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彩石(Ammolite)是一种稀有的发乳光的宝石。它主要见于洛基山脉的东坡,成分来源是菊石的化石残骸。斑彩石的商品名为Calcentin或Korit。而当地的印第安土著部落黑脚族则称之为Aapoak(Kainah语里的意思,源于石的色泽)或Iniskim()。
中国市场上目前能见到的斑彩石多来自马达加斯加和北美地区,但国际上承认的真正的宝石级别的斑彩石,都来自北美的阿尔伯达、加拿大及其周围发现的斑彩化石。这一地区的斑彩石的色彩最为艳丽,才被认为是宝石。
1908年,一名国家地理调查队的成员在阿尔伯达圣玛丽河沿岸发现斑彩螺的矿化化石。而直到1981年才发现了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高质量斑彩宝石。国际珠宝联合会(CIBJO)于1981年正式承认斑彩宝石为宝石。斑彩石(ammolite)与全球其他地区带有轻微晕彩但颜色单调(多以褐色调为主)的鹦鹉螺化石有相当大的区别,价格更是相差百倍,请注意甄别。
斑彩石(ammolite)的摩氏硬度只有4.8,表面色层软脆,并且越接近地表面的斑彩石颜色越暗淡,多呈暗红或是褐色。因被空气氧化所致。斑彩石不能直接裸露在空气中,出土的原料在一年之内不做任何处理,颜色将慢慢变暗淡。只有覆膜才能保护斑彩石避免受到氧化和伤害。
目前市场上斑彩的加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原石滴水晶胶。出土的石头将无色部分磨掉,直接滴胶。这种加工方法保持出土状态,多数形状各异。且有很多凹凸不平。原料损耗小。这种加工方法不好的地方是表面为胶面,不抗刮花。另一种方法是盖水晶面,斑彩表面有一层水晶或是尖晶,但是这种加工方法要求斑彩为纯平,并且工艺复杂,损耗大。所以市场上只能见到小颗的水晶面斑彩。
斑彩螺因为上面压的材料不同,而形成的裂纹也有所不同,深海的螺,如果表面盖的是淤泥和海草等植物,螺受到的压力是片状的,所以裂纹是大块大块的,也不排除大裂纹后有细小的纹,这都是天然形成的。这种就是我们所说的油画斑彩和羽扇斑彩,纹较少,细,色的分部是正常的延伸。有的有非常完整的螺纹。底石软一些。如果斑彩螺受到的压力是来自沙的话,他受到的压力是点状的,色层碎裂,错层,与击碎他的沙一起形成化石,纹路形成细小的鳞片状纹路,或是相连或是交错,有明显的纵横交错的纹路,色彩缤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龙鳞,麒麟斑彩。这种底石比较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