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亮

✍ dations ◷ 2025-04-25 05:39:51 #陈德亮
陈德亮 (Deliang Chen, 1961年7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气候学家。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1992年获德国美因茨大学地球科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瑞典哥德堡大学物理气象学终生教授,2007年,获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学专业“August Röhss教授”荣誉。2002-2007年,先后三次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聘任为科学主任;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出任国际科学理事会执行主任。陈德亮1961年7月21日出生于江苏泰州。1968年进入泰州市东方红小学读书(现大埔中心小学)。孩童时正好遇上文化大革命,父母、家庭遭到严重冲击。1973年,在泰州市第四中学(现田家炳实验中学)上初中和高中,在学校里成绩优秀。1979年考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曾担任南大校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及校文工团团长。陈德亮在大学时极力推动吉他的普及,编写吉他教程,曾在南大和北京的中科院研究生院举办吉他训练班,影响了当时的一群中国学生。1983年,陈德亮从南京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担任当时的地理所所长左大康的助理研究员,在此期间潜心于科研事业。1989年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和美因茨大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岑和其他三位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主修气候学,辅修理论气象学和应用数学。1992年2月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德国不来梅哈芬的阿富雷德-魏根纳极地和海洋研究所(Alfred-Wegener-Institute)和德国科隆大学地球物理学和气象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被瑞典哥德堡大学地球科学系聘为物理气象学高级讲师。2000年1月,陈德亮成为物理气象学终生教授。2007年,受瑞典哥德堡大学任命,成为著名的“August Röhss 教授”(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学),是哥德堡大学自1891年成立以来第四名拥有此头衔的教授。陈德亮的研究兴趣涉及气候动力和气候模式、瑞典和中国的区域气候,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20世纪二三十年代Walker系统地提出了全球三大涛动的概念,即北大西洋涛动(NAO), 北太平洋涛动(NPO)和南方涛动(SO)。欧洲的气候与NAO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陈德亮受聘于瑞典哥德堡大学以后,开始利用瑞典观测资料长的特点,对NAO与瑞典区域气候关系的稳定性作了探讨,并同时对这两者在不同尺度上的关系做了成功研究。此项研究填补了国际上这方面的空白,对理解瑞典区域气候变化,以及预测瑞典未来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德亮主要的贡献在于对降尺度技术的发展,这是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关健技术之一。世界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的程度不同,带来的影响也不同,科学家需要利用现有的观测数据和全球气候模式(GCM),对气候变化在不同地区给地球表层系统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用科学技术减缓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是,目前GCM的空间分辨率较低(一般300 km),很难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中间需要一种降尺度方法,将大尺度、低分辨率的GCM输出信息转化为区域尺度的地面气候信息(如气温、降水),从而弥补GCM对区域气候预测的局限性。陈德亮发展了以客观环流分型、随机统计模型、典型相关分析、奇异值分解及多元线性回归为基础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和模式。从研究大尺度气候开始,利用统计降尺度方法,对瑞典的地面温度、降水和风场等小尺度气候进行了综合研究。陈德亮首先利用瑞典的数据提出将统计-动力降尺度方法与大气环流模式相结合,产生当地未来的局地气候变化情景,并用此方法估算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测的不确定性。他利用发展的统计降尺度模式,结合罗斯贝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德国马普所与英国哈得莱中心的大气环流模式,研究未来瑞典气候变化的情景。同时,通过对不同模式、不同降尺度方法的比较,给出了对未来气候变化预测不确定性的估算。其间,他还参与了中国、北极地区、波罗的海地区及联合国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编写,并与两位挪威气候学家合作编纂了关于“统计降尺度技术”的专著。陈德亮对中国区域的研究集中在城市气候学与大气污染、气候变化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影响等。2001年,陈德亮教授应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却因为加入了瑞典国籍而未能当选。在2002年11月,双方找到一种变通的方式,即陈德亮以科学主任的身份受聘于国家气候中心。2002年至2007年,陈德亮教授先后三次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聘任为科学主任。陈德亮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诸方面先后与10多个国家、学科的多名科学家合作。为了促进大气科学各分支的合作,陈德亮和其他科学家组建了瑞典哥德堡大气科学中心(Gothenburg Atmospheric Science Centre, GAC),并于2006-2007年出任第二届中心主任。陈德亮于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出任国际科学理事会执行主任,成为国际科学理事会自1931年成立以来的首位华人执行主任。

相关

  • 腺热传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英语: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缩写“IM”,别名mono、glandular fever、Pfeiffer's disease、Filatov's disease)是一种由EB病毒造成的传染病。大部分人
  • 临高语临高语,又称临高话,是海南岛北部临高人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属于侗台语系,使用人数约60万。尽管临高人被认为是汉族人,但临高话并非汉语的一种。临高语一般分成东西两种方言:15-17个
  • 造假造假,可能是指:
  • 心理学学派列表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胶原质胶原蛋白(collagen) 占哺乳类动物总蛋白质约20% ,也是人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它有很强的伸张能力,是韧带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也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
  • 奥古斯特·魏斯曼弗里德里希·利奥波德·奥古斯特·魏斯曼(德语:Friedrich Leopold August Weismann,1834年1月17日 - 1914年11月5日),德国的进化生物学家。恩斯特·迈尔将他列为19世纪第二个最显
  • 裸鼹鼠裸鼹鼠(学名:Heterocephalus glaber)是一种分布于东非部分地区的挖掘类啮齿目动物,也是目前被分类于裸鼹鼠属下的唯一物种。它是仅有的两种真社会性哺乳动物之一(另外一种是达马
  • 其它元素分类化学序是指一组化学元素,其中各元素的物理和化学特征从位于该序列一端的元素渐进地变化到位于另一端的元素。早在元素周期表出现之前就已发现了化学序的规律,人们试图通过它来
  •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印度-澳洲板块(英语:Indo-Australian Plate,或印澳板块)是两块板块的合称,其中包含了澳洲大陆及周围海域,并向西北延伸,涵盖印度次大陆与附近水域。此板块可分成较大的澳洲板块与较
  • 江岷钦江岷钦,台湾知名学者、时事评论员、电视节目主持人,台湾实践大学企业管理系讲座教授。2012年11月27日晚酒后驾车,行经台北市永吉路右转松信路口时,擦撞其他车辆,经警方到场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