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无防护巡洋舰列表

✍ dations ◷ 2025-10-19 12:31:51 #德国无防护巡洋舰列表

德国无防护巡洋舰列表中包含所有由德意志帝国海军在1880年代至1890年代期间建造的无防护巡洋舰。在这段时期,德意志帝国海军共建造三个舰级共9艘无防护巡洋舰。这些舰只后来被证明只是过渡性的设计,通过设计和建造这批舰只和一系列的通报舰所积累的经验为德国海军建造第一艘轻巡洋舰打下基础[1]。这批无防护巡洋舰是为在殖民地服役而设计,为此她们需要极强的续航能力和相对强大的火力。第一批这种类型的舰只是两艘燕子级[a],她们是为了使一支老化、主要依靠旧式风帆巡防舰的巡洋舰队现代化而购置的[3]。这批新舰主要采用蒸汽动力驱动,但保留辅助的帆索设备。第二批是美洲鹰级[b],她们比燕子级的舰体更大,装备新型速射炮(英语:Quick-firing gun),但在其他方面的性能基本相同[5]。由于德国海军预算长期低迷,最后一艘无防护巡洋舰吉菲昂号[c]在设计上尝试将殖民地巡洋舰与舰队侦察舰的需求相结合起来。然而这种设计最终不能令人满意。结果德国海军设计者不再继续建造无防护巡洋舰,而是转而开始建造第一批现代化轻巡洋舰——瞪羚级[d][8]。

这9艘无防护巡洋舰在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和权益区域,特别是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都十分活跃。她们参与镇压许多叛乱,包括1889年至1890年间在德属东非发生的阿布希里起义(英语:Abushiri revolt)[e],1900年至1901年间在中国发生的义和团运动,以及1911年在加罗林群岛发生的苏柯斯叛乱(英语:Sokehs rebellion)[f]。大多数舰只最终被召回德国本土,并在1910年代早期退役,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轻巡洋舰。美洲鹰号[g]和隼号[h]在1912年被除籍,但其余几艘舰只仍旧继续担任次要角色。在剩下的7艘舰只中,只有鸬鹚号[i]和兀鹰号[j]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还留在海外。鸬鹚号当时驻扎在青岛,但是她的引擎破损,为了防止被俘获,所以选择自沉。兀鹰号在自身储煤快用完之前曾在太平洋地区短暂地对抗英国的航运活动。之后她在夏威夷入港,并在那里被美国海军拘留。1917年4月美国对德国宣战后,她被扣押,改名为舒尔茨号,并作为美国海军继续服役,然而在1918年6月的一次碰撞中意外沉没。战争期间,海鹰号[k]被调拨为威廉港的水雷储藏废船,在1917年的一次意外爆炸中摧毁。秃鹫号[l]、燕子号[m]、食雀鹰号[n]和吉菲昂号在战争中被用于各种次要角色,包括浮动兵营、训练巡洋舰和靶舰。前3艘舰只都在1920年代早期拆解,而吉菲昂号在1923年拆解之前被短暂用作商船。

德意志帝国海军第一批无防护巡洋舰燕子级是在1886年设计,用以取代当时德国拥有的各种各样的旧式风帆舰只。她们的设计目的是维护德国在当时获取的海外殖民地的利益。当时的德意志帝国海军司令列奥·冯·卡普里维[p]要求一种能够在海外执行任务,而且在战事来临时也要有足够的火力支持的舰只。然而老旧的帆船火炮装备很差,无法作为战斗舰艇使用[12]。为此,燕子号和食雀鹰号配备8门105毫米(4.1英寸)口径的主炮。[13]

两舰在整个服役生涯期间,几乎都是在海外执行任务,包括德属非洲殖民地、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租借地势力范围。除了正常例行的殖民地治安,她们的服役生涯一般平淡无奇。1889年至1890年间,她们都被派往德属东非,协助镇压阿布希瑞起义。1900年,燕子号加入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作战行动[14][15]。两舰都在1911年退役,之后被用作次要用途:燕子号被作为训练船,食雀鹰号被用作靶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两舰都在1922年出售拆解。[16]

德意志帝国海军在1888年设计的美洲鹰级是作为燕子级的改进版本。与燕子级类似,美洲鹰级用于殖民地防卫任务。她们体积更大,速度更快,巡航半径相当,火炮数量和口径相同。除了首舰美洲鹰号之外,其余各舰都装备新型速射炮。美洲鹰级也是德国海军最后一种装备帆索设备的巡洋舰设计方案。[20][21]

5舰在德属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广泛服役。海鹰号参与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镇压[22],隼号参与1902年至1903年间的委内瑞拉危机[23],秃鹫号和鸬鹚号在1911年帮助镇压加罗林群岛的苏柯斯叛乱[24]。美洲鹰号和隼号在1912年被除籍,而海鹰号和秃鹫号在1914年回到德国退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鸬鹚号和兀鹰号仍留在太平洋,前者的发动机磨损严重,不得不选择在青岛自沉[25]。兀鹰号在太平洋短暂袭击英国船只,但在燃料耗尽后驶入夏威夷,并在那里被美国海军拘留。1917年,兀鹰号被美国海军正式俘获,并改名为舒尔茨号。1918年6月她被一艘货船意外撞沉[26]。与此同时,海鹰号在1917年的一次意外爆炸中摧毁。秃鹫号是本级舰只中唯一一艘在战后幸存下来的,她在1921年拆解[25]。

吉菲昂号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艘无防护巡洋舰。事实上,她更像是奥古斯塔皇后号[ag]防护巡洋舰的缩小版[31]。设计者试图建造一艘混合动力舰只,既可以作为舰队侦察舰,也可以作为海外巡洋舰,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海军预算较少,限制海军针对每个舰种进行职责优化的能力。但由于需求互相矛盾,产生的设计并不能令人满意。例如,舰队侦察所需的高速所必需的强大引擎非常耗煤,这降低舰只的续航能力。然而,对于旨在维护遥远的德属海外殖民帝国势力范围的舰只来说,较大的巡航半径却是必须的[32]。

由于在海上试航中发现通风问题,需要长时间修改,所以船的建造周期被迫延长。在1897年底被派往东亚分舰队之前,她在德国度过头两年半的时间。此后她参加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并于1900年参加第二次大沽口之战。1901年底,吉菲昂号回到德国,在那里她进行现代化改造,然后转入后备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海军计划将该舰召回,但由于人员短缺而没有回到现役。取而代之的是将她改成一艘军营船。战后,她被改装成一艘货船,并重新命名为阿道夫·佐默费尔德号(德语:Adolf Sommerfeld)[ah]。最终在1923年拆解[35]。

相关

  •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英语:Antiarrhythmic agents)是一类用于抑制心脏非正常节律(心律失常)的药物,这些情况例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室性心搏过速以及心室颤动。很多人试图将此类药物
  • 淇滨区淇滨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鹤壁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淇县北部,浚县西部,毗邻太行山,北接安阳市汤阴县。淇滨区下辖4街道办事处2镇2乡:金山街道、大赉店镇、钜桥镇、上峪乡、大
  • 艾伯特·吉奥索艾伯特·吉奥索(英语:Albert Ghiorso,1915年7月15日-2010年12月26日),生于美国加州瓦列霍,是一位物理学家、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他参与了多个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元素
  • 东平故城东平故城或称宿城故城、东平国故城,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平街道宿城村西北,东平故城是周代宿国都城、汉魏东平国治所、西晋东平郡治所、隋代宿城县治所的遗址。中华人民共
  • 以星期一开始的平年这是一个以星期一开始的平年的清单(主日字母G),例如格里历的2007年或儒略历的1918年。(平年有365天——与闰年相对。) 平年中以星期日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星
  • 斐迪南六世斐迪南六世(西班牙语:Fernando VI,Fernando de Borbón y Savoy,1713年9月23日-1759年8月10日),全名斐迪南·德·波旁-萨伏依,是18世纪的西班牙国王,1746年至1759年在位。他是西班牙
  • 米列娃·马利奇米列娃·马利奇 (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Милева Марић,塞尔维亚语拉丁字母:Mileva Marić,1875年12月19日-1948年8月4日),塞尔维亚物理学家,是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
  • 富达投资富达投资 (英语:Fidelity Investments)是一家美国跨国金融服务公司。是全球第四大共同基金公司。成立于1946年,面对北美投资者。 富达风险投资是其风险投资部门,随着其关闭大量
  • 默尔凯纳滕峰坐标:71°52′S 10°34′E / 71.867°S 10.567°E / -71.867; 10.567默尔凯纳滕峰(英语:Mørkenatten Peak)是南极洲的山峰,位于东部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是奥尔万山脉中谢尔巴科夫
  • 种川站种川站(日语:種川駅/たねかわえき  */?)是位于北海道濑棚郡今金町字种川,日本国有铁道的濑棚线车站(废站)。随着濑棚线废除,车站在1987年(昭和62年)3月16日废除。车站名称取自于附近流过的Meppu川(メップ川)之通称“种川”。而Meppu川这个河流名称源自阿伊努语的“メㇺ(mem)”,其意思是“涌壶”。截至车站废除前,此站是地面车站,设有1面1线的单式站台。站台位于路轨北边(濑棚方向的列车会开启右边乘降门)。此站是业务委托车站。此站的车站大楼位于站内东北边,邻接站台。截至2000年(平成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