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南左镇化石园区
✍ dations ◷ 2025-10-20 00:49:15 #台南左镇化石园区
台南左镇化石园区位于台湾台南市左镇区,前身为菜寮化石馆。1971年时在左镇菜寮溪畔发现台湾的第一块人类化石,故以地名与化石为此馆命名。以往,菜寮溪流域经常在大雨过后,河流溪床上会出现从地层冲刷出的古生物化石,经探勘人员研究后发现此地蕴藏的化石的数量与质都十分惊人,发现有远古的象、鹿、犀牛之遗骸,更发现有大量贝壳与鱼类之化石。1981年,台南县政府正式成立菜寮化石馆,将珍贵化石与许多历史文物收藏于馆内,以利民众前往参观。2017年2月开始重新改建成化石园区,并于2019年5月中开幕。在台南县市合并前,由于发现的古老化石众多,台南县政府于1981年正式成立菜寮化石馆收集保存并展示菜寮溪挖掘出之化石,并不定期举办化石主题展,内容丰富,兼具历史与教育意义。2010年台南县市合并后,由台南市市政府相关单位继续延续收集保存并展示菜寮溪挖掘出之化石之工作各项展览业务。左镇区为台湾重要珍贵古化石出土区,加上有许多平埔族历史文物收藏与民间人士大力奉献、推展与支持,加上为加强与国立台湾博物馆的长期合作,台南县政府1997年在化石馆另增建一栋国立台湾博物馆台南分馆-台南市自然史教育馆,自然史教育馆目前共有三层楼,一楼为当季特色展,二楼则为化石展,三楼则为平埔族文化展,除了可以强调地方特色外,其最重要的目的则是希望培养民众对于自然史与自然资源的认识。2017年2月,台南市政府进行左镇菜寮化石文化园区第一期改建工程,从原来的两馆扩建为五馆,包括自然史教育馆、故事馆、生命演化馆、化石馆及探索馆,并于2019年5月12日开幕,成为全台首座且唯一之化石教育园区。开幕当日,吸引2万5千人参观。但在化石园区开幕数月后,园区内有部分复制品标本遭到破坏、多媒体互动设备受损等情况,因此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决定在2019年10月1日起休馆施工,预计在10月7日重新开放。
相关
-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一门学科。微生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和简单的真核生物。目前,微生物学的最主要工作是用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方法完成的。由于很多病原(像是造成植物病害的
- 盗汗汗液,或汗,是由人等高等动物透过汗腺所分泌出的液体。汗的分泌受到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总成分的98%到99%,其余物质为氯化钠,极少量的尿素、氨和其他盐类
- 宫崎县宫崎县(日语:宮崎県/みやざきけん Miyazaki ken */?)位于九州东南部,东濒太平洋、南接鹿儿岛县、西接熊本县、北接大分县。首府位于宫崎市。1960年代以降为蜜月的圣地,主要是在
- 本能理论本能理论(本能运动的生理学理论)是经典比较行为研究一个整体概念,人们经由这种理论,就可以用统一的观点去观察动物可观察得到的和所谓的先天的行为方式。通过这种总的概念,人们可
- 头臂动脉干头臂动脉干(英语:Brachiocephalic trunk),又称无名动脉(英语:innominate artery)为主动脉弓的第一条分支,主要供应头部右侧、右颈,及右臂的血流。头臂动脉干位于纵膈腔内,在其自主动脉
- 中微子νe(电中微子): 沃尔夫冈·泡利 (1930)νμ (μ中微子):1940年代晚期中微子(意大利语:Neutrino,其字面上的意义为“微小的电中性粒子”,又译作微中子)是一种电中性的基本粒子,自旋量子
- 鸡皮疙瘩鸡皮疙瘩(粤语地区简称“起鸡皮”)是人类在感到寒冷或恐惧等其他刺激下,其皮肤上出现的类似于鸡皮的小疙瘩,这种现象是立毛肌的收缩活动引起的。当立毛肌收缩,皮肤表面的体毛便会
- 偏害共生片害共生,又称偏害共栖、偏害共生,是两种生物间共生关系的一种。片害共生有的时候也称为拮抗(antagonism)。在片害共生中,一种生物对另一种产生抑制、伤害作用,甚至杀死对方,但本身
- 豆科植物豆科(学名:Fabaceae,保留名:Leguminosae)植物属于真双子叶植物豆目,约有800属19,325种。为被子植物中相当庞大的一科,占了已知开花植物物种的7%。部分物种在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该科
- 木贼纲见内文木贼亚纲(学名:Equisetopsidae),又名楔叶纲或楔叶蕨纲(Sphenopsida),是链束植物之下的一个亚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