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动物园(立陶宛语:Lietuvos zoologijos sodas)旧称考那斯动物园(Kauno zoologijos sodas),建于1938年,是立陶宛历史最久的动物园,占地约15.66公顷,位于考那斯扎利阿卡尔尼斯(立陶宛语:Žaliakalnis)西南部的橡木公园(英语:Ąžuolynas)一角。
1935年,立陶宛动物学家塔达斯·伊瓦纳斯卡斯开始筹建动物园,以向大众推动自然保护与保护濒危物种为宗旨,1938年7月1日动物园完工开幕,当时园内有40只动物,包括狐狸、鹿、野猪、驼鹿、狼、浣熊、雪貂、驴子、秃鹰、白鹳、苍鹭、老鹰与猫头鹰等一年内即增加至150只,其中许多动物来自里加动物园(英语:Riga Zoo)与华沙动物园(英语:Warsaw Zoo)。2013年动物园中已有2022只(共250种)动物,包括昆虫、鱼类、两生类、爬行类、鸟类(白颊黑雁、渎凫、雪鸮、黑天鹅、白尾海雕、小乌雕、葵花凤头鹦鹉、亚马逊鹦鹉(英语:Amazona aestiva)与蓝黄金刚鹦鹉等)与哺乳类(长颈鹿、斑马、骆驼、鳄鱼、虎、狮、熊、猴与海豹等)等各类动物,为一中型动物园。园中有狒狒、黑帽卷尾猴(英语:Sapajus apella)、绒顶柽柳猴与普通狨等四种猴,饲养在两个透明玻璃围绕的展区;海豹池里饲养的海豹卡朱斯(Kajus)于2000年在拉脱维亚海岸被发现后,最初被送到该国里加动物园,同年7月来到立陶宛动物园。
动物园内曾有一只名为卡斯帕拉斯(Kasparas)的北极熊,于2013年因腿部受伤不愈而被安乐死,其遗体被送往塔达斯·伊瓦纳斯卡斯动物学博物馆以制成标本,2013年起在博物馆中展示,考那斯的一处地下道也设计了北极熊图案装饰以纪念卡斯帕拉斯。
2000年代起动物园营运资金短缺,许多设备年久失修,2007年一项改善动物生活环境的计划也因缺乏资金而被迫暂缓。2011年立陶宛有一枚以此动物园为主题的邮票发行。
立陶宛动物园进行了许多动物的野外复育计划,2011年起,已有超过300只动物在动物园圈养的环境中出生后被成功野放,包括欧洲泽龟、雕鸮与欧亚猞猁等,2017年起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展开铃蟾的复育计划。另外也与立陶宛自然基金(Lietuvos Gamtos Fondas)合作进行隐士甲虫(英语:Osmoderma eremita)的生活环境研究计划。
动物园地图
1938年开幕时入口的亭子
髯羊
雪鸮
普通狨
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