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陈德亮
✍ dations ◷ 2025-08-07 21:36:42 #陈德亮
陈德亮 (Deliang Chen, 1961年7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气候学家。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1992年获德国美因茨大学地球科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瑞典哥德堡大学物理气象学终生教授,2007年,获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学专业“August Röhss教授”荣誉。2002-2007年,先后三次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聘任为科学主任;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出任国际科学理事会执行主任。陈德亮1961年7月21日出生于江苏泰州。1968年进入泰州市东方红小学读书(现大埔中心小学)。孩童时正好遇上文化大革命,父母、家庭遭到严重冲击。1973年,在泰州市第四中学(现田家炳实验中学)上初中和高中,在学校里成绩优秀。1979年考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曾担任南大校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及校文工团团长。陈德亮在大学时极力推动吉他的普及,编写吉他教程,曾在南大和北京的中科院研究生院举办吉他训练班,影响了当时的一群中国学生。1983年,陈德亮从南京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担任当时的地理所所长左大康的助理研究员,在此期间潜心于科研事业。1989年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和美因茨大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岑和其他三位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主修气候学,辅修理论气象学和应用数学。1992年2月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德国不来梅哈芬的阿富雷德-魏根纳极地和海洋研究所(Alfred-Wegener-Institute)和德国科隆大学地球物理学和气象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被瑞典哥德堡大学地球科学系聘为物理气象学高级讲师。2000年1月,陈德亮成为物理气象学终生教授。2007年,受瑞典哥德堡大学任命,成为著名的“August Röhss 教授”(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学),是哥德堡大学自1891年成立以来第四名拥有此头衔的教授。陈德亮的研究兴趣涉及气候动力和气候模式、瑞典和中国的区域气候,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20世纪二三十年代Walker系统地提出了全球三大涛动的概念,即北大西洋涛动(NAO), 北太平洋涛动(NPO)和南方涛动(SO)。欧洲的气候与NAO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陈德亮受聘于瑞典哥德堡大学以后,开始利用瑞典观测资料长的特点,对NAO与瑞典区域气候关系的稳定性作了探讨,并同时对这两者在不同尺度上的关系做了成功研究。此项研究填补了国际上这方面的空白,对理解瑞典区域气候变化,以及预测瑞典未来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德亮主要的贡献在于对降尺度技术的发展,这是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关健技术之一。世界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的程度不同,带来的影响也不同,科学家需要利用现有的观测数据和全球气候模式(GCM),对气候变化在不同地区给地球表层系统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用科学技术减缓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是,目前GCM的空间分辨率较低(一般300 km),很难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中间需要一种降尺度方法,将大尺度、低分辨率的GCM输出信息转化为区域尺度的地面气候信息(如气温、降水),从而弥补GCM对区域气候预测的局限性。陈德亮发展了以客观环流分型、随机统计模型、典型相关分析、奇异值分解及多元线性回归为基础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和模式。从研究大尺度气候开始,利用统计降尺度方法,对瑞典的地面温度、降水和风场等小尺度气候进行了综合研究。陈德亮首先利用瑞典的数据提出将统计-动力降尺度方法与大气环流模式相结合,产生当地未来的局地气候变化情景,并用此方法估算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测的不确定性。他利用发展的统计降尺度模式,结合罗斯贝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德国马普所与英国哈得莱中心的大气环流模式,研究未来瑞典气候变化的情景。同时,通过对不同模式、不同降尺度方法的比较,给出了对未来气候变化预测不确定性的估算。其间,他还参与了中国、北极地区、波罗的海地区及联合国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编写,并与两位挪威气候学家合作编纂了关于“统计降尺度技术”的专著。陈德亮对中国区域的研究集中在城市气候学与大气污染、气候变化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影响等。2001年,陈德亮教授应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却因为加入了瑞典国籍而未能当选。在2002年11月,双方找到一种变通的方式,即陈德亮以科学主任的身份受聘于国家气候中心。2002年至2007年,陈德亮教授先后三次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聘任为科学主任。陈德亮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诸方面先后与10多个国家、学科的多名科学家合作。为了促进大气科学各分支的合作,陈德亮和其他科学家组建了瑞典哥德堡大气科学中心(Gothenburg Atmospheric Science Centre, GAC),并于2006-2007年出任第二届中心主任。陈德亮于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出任国际科学理事会执行主任,成为国际科学理事会自1931年成立以来的首位华人执行主任。
相关
- 小肠炎小肠炎(英语:Enteritis)是小肠的发炎。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物或饮料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如沙雷氏菌(英语:Serratia)。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例如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古柯碱、放射治疗,以及
- 螨传播螨(英语:mite, 音mán)是一种八足生物,是蜘蛛的近亲。螨的体形极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螨又可分为尘螨(dust mite)与农业螨,其中农业螨又有叶螨(spider mite)、拟叶螨(false spider mi
- 性激素性类固醇(英语:Sex steroid,亦称为性甾体)是指一类与脊椎动物雄激素或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类固醇激素。他们的效应是由两种方式进行的:第一种是经核受体进行的慢性染色体组机制,
- 肾性骨病肾性骨病(Renal osteodystrophy)或慢性肾病矿物质与骨骼疾病(CKD-MBD)属于骨病理学,其特征为"骨矿化不足"(bone mineralization deficiency),这是伴随着慢性肾病的电解质及内
- 纳布啡纳布啡是一种阿片类受体的镇静剂型精神药物,其镇静效果类似吗啡,有呼吸抑制作用但不明显。同时其抑制有封顶效应,无心血管副反应,临床上一般用于手术后镇痛。
- 塔兰托塔兰托(意大利语:Taranto)位于意大利南部伊奥尼亚海塔兰托湾畔,是塔兰托省的首府,也是意大利重要的商港和海军基地。塔兰托是于古希腊时代,由古希腊人建立,当时只是殖民地。后来古
- 投射机投射机(Ballista)或称扭力弩炮,是以绞绳的扭力(而非“弓身”的弹力)来发射物体的大型冷兵器炮,其弓身份二,各系一绞绳。此器与弩、床弩依靠弓身的弹力来发射物体的运作模式不同。投
- 内膜系统内膜系统(英语:endomembrane system)是由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组成的膜系统。这些生物膜将细胞质与分布于其中的细胞细分为不同的区域,使各种反应能在独立的部位顺利进
- 数据科学数据科学(英语:data science)是一门利用数据学习知识的学科,其目标是通过从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部分来生产数据产品。它结合了诸多领域中的理论和技术,包括应用数学、统计、模式
- 斯图尔特县斯图尔特县(Stewart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西部的一个县,西邻阿拉巴马州。面积1,200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5,252人,2005年增至4,882人。县治兰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