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 (佛教)

✍ dations ◷ 2025-04-26 21:38:45 #佛教术语

无常(巴利语:अनिच्चा,anicca,梵语:अनित्य,anitya,藏语:མི་​རྟག་​པ་,藏语拼音:mi rtag pa),佛教术语,是常的反义字,字面意义为变异,指为一切世间万物终将变异,无常存者。是一切有为法的共相,为三相之一,即空性。

佛教从因缘法的角度,说明诸有为法是因缘生,由于因缘会变异而终将灭坏,一切事物皆有生、住、灭的过程,因此具备无常这个共相。《阿含经》中记载,意以法为缘,而生意识。意识必须藉缘而生,有生之法终必坏灭,是无常之法。

《杂阿含经》中的〈圣法印经〉,将观察无常分为无常、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八者,《瑜伽师地论》称为无常八相。

在部派佛教时期,对于无常产生了一种解说,强调必须透过刹那生灭中知无常,对此称之为“刹那无常”;或从其相续不断,称之为“相续无常”。

佛说无常经. 印顺文教基金会. . 

相关

  • 条目肺炎(pneumonia),是指肺部出现发炎的症状,主要是肺泡受到影响。肺炎常见的症状包括有痰的咳嗽、胸痛、发热及呼吸困难。症状可能由轻微到严重不一。特别高龄的长者或新生儿可能
  • 废水废水即受外物污染,主要是人为污染(英语:Hum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的水。都市的设计用复合(英语:Combined sewer)排污系统输送废水往污水处理厂作进一步处理。经处理的废水
  • γ射线伽玛射线(或γ射线)是原子衰变裂解时放出的射线之一。此种电磁波波长在0.01纳米以下,穿透力很强,又携带高能量,容易造成生物体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断裂进而引起细胞突变,因此
  •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英语:pepsin)是一种消化性蛋白酶,由胃部中的胃粘膜主细胞(gastric chief cell)所分泌,功能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的肽片段。胃蛋白酶的前体被称为胃蛋白酶原。1836年
  • 酒令酒令,或称行酒令,最早是在酒宴中限制饮酒的规定。周代设有“立之监”、“佐主史”的令官,是酒令的执法者。但酒令后来却成为酒酣耳热时,朋友间喝酒时助兴图开心所玩的游戏。世界
  • 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学名:ParaHoxozoa)是真后生动物的一个演化支,包含扁盘动物门、刺胞动物门与两侧对称动物,为栉水母动物门的姊妹群。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因拥有同源异形基因/副
  • 发痒痒,中医叫风瘙痒,是一种使动物有对发生部位产生抓挠欲的不快感觉,与疼痛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发生多源自周围神经系统(皮痒性和神经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性、神经源性和心理性)。皮
  • 波斯古经《波斯古经》,也译作《阿维斯陀》、《阿维斯塔》,是琐罗亚斯德教(祆教)的经典,当中最古老的部分可追溯至公元前1323年。教义概括为神学上的一元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认为宇宙初期
  • 松山疗养院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前身为台北市立疗养院,又名台北市精神医学中心(英文:Taipei City Psychiatric Center),是位于信义区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的院区,为精神科专科医院。松德院
  • 耽br /罗君主 · 首都 · 文学史 · 教育史电影史 · 韩医史陶瓷史 · 戏剧史韩国国宝 · 朝鲜国宝耽罗(韩语:탐라),是曾位于今日济州岛的古国名。耽罗国首次出现在历史上,是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