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王之霹雳父子

✍ dations ◷ 2025-11-25 19:53:47 #电磁王之霹雳父子

电磁王之霹雳父子,是指电磁学领域的两位杰出科学家,分别是安德烈·玛里·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和让-巴普蒂斯特·比奥杰·霹雳(Jean-Baptiste Biot)父子。他们在19世纪初对电磁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电磁场、安培定律等方面的发现深刻而影响深远。

安德烈·玛里·安培(1775年1月20日-1836年6月10日),法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电磁学奠基人之一。他首次提出了电流产生磁场的概念,为后来的电磁学理论打下了基础。安培发现了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安培力,奠定了电磁场的理论基础。他的名字永远与电流单位“安培”紧密相连,以纪念他在电磁学上的开创性工作。

让-巴普蒂斯特·比奥杰·霹雳(1774年4月21日-1862年2月3日),法国物理学家,与安培共同致力于电磁学的研究。霹雳是当时法国最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他与安培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关键实验,探索电流、磁场以及电磁感应的相互关系。霹雳的实验成果为电磁学的发展提供了实证基础,他们共同奠定了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安培和霹雳的合作研究在电磁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他们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安培环路定律,描述了电流在产生磁场方面的规律。这一定律对于电磁学的发展和后来的麦克斯韦方程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影响。

安培环路定律是安培和霹雳在电磁学领域的重要贡献之一。该定律表明,通过一个闭合电流线圈的磁场总是恒定的。它为电磁学的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成为理解电磁感应和电磁场分布的关键工具。

安培和霹雳的工作为电磁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贡献被广泛认可,两人都曾获得多个科学奖项和荣誉,包括法国科学院的成员资格。安培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国际单位制中,安培被用作电流的单位,以表彰他在电磁学上的杰出贡献。

电磁王之霹雳父子的故事展示了两位卓越科学家在电磁学领域的合作和创新。他们的研究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安培和霹雳的名字成为电磁学领域不可忽视的巨人,他们的贡献仍然影响着今天电磁学及其应用的方方面面。

相关

  • 组成核糖体(ribosome),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由一大一小两个亚基结合形成,主要成分是相互缠绕的RNA(称为“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简称“rRNA”)
  • 锌指锌指(英语:Zinc finger),又称锌手指,是一种小的蛋白质结构模体,其特征在于配合一个或多个锌离子(Zn2+)以稳定折叠。最初用来描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转录因子IIIA假说结构的手指状外观,
  • 氯酸氯酸,化学式为HClO3,是氯的含氧酸之一,其中氯的氧化态为+5。它具强酸性(pa≈−1)及强氧化性,可用于制取多种氯酸盐。它可由氯酸钡与硫酸反应,并滤去硫酸钡沉淀得到:或用次氯酸加热歧
  • 巴东得腊县巴东得腊县(马来语:Padang Terap)是马来西亚吉打的一个县。它是吉打州第三大县,面积为大学1356平方公里。其县府为瓜拉尼浪(Kuala Nerang)。巴东得腊县下辖11个巫金(区级行政区)。巴
  • 敬征敬征(1784年-1851年),爱新觉罗氏,清朝宗室,镶白旗,第三族宗室质善佐领下人,官至兵部、工部尚书。肃恭亲王永锡第四子。嘉庆十年(1805年),敬征封不入八分辅国公,赏一等侍卫兼委散秩大臣、
  • 西门子Vectron西门子Vectron是由德国轨道车辆制造商西门子交通集团推出的一个可重构及模块化的机车产品组合,用于取代EuroSprinter系列电力机车和Eurorunner系列柴油机车。基于该平台可开
  • 董泽董泽(1888年-1972年),字雨仓,云南云龙人,白族。曾于东京同文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及教育各科,并于1920年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董泽是云南大学(原名东陆大学)的
  • 王士性王士性(?-1598年),字恒叔,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出生,常自称天台人。万历元年(1573年)中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登进士,授朗陵(今河南确山)知县。万历十
  • 埼京线 */?)是一条从东京都品川区大崎站、经丰岛区池袋站、北区赤羽站的赤羽线、埼玉县埼玉市南区武藏浦和站至埼玉市大宫区大宫站的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的运行系统通称。大崎
  • 文本自动校对技术文本自动校对属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范畴,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用于个人书写文字的检查,也可满足出版业的大量校稿需求。文本自动校对,分为几种技术,一是文字自动校对,即程式将文本中出现的错字,借着文法检查器的检查,一一标出,由使用者用眼看逐一校对。二是语音自动校对,即让语音程式将文本转成语音输出,让校稿人员用听的,以发现错误。这种校对方式,属于比较弱的校对方式,更多的依赖于人的听觉与判断。因此,长期以来,文本自动校对以文字自动校对为主。文本自动校对的发端甚早,1960年,IBM Thomas J. W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