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乳房恋物癖
✍ dations ◷ 2025-04-04 23:08:45 #乳房恋物癖
恋胸,又称恋乳,在狭义上是指对女性的胸部、乳房或乳沟有特殊迷恋,也被为恋胸情节或恋乳情节,是恋物倾向的一种,故又称为恋胸倾向或恋胸癖。对于具有恋胸心理或行为的人,可称作恋胸者。然而在广义上,也包括对穿着于乳房的服饰在内,如胸罩、胸衣、吊带背心、马甲内衣,当恋胸者对这类的服饰感到兴趣时,就会产生迷恋反应与行为。恋胸绝大多数见于男性,多指男异性恋者对女性胸部的强烈兴趣,但也有同性恋的恋胸者。恋胸者并不一定是同性恋或异性恋,只是描述对他人胸部特别偏好或迷恋,对其他身体部位则并未评论。科学家认为乳房带来的性吸引力是其第二性征的表现。例如动物学家及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认为乳沟是一个模仿臀沟(英语:Buttock cleavage)的性讯号,依照莫利斯在《裸猿》一书所提到,臀沟是人类独特的特征,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臀部明显平坦许多。演化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女性持续隆起的乳房,不同于其他灵长目只在排卵时乳房才会涨大,因此让人类女性“即使不是在受孕期,也可以吸引男性的注意力以及对她的投资。”。有些学者认为恋胸是一种随着社会而传播的文化基因,乳房从母性的机能演变成性的象征。在十九世纪的一些临床文献中,把乳房作为性焦点会视为是性倒错,不过现代对这様的注意认为是正常的,是身体恋癖(英语:partialism)的一种,除非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才算是性倒错。“恋胸”一词也用在民族志及女性主义的内容中,描述社会中有专门关于乳房的文化,多半是是将乳房视为是性对象。有些女性主义认为恋胸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加泰土丘女神神殿(位在现今的土耳其)。在1960年的考古发掘发现神殿的墙壁是用许多的乳房作为装饰。伊丽莎白·古尔德·戴维斯(英语:Elizabeth Gould Davis)认为这些乳房(及菲勒斯)被当地的女性视为是母性的工具,但是是在一个重男轻女的革命之后,男性一方面有菲勒斯的崇拜,又有恋胸的情节。这些器官“获得了他们赋与的,在情色上的重要性。”。有些美国的作者提出对女性乳房的注意是种恋物癖,而且是种典型美国式的恋物癖,在美国很容易找到恋胸的情形。
相关
- 坏死坏死(英语:Necrosis),又称细胞坏死,被认为是一种由外部或内部物理性因素(例如热力、应力和辐射等)、强碱、强酸及毒物等化学性因素,以及内毒素和病原体等生物性因素诱发的永久性细胞
- 致病原病原体(希腊语:πάθος pathos “痛苦”、“热情” 与 -γενής -genēs “生产者”),在生物学中,从最古老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任何可以产生疾病的事物。病原体也可以称
- 痳疯分枝杆菌麻风杆菌也称为韩森氏杆菌,是一种可引起麻风病的分支杆菌,菌体呈短小棒状或稍弯曲,长约2-6µm,宽约0.2-0.6µm,抗酸染色呈红色(抗酸性),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好氧菌。于1873年由挪威医生
- mAChR蕈毒碱型乙酰胆碱受器是一大类固定在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器,其对蕈毒碱比对烟碱(尼古丁)更为敏感。反过来对烟碱比较敏感的则称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器。蕈毒碱与烟碱两者皆为生
- 页码代码页是字符编码的别名,也称内码表,是特定语言的字符集的一张表。早期,代码页是IBM称呼计算机的BIOS所支持的字符集编码。当时通用的操作系统都是命令行界面,这些操作系统直接
- 同理心同理心(英语:empathy)或称做换位思考,是一种将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并能够理解或感受他人在其框架内所经历的事物的能力。同理心与同情心并不相同。同理心指能够站在对方立场设
- 黄进兴黄进兴(Chin-shing Huang,1950年-),笔名吴咏慧,台湾历史学家,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2008年膺选中央研究院院士。现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 深海平原深海平原是大洋深处平缓的海床,是地球上最平坦和最少被开发的地段。它们通常位于3000至6000米的深处,位于大陆架和大洋中脊之间,延展数百公里宽。它们的起伏通常很小,每公里相差
- 强力集团强力集团(俄语:Могучая кучка),又称五人乐派、俄国五人组,是一个在1856年到1870年之间俄国圣彼得堡建立的音乐创作小圈子,成员有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李姆斯基—
- 爱波罗佯谬在量子力学里,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英语:Einstein-Podolsky-Rosen paradox),简称“爱波罗佯谬”、“EPR佯谬”(EPR paradox)等,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鲍里斯·波多尔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