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飓风希梅纳

✍ dations ◷ 2025-04-28 01:13:21 #2003年飓风希梅纳

飓风希梅纳(英语:Hurricane Jimena)是2003年太平洋飓风季第十场获命名的风暴和第二场飓风,于8月28日在远离陆地的太平洋成为热带低气压,然后向西移动并快速增强,次日就达到飓风标准。风暴继续向西进入中太平洋,强度也持续提升,达到的最高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属二级飓风标准,此后气旋就因风切变增多开始减弱。希梅纳从夏威夷群岛南部上空掠过,于9月3日降级成热带低气压。风暴继续弱化,最终在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后于9月5日逐渐消散,是有纪录以来少有的几场穿越西经140度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热带气旋之一。

希梅纳是2000年的飓风丹尼尔过后首场威胁夏威夷州的太平洋飓风。不过,气旋最终大幅减弱后从夏威夷群岛南部经过,由此构成的影响很小,也没有报导表明风暴曾导致人员伤亡。

2003年8月26日,东太平洋有扰动天气区形成并向西面飘移。这片扰动天气接下来开始组织,于8月28日成为第十E号热带低气压。气旋继续西进,进入水温超过28°C的海域并快速增强,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很快就将之升级成热带风暴,并以“希梅纳”(Jimena)命名。

风暴继续在向西前进的同时增强,8月29日的卫星图像显示希梅纳内部发展出层次分明的风眼,风速也提升到每小时97公里,气旋接下来在当晚升级成飓风。协调世界时下午15点,可视卫星图像显示,正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动的风暴风眼内已有云层填充,中心以南还在逐渐发展出带状特征。气旋逼近中太平洋盆地,于8月30日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65公里,最低气压970毫巴(百帕,28.64英寸汞柱)的最高强度。UTC早上6点,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发布针对希梅纳的最后一份公告,因为飓风已穿越西经140度进入中太平洋飓风中心预警范围。

8月31日,气旋因遇到强烈的南向风切变而快速减弱,到9月1日强度已回落至热带风暴标准。风暴接下来转向西南偏西,中心于UTC下午15点从夏威夷州以南约165公里海域经过。由于风切变增多,希梅纳继续减弱,于9月3日降级成热带低气压。UTC9月5日早上6点,气旋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成为1999年的飓风多拉过后首场经过太平洋全部三大盆地的风暴。但在强烈风切变的影响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监控低气压的时间很短,下层环流从中心暴露出来,到UTC17点27分已近乎完全消散。UTC下午18点,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针对希梅纳的最后一份公告,宣布气旋在威克岛东南方向约1151公里洋面完全消散。

中太平洋飓风中心的气象学家于UTC8月31日凌晨0点向夏威夷岛发布飓风观察预警,并于次日凌晨3点发布热带风暴警告和山洪预警。面对预警和警告,当地居民把窗户封死并囤积应急物资。随着风暴逼近,多个海滩被迫关闭,官员还把多种户外活动取消,以防万一,美国红十字会开设多个避难所并提供紧急服务。为了应对风暴来袭,美国红十字会共计耗费5000美元(2003年美元)。

逐渐减弱的热带风暴希梅纳从夏威夷州南侧经过,在多个岛上产生狂风暴雨。南角(South Point)和卡胡拉威岛出现时速85至93公里的强烈阵风。火奴鲁鲁某气象站测得每小时58公里风速,考艾岛一间气象站所测风速为每小时35公里。受风暴影响,夏威夷岛普遍出现152至254毫米降水。格伦伍德(Glenwood)的降雨量有214毫米,这些降水有助于缓解夏威夷岛各地的旱情。夏威夷群岛沿海所测浪高范围在三至五米之间。

希梅纳产生的强风刮倒许多树木,还令供电线缆受损,导致1300居民家中停电。风暴引发的暴雨还在夏威夷岛东侧引发轻度洪灾。气旋激起的大浪和强烈的离岸流对近海泳客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有350人获海岸警卫队、州警、地方警察、消防员及当地居民救援。不过,整场风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其名称也没有在2004年春被世界气象组织退役,之后又在2009年继续使用。

相关

  • 上呼吸道呼吸道是指人体内呼吸过程中空气所要通过的所有器官的总称。呼吸道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呼吸系统还包括空气不必通过的、但对呼吸过程依然非常重要的器官,比如横膈膜。呼吸道可
  • 性、谎言和录像带《性、谎言和录像带》(英语:Sex, Lies, and Videotape)是1989年的一部美国独立电影,为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的首部剧情长片,剧情主要是一位男子拍摄许多女人谈论她们性事的影片,并
  • 卡拉金斯克岛卡拉金斯克岛(Карагинский)是俄罗斯的岛屿,位于堪察加半岛以东40公里的白令海,长101公里、宽27公里,面积2,404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912米,北面45公里有韦尔霍图罗夫
  • 奥托·冯·俾斯麦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德语: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73 , 1873-1890),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
  • 安德烈亚·阿尔纳博尔迪安德烈亚·阿尔纳博尔迪(Andrea Arnaboldi,1987年12月27日-)是一位意大利职业网球运动员。
  • 李荣兴李荣兴(1959年-),美籍华裔测绘专家,上海人,现为同济大学教授。李荣兴早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先后于1981年、1984年获学士、硕士学位。后赴德国留学,1990年获柏林工业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
  • 卵圆月华螺卵圆月华螺(学名:)为阿地螺科月华螺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朝鲜、玻利尼西亚、塔希提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山东等地,属于温带性种类。其常见于潮间带石头下、海藻间。
  • 伊田助男伊田助男(-1933年),1930年代日本关东军士兵,日本共产党员,反战反法西斯人士。中国吉林省安图县城近200公里的嘎斯河下游,周保中领导的“抗日救国游击军”在1933年初春在马家屯与日
  • 冠豸山冠.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
  • 裴蜀定理在数论中,裴蜀等式(英语:Bézout's identity)或裴蜀定理(Bézout's lemma)是一个关于最大公约数(或最大公约式)的定理。裴蜀定理得名于法国数学家艾蒂安·裴蜀,说明了对任何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