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蝙蝠洞

✍ dations ◷ 2025-10-23 07:10:40 #瑞芳区,台湾洞穴,新北市公园

坐标:25°07′34″N 121°49′54″E / 25.125990°N 121.831664°E / 25.125990; 121.831664

瑞芳蝙蝠洞,是位于台湾新北市瑞芳区海滨里北部滨海公路旁的折翅蝠栖息地。

此洞位在台2线75K处。昔日瑞芳多天然山区,因林相完整、蚊蝇多,吸引折翅蝠在此大量聚集,将此洞作生殖育幼用的繁殖洞,为东亚最多折翅蝠之处。

有迁移度冬习性的折翅蝠,从四月起母蝠起进驻洞内,于七、八月生出幼蝠,九月以后母蝠带着幼蝠飞离此洞,部分可能迁至台湾南部过冬。如一处在旗山山区渠道的折翅蝠冬眠洞,学会选择不公布地点,以防干扰。绝大多数仍不确定度冬的地点。

西滨公路完工前即有蝙蝠,当时却没有正式研究,数字不可考;西滨公路完工通车,夏季傍晚蝙蝠出巢的壮观景象吸引无数观蝠人潮,因而瑞芳蝙蝠洞开始成为著名景点。然好景不常,而约末在80年代据当地民众表示有人拿冲天炮往蝙蝠洞内炸,蝙蝠一夕之间全数离开,空洞时间达十余年年之后数量又缓慢恢复。2005年,瑞芳镇公所委托台湾蝙蝠学会调查,蝙蝠数量高达约五十万只,但2007年数量再次递减,只剩最盛期一半。2014年,调查约廿万只左右。2010年开始,台北市蝙蝠保育学会与瑞芳区公所进行合作,每年夏季办理蝙蝠活动,借由赏蝠活动推动蝙蝠保育。

其数量骤减原因包括气候变迁、栖息地破坏、草地农药施肥、员山子分洪道炸山让蝙蝠洞内疑有大面积坍塌,造成栖息空间缩小。除疾驶车辆造成幼小的褶翅蝠被气流打落死亡外,还有被瓜棚阻拦飞行路线,是因为外地民众在洞口前开辟成菜园,更被乱丢垃圾。甚至有电信业者在这里架设基地台

2019年由公路局总局基隆公务段与台北市蝙蝠保育学会合作,将台2线7傍晚6至8时5K降段于蝙蝠栖息育幼时进行限速,希冀检少蝙蝠伤亡。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和台电、中油等单位合作,修整蝙蝠洞公园、增建赏蝠平台,吸引民众到访,当地不仅赏蝠视野佳,更是观海休憩地点。政府和当地海滨里里民合作保育和观光,除设立小心蝙蝠的提醒驾驶人告示外,沿途有蝙蝠壁画,铁路也变身为蝙蝠桥,希望借此复制猴硐经验,带动此地观光。公园采全天开放,内设停车场与凉亭,附近有海滨车站遗迹。

2015年报导时,瑞芳区公所于蝙蝠活跃季节的七月份会在每星期六、日下午五点半时至七点半时,也就是蝙蝠傍晚出洞觅食之时,定点定时排定志工导览解说,并规定赏蝠原则,严禁干扰蝙蝠活动。2016年瑞芳区长陈奇正表示拟规划将蝙蝠洞公园打造为主题公园,以蝙蝠的“蝠”字为发想,有五“蝠”临门、“蝠”如东海、钟声幸“蝠”、幸“蝠”一生、“蝠”星高照,作为五大主题的公园。


相关

  • 殉职医护人员列表本条目列出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殉职的医疗工作者及医疗相关的人士,以所属国家或地区分章,预设以逝世日期排序。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14日,共有1716名医护人员确诊感
  • 古丈期古丈期(Guzhangian)是寒武纪的第七个阶段,年代大约位于500.5–497百万年前。
  • 美国最长河流列表 (依干流长度排序)表列河流中有七条流越两国或形成国界。育空河和哥伦比亚河等两条河流发源于加拿大,随后流入美国。牛奶河、圣劳伦斯河和北红河等三条河流则始于美国,而后流入加拿大。上述河流
  • 195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十六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the Games of the XVI Olympiad,法语:les Jeux de la XVIe Olympiade,瑞典语:XVI Olympiaden),于1956年11月22日至12月8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其
  • 詹姆斯·哈妥詹姆斯·伯克特·哈妥(英语:James Burkett Hartle,1939年8月20日-),美国物理学家,自1966年起任教于加州大学圣塔芭巴拉分校(UCSB)物理系。他著名的成就包括有广义相对论、天文物理
  • 氢氧化镍氢氧化镍(Ni(OH)2)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是绿色沉淀,常用于蓄电池的电极。电池使用过程成它被氧化成氢氧化氧镍。在六水合镍离子的溶液中加强碱得到氢氧化镍沉淀。它的矿物
  • 奥黛莉·麦唐娜奥黛莉·安·麦唐娜(英语:Audra Ann McDonald,1970年7月3日-),美国女演员,主要在百老汇舞台剧和音乐剧演出。她至今赢得6座东尼奖,是演员至冠,亦是史上唯一赢得全部四项演技项目(舞台
  • 泰格德 (俄勒冈州)泰格德(英语:Tigard,/ˈtaɪɡərd/)是一个位在美国俄勒冈州华盛顿县的城市。
  • G·E·R·劳埃德G·E·R·劳埃德(英语:Sir Geoffrey Ernest Richard Lloyd,笔名G. E. R. Lloyd)是一位英国历史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希腊科学与技术,现为李约瑟研究所教授,主要作品有《古代世界的
  • 李灵峰 (物理学家)李灵峰(英文名: Ling-Fong Li,1944年- ),台湾理论物理学家。曾任卡内基美隆大学物理系教授,现为国家理论科学研究中心物理组主任。1965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系。其后赴美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