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发现(precovery,是pre-discovery recovery的简短语词)是天文学上在旧的图档或干版中寻找某天体的影像,其目的为更精确的计算该天体的轨道。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小行星上,但有时也发生在彗星、矮行星、卫星或是恒星;甚至是系外行星也都曾经在已经归档的旧图档中被回溯发现。而在英文中的"precovery"原本是先前发现的天体从影像中消失不见(如隐身在太阳后方),但现在又再度从影像中被发现(可以是迷踪小行星和迷踪彗星)。
一个天体的轨道计算涉及观测其位置次数的多寡。测量的次数越多,位置与时间分离的越广泛,计算的结果就可以更准确。然而,对于一个新发现的天体,只有几天或数周的测量位置可用,这仅仅可以做出初步的轨道计算(不精确的)。
当对一个天体特别有兴趣(例如,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研究者就会开始搜寻旧有的图档,期能回溯发现该天体的影像。利用初步计算的轨道预测在旧的影像档案中可能出现的位置。对这些影像(有时是几十年)搜寻,以了解它是否已经被拍摄过。如果有,那么就可以进行更精确的轨道计算。
因为这涉及大量的体力劳动,在快速的电脑普及之前,对可能的小行星发现进行图像分析和测量是不切实际的。通常,这些影像是为了其他的目的(研究星系等)而做了几年或几十年,因此不值得为寻找普通的小行星去花费时间回溯发现图像。现在,电脑可以很容易的分析数字化的天文影像,并将它们与十亿颗天体的星表进行位置比对。看看它们是不是一颗恒星,还是实际上是一颗新发现天体的回溯发现。自1990年代中叶以来,这项技术已经被用来确定大量小行星的轨道。
回溯发现的一个极端情况是2000年12月31日发现的2000 YK66,被计算出是颗近地小行星。回溯发现透漏他之前在1950年2月23日就已经被发现并命名为1950 DA,并且已经失踪了半个世纪。这特别长的观察周期允许进行非常精确的轨道计算,因而确认与地球碰撞的机会很小。在这颗学行星被算出足够精确的轨道之后,它被赋予编号:(29075) 1950 DA。
(69230) Hermes是在2003年发现并赋予编号,但被发现早在1937年就已经被命名,但后来被丢失了。因此,他的旧名字被重新套用。半人马小行星(2060) Chiron在1977年被发现,回溯在1895年的影像中就已经从中定出位置。
海王星是回溯发现的另一个极端的例子。伽利略在1612年12月28日和1613年1月27日就纪录到海王星在轨道上的位置,从地球上看,它当时就在木星的附近。由于海王星的移动速度相对于其它当时已知的行星非常缓慢,使伽利略误认它是一颗恒星,使这颗行星至1846年才正式被发现。伽利略确实注意到这颗星的位置似乎移动了,在这两次观测中,它与另一颗恒星的距离明显改变了。然而,与摄影向不同的是,像伽利略这样制作的图像通常不够精确,不能用来精练天体的轨道。在1795年,杰罗姆·拉朗德也误以为海王星是恒星。在1690年,约翰·佛兰斯蒂德同样也将天王星误认为恒星,甚至将它编目为"金牛座34"。
发现和回溯发现资料最著名的是已知和可能是矮行星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