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锡侯(1914年3月2日-2000年1月27日),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吉林,笔名朱颜,生理心理学家。
在吉林省立模范小学读完初小和高小后,朱锡侯于1927年入毓文中学读初中,曾担任学生自治会会长(金日成是自治会外交股负责人)。后到北平中法大学孔德学院附属高中读高中。
1937年本科毕业于中法大学哲学系,同年赴法国留学,在里昂中法大学注册。朱锡侯先就读于里昂大学文学院,主攻美学和情绪心理学,师从苏里欧(英语:Étienne Souriau)教授,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理学院(法语:Université Claude-Bernard Lyon 1)专攻神经生理学,师从亨利·加尔多(Henry Cardot)教授,在加尔多教授于1942年去世后由特洛因(Emile-Florent Terroine)教授指导其博士论文,于1942年底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43年进入巴黎大学心理学院(法语:Institut de psychologie)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亨利·皮埃隆(英语:Henri Piéron)教授,并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但因提前回国并未进行最后的答辩)。
二战结束后,朱锡侯婉拒雷恩大学心理学家阿弗雷德·比勃鲁(法语:Albert Burloud)教授的邀请,放弃留在法国任教的机会,旋即于1945年8月28日回国。后应国立云南大学熊庆来校长邀请,出任云南大学医学院生理科主任教授兼实验室主任,文法学院心理学、美学教授。1956年出任昆明医学院生理教研组主任教授。在反右及文革中受到迫害,文革结束后得到平反,几经周折,于1980年调入杭州大学,任心理学系教授,讲授生理心理学课程,至1987年退休。
他是海兔神经细胞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发现了海兔神经细胞的节律性放电现象。其博士论文《海兔神经细胞的生理学研究成果》和与加尔多弟子、“亦师亦友”的阿尔娃尼塔基(英语:Angélique Arvanitaki)共同发表的论文《海兔神经细胞的个体相对性生长律》等均是该领域的经典文献。后来,埃里克·坎德尔正是受到阿尔娃尼塔基和朱锡侯等前人研究的启发,运用海兔神经细胞来研究记忆存储的生理机制,并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回国后,在医学院任教期间,朱锡侯还先后进行了“痛觉与皮肤反射”、“狗大小肠与输尿管吻合后,观察输尿管壁结构的适应性变化”和“针刺足三里对消化道与造血功能的影响”等研究。
此外,他的法语造诣颇高,晚年在夫人范小梵等人协助下,翻译完成都德散文名著《磨坊文札》,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以《都德散文选》为名出版。在美学方面,他曾在《美术译丛》发表译作《论波蒂切利及蒙娜丽莎》,并将饮食美学与生理心理学结合。201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其女儿朱新地整理的《昨夜星辰昨夜风:八十自述》一书,收录的是朱锡侯在1990年代口述的个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