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髀算经

✍ dations ◷ 2025-09-04 17:02:35 #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髀”,拼音:bì,注音:ㄅㄧˋ)也简称《周髀》,是中国古代一本数学专业书籍,在中国唐代收入《算经十书》,并为《十经》的第一部。周髀的成书年代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人认为是周公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在西汉末年写成。《周髀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历算著作,也是中国流传至今最早的数学著作,是后世数学的源头,其算术化倾向决定中国数学发展的性质,历代数学家奉为经典。在四库全书中为子部天文算法推步类。《周髀算经》原名《周髀》,出现于西汉时期,记载相关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成果,尤其在数学方面有着突破性的进步,后人认为是经典之作,因此则改称为《周髀算经》。“周髀”这个名称,按该书中的解释,“周”指的是周代,指从周代传下来的一些方法,“髀”原意指的是股(大腿)或者股骨,在这里的意思是“用来测量日影的长八尺之表”。天文学方面,《周髀》主要阐述盖天说和四分历法。数学方面,《周髀》主要记载汉代的数学成就,率先提出了几何学重要的勾股定理,并在测量太阳高远的方法中给出勾股定理的一般公式。《周髀》中出现运用重差术绘出的日高图,不过没有详细说明方法,三国时,赵爽、刘徽进一步研究,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测望理论的核心内容。《周髀》周就是圆,髀就是股。上面记载周公与商高的谈话,其中就有勾股定理的最早文字记录,即“勾三股四弦五”,亦被称作商高定理。事实上这一定理在时间上还应往前推移。地理学方面,《周髀》明确阐述了极昼和极夜现象。《周髀算经》的作者已经无法得知,从成书时间来看,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对先秦数学发展成果的总结。《周髀算经》是中国流传至今最早的数学著作,是后世数学的源头,其算术化倾向决定中国数学的性质,历代数学家奉为经典。《周髀算经》的采用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包涵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的道理。给后来者生活作息提供有力的保障,自此以后历代数学家无不以《周髀算经》为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关

  • 团藻目团藻目(Volvocales)为藻类植物之一植物目。该植物于植物分类表上,归于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纲(Chlorophyceae),同纲者尚有四胞藻目(Tetrasporales) 等等植物目。
  • 交配交配是指的是生物的生殖细胞进行交换,导致受精和繁殖的活动。家畜之间的交配活动通常也可称为配种。昆虫、鸟类和卵胎生鱼类的交配活动可以称为交尾。雄性的精子会进入雌性体
  • 法兰西学术院法兰西学术院(法语:Académie française)是法国的一所学术机构,是法兰西学会下属的五个学术院之一,是五个学术院中历史最悠久、名气最大的学术权威机构,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是极高
  • 任纪舜任纪舜(1935年2月6日-),中国地质学家。出生于陕西华阴。195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副
  • 澳大利亚共和运动澳大利亚共和运动(英语:Republicanism in Australia)是指将澳大利亚政体由君主立宪制改为共和制的运动。这类设想从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前一直到现在不断地被提出,现在的焦点集中于
  • 性甾体性类固醇(英语:Sex steroid,亦称为性甾体)是指一类与脊椎动物雄激素或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类固醇激素。他们的效应是由两种方式进行的:第一种是经核受体进行的慢性染色体组机制,
  • α-氨基己二酸α-氨基己二酸(英语:α-Aminoadipic acid)是代谢赖氨酸和酵母氨酸的α-氨基己二酸途径(英语:α-Aminoadipic acid pathway)的中间产物,由氨基己二酸氨基转移酶(英语:aminoadipate ami
  • 岩手县岩手县(日语:岩手県/いわてけん〔いはてけん〕 Iwate ken */?)是日本本州东北地方东北部的一个县,其总面积15,278.88平方公里,在全日本的都道府县之中排行第二,仅次于北海道,是日
  • 库珀詹姆士·菲尼莫尔·库柏(英语:James Fenimore Cooper,1789年9月15日-1851年9月14日)是最早赢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之一。詹姆士·菲尼莫尔·库柏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柏灵顿市,后成
  • 氢氧基.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