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

✍ dations ◷ 2025-05-16 03:02:13 #侵蚀
侵蚀作用(英语:erosion)或水土流失(英语:soil erosion)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指地球的表面不断受到风、水的磨损。这个过程,陆地除了被侵蚀之外,蚀出的物质还会被带走,堆积在其他地方,主要堆积在海里。侵蚀由水流、冰移或风吹造成。而由雪、霜、阳光、雨水对地表的作用则叫做风化作用,暴露在空气中的岩石会受到天气影响,长期冷热交替,有些岩石会因而开裂。岩石中的水结冰时会膨胀,这个也会使岩石开裂。石头受到重力的挤压后突然减压,也会使岩石碎裂。雨水是稀酸,可溶化或改变岩石内的化学物质。植物的根和穴居动物也会加速风化。因为风化而碎裂的石块会由水、冰、风带走,而如果水、冰、风内如有石块,即使非常细小,也能大大加强侵蚀的作用,改变地貌。成因水土流失可能是由于自然环境引起的,譬如地势陡峭,突发大量降水,或者地质变化。但更多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譬如过度放牧,开垦土地,采伐森林,进行各项工程建设等等。害处侵蚀是自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这种自然现象可以是循环作用的,生态恶化引起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又使得生态更加恶化。于是土地退化,无法耕种。植物死亡,地表裸露。恶劣的生态又更导致气候的变化,使得生物可生存的环境变坏。水土流失还会使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引起水流不畅,水质混浊,甚至导致洪水泛滥,河流改道,就如中国的黄河。风化与侵蚀的区别。风化是破坏后改变物体形状,而侵蚀是转移物体,从而改变地貌。侵蚀作用的正面作用,如河流将泥沙碎石带入下游,形成平坦的冲积平原,适合于人类和动植物的繁衍生存。河水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往低处移动产生动能,对地表进行侵蚀。而河流的侵蚀作用可分为向下侵蚀、向侧侵蚀、向源侵蚀三种。

相关

  •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英语:dendritic cell)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一种白细胞。它存在于血液和暴露于环境中的组织中,如皮肤和鼻子、肺、胃和小肠的上皮组织。它们的作用是调节对当前环境
  • IgE免疫球蛋白E(英语:Immunoglobulin E,简称IgE)是一类只发现于哺乳动物内的抗体,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小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E由黏膜下淋巴组织中的效应B细胞合成,IgE的单体由
  •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资金、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跨国、跨地区的流动。这种流动把全世界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各国在这一大市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资
  • 三角肌三角肌(俗称“大头肌”)围绕着肩膀连接的肩胛骨、锁骨及肱骨,肩部和上臂的大多数运动都离不开三角肌,它使肩膀坚固,并使手臂可以作出多方向的运动。需要强大三角肌力量的运动包括
  • 大陆洲,或大洲,指地球上的大块陆地地区,人类将现今的地球分为亚洲(全称亚细亚洲)、欧洲(全称欧罗巴洲)、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大洋洲、北美洲(全称北亚美利加洲)、南美洲 (全称南亚美利加
  • 沃夫-贺许宏氏症候群沃夫-贺许宏氏综合征(Wolf–Hirschhorn syndrome,简写WHS),是一种基与人类第4号染色体的遗传基因缺陷而引起的疾病。生长发育迟缓、心智障碍,还伴有癫痫症状。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家和大学图书馆(NUBBiH,Nacionalna i univerzitetska biblioteka Bosne i Hercegovine)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国家图书馆,位于萨拉热窝。图书馆修建于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法语: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éducation, la science et la culture,缩写作 ONUÉSC ; 英语: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
  • 化朗(furlong,或“浪”)是使用于英国、前英国殖民地和英联邦国家的长度单位。美国等国家采用。一单位长度等于660英尺或220码或10链,约等于公制的201.168米。8浪等于1哩,5浪等于1
  • 恩里科·费米恩里科·费米(意大利语:Enrico Fermi;1901年9月29日-1954年11月28日),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 他对量子力学、核物理、粒子物理以及统计力学都做出了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