染病,但由于与主观标准的人类看上去不一样而被有偏见地对待,比如对待肥胖症患者、老年人、有身体缺陷者记忆拥有身心障碍的人。

另外,行为免疫系统可能有助于仇外和民族优越感的形成。一项影响是,人们在感觉容易获得传染病时,这些感觉会增强。

研究显示,人们在感觉容易获得传染病时,会沉默、拘谨,表现得不那么外向。证据显示,行为免疫系统也包括在基本视觉范围内寻找并处理疾病信号的过程。

在文化层次的分析中,行为免疫系统有一定影响。在生态学范畴内,当疾病更加流行时,人类表现得拘谨、内向,人类社会的规范和价值体系也会更加保守。

一些研究显示,行为免疫系统也对生理免疫系统的运转有所影响。一项研究发现,只是看看有病模样的人,白细胞就会对感染反应得更强烈。(由细菌刺激促炎产生细胞因子白介素6测定)

研究显示,对可以阻止病原体传播的免疫有关干预可以降低对行为的影响。比如,在注射流感疫苗或者吸收后,疾病线索和忧虑引起的人际和群体间负面态度会降低。

相关

  • 严重败血症败血症(拉丁语:Sepsis)(中国大陆译为脓毒症)指的是由于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发炎的严重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烧、呼吸频率和心跳加速,以及意识不清。有时患者也会发生特定的
  • 棱晶烷棱晶烷的化学式为C6H6,是苯的价键异构体之一。1868年德国化学家阿尔贝特·拉登堡首次发现棱晶烷。
  • 增温层热层(英文:Thermosphere),亦称热成层、热气层或增温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层。它位于中间层之上及散逸层之下,其顶部离地面约800km。热层的空气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处于高度电离的状态,
  • 胡麻芝麻(学名:Sesamum indicum),别名胡麻、脂麻、油麻,是胡麻科胡麻属植物。虽然它的近亲在非洲出现,但品种的自然起源仍然未知。它遍布世界上的热带地区。在温带地区也有种植,比如中
  • 江原江原道(韩语:강원도)位于朝鲜半岛的中东部,横跨朝韩分界线,是历史上的朝鲜八道之一,早于1395年时已被朝鲜王朝划分,名称是取自江陵(강릉)和原州(원주)。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南北分治后,江
  • 渡江书十五音《渡江书十五音》约为清朝康熙朝康熙字典(1716年)制定之后所编撰的闽南语音韵学书籍。音韵上初步判定以厦门音为主,再加之一些漳州市长泰县长泰音为辅。作者不详。本书主要是保
  • 帕尧府帕尧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พะเยา,皇家转写:Changwat Phayao,泰语发音:)一译帕夭府、拍夭府,是泰国北部的一个府。帕尧府被分为9县,再细分成68区,最后被分成632村。首都:曼谷 (恭
  • 马克斯韦尔·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马克斯维尔·达文波特·泰勒(英语:Maxwell Davenport "Max" Taylor,1901年8月26日-1987年4月19日),生于密苏里州,逝世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国陆军上将。1922年于西
  • 海马的组成海马的组成(hippocampal formation)为大脑内侧颞叶的构造。有关该构造所包含的范围,学界并没有共识。有些学者认为海马结构包含齿状回(英语:dentate gyrus)、海马回本体,和岬下脚(英
  • 鬼部鬼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九十四个(十划的则为第八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鬼部归于十划部首。鬼部大都以左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