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克·黑尔IDW冲锋枪

✍ dations ◷ 2025-04-04 14:34:28 #冲锋枪,9毫米鲁格弹枪械,英国枪械

帕克·黑尔IDW冲锋枪(前身为布希曼冲锋枪)是一款发射9×1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的冲锋枪/个人防卫武器。

IDW的前身,布希曼冲锋枪的原型枪射速高达1,400发/分钟。由于射速过高令射手难以控制,设计人员将其射速降低至450发/分钟。作为防卫武器,该枪设计得十分紧凑,使得它无法使用传统的减速机构,于是测试人员在其握把内安装电子调速装置,透过该装置的控制以解脱阻铁降低射速。该枪的电子射速调节器使用寿命可达30,000发,即使发射不同膛压的弹药,也不会对射速造成影响。其缺点是当电池耗尽时,射手若来不及更换便只能作半自动射击。帕克·黑尔高度重视IDW的定制化,它配备了皮卡汀尼导轨,用于安装各种可拆卸的瞄准具。其可折叠式枪托同时可伸缩。如有需要,该枪也可以配备两脚架。PDW的标准弹匣容量为32发,另提供更短的20和12发弹匣。

IDW冲锋枪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十分糟糕,且没有获得任何武装部队正式采用为二线武器。于是其初始设计的专利于1989年被乔治·伊洛韦加(George Ealovega)和理查德·韦斯特(Richard West)两人收购,其乔治取消了原本的电子射速调节器,并将其机械式复进簧改为类似汽车减震器的液压系统。若使用者需要较高的射速,他只需要在一分钟内就能更换成机械式复进簧。改进后的布希曼冲锋枪被全新命名为IDW(Individual Defence Weapon单兵防卫武器),除了9×1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口径外还提供了一种10毫米AUTO口径型,该枪的原型由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莱茵兰德仪器公司(Rheinlander Instruments)生产。IDW主要是面向保镖单位销售,然而销售状况还是不理想。

布希曼冲锋枪的设计理念源自北约推出个人防卫武器(PDW)的新式武器概念,推出的时间与FN P90等几种PDW武器相近,然而发射新型弹药的FN P90却只取得有限的成功,而IDW冲锋枪和其他发射9×1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的PDW在市场上也同样失败了。后来IDW的设计由英国帕克黑尔公司买下,并改进了其枪托造型,只提供9×1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口径型。原希望英国陆军能采购此枪作为战场二线人员的个人防卫武器,可是帕克黑尔IDW的市场定位终究还是保镖。

相关

  • 咆哮的二十年代咆哮的二十年代(英语:Roaring Twenties,有时为Roarin’ Twenties)是指在1920年代期间发生的西方世界和西方文化的术语。这是一个持续经济繁荣的时期,在美国和西欧具有独特的文化
  • 莫里斯·威尔金斯莫里斯·休·弗雷德里克·威尔金斯,CBE,FRS(英语: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1916年12月15日-2004年10月5日),出生于新西兰,英国分子生物学家,专注于磷光、雷达、同位素分离与X光
  • Crystal, David大卫·克里斯托OBE FBA FLSW(英语:Fellow of the Learned Society of Wales)(英语:David Crystal,1941年7月6日-)是一位英国的语言学家、作家。他在1995年获得大英帝国勋章,并在2002
  • 学说学说可能是指:
  • 惠州话惠州话,又称惠城话、博罗话、东江话,在惠州市称为“本地话”、在博罗县称为“博罗话”。主要分布在惠州市惠城区和博罗县。此外惠阳区的平潭、良井、永湖、镇隆、秋长以及惠东
  • 爱德华·达赫伯格爱德华·达赫伯格(Edward Dahlberg,1900年7月22日-1977年2月27日)美国小说家、评论家。
  • 布斯·塔金顿布斯·塔金顿(英语:Booth Tarkington,1869年7月29日-1946年5月19日),美国小说家、剧作家,最著名的小说是《安柏逊大族》(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艾莉丝·亚当》(Alice Adams)。
  • 保科正之保科正之(1611年6月17日-1673年2月4日),江户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之子,后成为保科正光养子。其兄德川家光封他出羽国山形藩二十万石、陆奥国会津藩二十三万石,为会津松平家第一代
  • 劳氏海绵劳氏海绵(学名:)是一属已灭绝的海绵,生存于白垩纪。这种扁平蘑菇状的海绵是一种石海绵,在白垩纪晚期很常见。它们有许多结实而复杂的体腔结构。骨骼由四条边框坚硬而相互连接的射
  • 米克沙特·卡尔曼米克沙特·卡尔曼 ( Mikszáth Kálmán, 1847年1月16日—1910年5月28日) 是匈牙利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重要作家。他善于运用讽刺与幽默的手法批判社会现实。他于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