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生动物
✍ dations ◷ 2025-07-29 10:53:46 #水生动物
水生动物是指在水中度过一生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水中度过的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如蚊、蜉蝣、蜻蜓、石蛾等均有水生幼体及有翅膀的成虫。水生动物可能具有直接呼吸空气的能力或能通过叫做鳃的特殊器官提取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者直接通过皮肤呼吸。这样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生存的动物可被归类为水栖(在有水环境中)或生态区(陆地环境)。于自然环境里生活的动物可大致分为两类,分别是于陆地上生活及于海中生活。一只动物如果于海中灵敏快捷地行动,却在陆地上产生反效果,其称为两栖类动物。水生动物一词包括了于淡水及咸水生活的动物。水生动物在世界各地也处于一个较为脆弱的状态,所以于各地政府通常有有关法例保护。水生一词可指生活在淡水或在咸水中的动物。但是,海洋生这一形容词大多常用于形容在咸水(如海洋)中生存的动物。水生动物(尤其淡水水生动物)通常是被特别关注的保育动物,这是因为它们的生活环境十分脆弱。水生动物遭受着过度捕鱼、破坏性捕鱼(英语:Environmental_impact_of_fishing)、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英语:Fisheries_and_climate_change)的压力。除呼吸溶解在水中的动物(如:鱼、软体动物)之外,“水生动物”一词也可以指呼吸空气,例如鲸豚类(鲸)、海牛这类脱离水体无法生存的水生哺乳动物(英语:Aquatic_mammal)。以及鳍足类、海豹、海狮和海象。“水生哺乳动物”也指四足哺乳动物如水獭和河狸,虽然这些动物实际上是两栖动物或半水生四足动物(英语:List of semiaquatic tetrapods)。
两栖动物如无尾目这类需要水的,由其生活环境分类。大部分两栖动物包含一个需水的幼体阶段,就像蝌蚪,但之后作为陆生成体存活,并且可能返回水中以交配。某些种类的鱼类也进化出了呼吸空气的能力,以在缺少氧气的水中生存。例如Arapaima(英语:Arapaima)(骨舌鱼科)和蟾胡鲶。
相关
- 蝮蛇蝮亚科(学名Crotalinae)是蝰蛇科的一个亚科,统称蝮蛇,其主要特征是在眼与鼻孔之间具颊窝。除少数为卵生外,绝大部分品种为卵胎生。详见:蛇岛蝮 其代表为蛇岛蝮,灰褐色,是唯一一种不
- 玻尿酸玻尿酸(英语:Hyaluronan、Hyaluronic acid),又称透明质酸、玻璃糖醛酸、琉璃糖碳基酸,是一种是由双糖(D-葡萄糖醛酸及N-乙酰葡糖胺)基本结构组成的糖胺聚糖。玻尿酸广泛存在于结缔
- 对掌性手性,又称对掌性(英语:chirality、/kaɪˈrælɪtiː/)一词源于希腊语词干“手”χειρ(chir),在多种学科中表示一种重要的对称特点。如果某物体与其镜像不同,则其被称为“手性的(
- 放大镜放大镜(Magnifying glass)是用以放大物体的凸透镜,显微镜的雏形。放大镜图标常常被用作指示搜索的用途。放大透镜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埃及,约公元前五世纪,以埃及的象形文字表示“一
- 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法语:La nitrification)是一个生物用氧气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继而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的作用。将氨降解为亚硝酸盐的步骤常常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硝化作用是土壤
- 生育酚生育酚(英语:Tocopherol,或称为TCP)是主要表现出维生素E活性的一类化合物。这是一类含有被多甲基化的酚类有机化合物。因为其维生素活性首次在1936年针对大鼠繁殖力因素的实验中
- 黟县.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斑马鱼斑马鱼,是一种热带淡水鱼,又名蓝斑马鱼、印度斑马鱼、斑马鿕、蓝条鱼、花条鱼、印度鱼,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种。其原生于喜马拉雅地区,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性鱼类。同时
- 刘嘉麒刘嘉麒(1941年5月29日-),中国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出生于辽宁丹东。籍贯北宁。满族。1965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67年该院研究生毕业。1986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理学
- 包为民包为民(1960年3月-)原籍浙江省镇海,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8月,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信息处理专业。他是中国航天运载器总体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