岣嵝碑

✍ dations ◷ 2025-08-16 08:16:49 #上古文字,湖南书法碑刻,衡阳建筑物,汉字书体

岣嵝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原刻于湖南省境内南岳衡山岣嵝峰,故称“岣嵝碑”。相传此碑为颂扬夏禹遗迹,亦被称为“禹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关于岣嵝碑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晋罗含的《湘中记》、赵晔的《吴越春秋》;其后,郦道元《水经注》、徐灵期《南岳记》、王象之《舆地记胜》均有记述。

2007年,岣嵝碑在失踪千年之后被重新发现,位于衡山云峰寺下的望隐桥附近,重约10吨,形状像一个桃子,高2米,底边长2.5米。但已惨遭村民部分破坏,砸成两半做了墙基。2010年12月传有拓本出现。

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何致游南岳时,临拓全文复刻于长沙岳麓山云麓峰。明代长沙太守潘镒于岳麓山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岣嵝碑名闻于世;之后云南大理、四川北川、江苏南京栖霞山、河南禹州、陕西西安碑林、浙江绍兴、湖北武汉均有翻刻;明代学者杨慎、沈镒等都有释文。

碑文共77字,9行,第一至八行每行9个字,最末一行5字。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和钟鼎文,也不同于籀文蝌蚪。有人猜测可能是道家的一种符录,也有说是道士伪造。

明代杨慎曾撰禹王碑释文:“承帝日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郁塞昏徙。南渎愆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由于其文字奇特,历代对其内容看法不一,古代多认为是记录大禹治水的内容,而近年一些学者则认为“岣嵝碑”并非禹碑。如曹锦炎认为岣嵝碑是战国时代越国太子朱句代表他的父亲越王不寿上南岳祭山的颂词。而刘志一则认为岣嵝碑为前611年(楚庄王三年)所立,内容是歌颂楚庄王灭庸国的历史过程与功勋。

相关

  • 细胞壁细胞壁(英语:cell wall)是细胞的外层,在细胞膜的外面,细胞壁之厚薄常因组织、功能不同而异。它可以是坚韧的,有弹性,和有时坚硬的。它给细胞提供既有结构支承和保护,同时也作为一种
  • 血清型血清型是指病毒和细菌中特定不同的亚种。这些微生物一般都由细胞表层的抗原来分类命名的。但是在同一种类的微生物里也会有分支和不同。血清型的决定是由很多种类的因素而形
  • 行为行为是指有机体(包括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动作、行动方式,以及对所处环境与其他生物体或物体的一种反应。词性为中性。在生物适应环境上,行为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助于避免受到负面的环
  • 平衡常数可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每个产物浓度系数次幂的连乘积与每个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连乘积成正比,这个比值叫做平衡常数,记作 K 。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平衡常数就越大。对于反应
  • 彗星彗星(希腊语:Κομήτης,德语:Komet,英语:Comet,有时也被误记为慧星)是由冰构成的太阳系小天体(SSSB),当其朝向太阳接近时,会被加热并且开始释气,展示出可见的大气层,也就是彗发,有时也
  • 威尔逊詹姆斯·哈罗德·威尔逊,里沃的威尔逊男爵,KG,OBE,FRS,PC(James Harold Wilson, Baron Wilson of Rievaulx,1916年3月11日-1995年5月24日),英国政治家,两任首相。他曾分别在1964年、196
  • 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英语: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是一种高分子有机硅化合物,通常被称为有机硅。具有光学透明,且在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惰性,无毒,不易燃。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是最广泛
  • 威廉·诺德豪斯威廉·道布尼·“比尔”·诺德豪斯(英语:William Dawbney "Bill" Nordhaus,1941年5月31日-),生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经济学斯特林教授,前美国经济学会主
  • 埃里希·莱因斯多夫埃里希·莱因斯多夫 (Erich Leinsdorf 原名 Erich Landauer,1912年2月4日-1993年9月11日)生于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1938年“德奥合并”时,因其犹太人身份而逃往美国,并在194
  • 查尔斯·弗朗西斯·里克特查尔斯·弗朗西斯·里克特(英语:Charles Francis Richter,1900年4月26日-1985年9月30日),美国物理学家、地震学家,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欧弗佩克(英语:Overpeck, Ohio)。曾任职于加州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