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纬(1916年3月2日-1970年6月17日),台湾南投县南投市人,外科医师、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牧师,为第二届医疗奉献奖得主。
谢纬出生在台湾日治时期的南投厅南投区南投街(今南投县南投市),出身医生家庭。外祖父为传教士吴葛。父谢斌,母吴上忍。兄长谢经、弟谢纶。小学就读南投公学校(今南投国民小学)。1928年,与兄长谢经考入台中州立台中第一中学校。毕业后,兄长进入台北高等学校,而后进入台北帝大医学专门部;谢纬连续二年高等学校入学考试落榜,1934年念台南神学院,受史怀哲、贺川丰彦等人的影响,以及该院院长巴克礼等人的熏陶。四年后进入东京医学专科学校,1942年从医专毕业后,曾在仙台市工作,受到美军空袭。战后1945年11月17日,与同在日本学医的表妹杨琼英在日本松崎町结婚,由中江英树牧师主持证婚。次年夫妻一起返台。
谢纬接下父亲留下来的南投大同医院。1947年,担任台中县南投区名间乡赤水教会义务传道三年。1949年受封立为南投基督长老教会牧师。受芥菜种会创办人孙理莲影响,1950年到1951年参与门诺会的山地医疗团,巡回于各山地部落行医。起初每个月医疗团补助他美金60元,几月后,他告诉团里的牧师说自己将来不再领此津贴,还常在巡回医疗旅途自掏腰包,招待同行的美国友人。
1951年10月,谢纬赴美深造,在美三年接受一般外科训练。先后到过宾州大学附设医院、纽约州的水牛城总医院。留美的最后一年,为筹措建立台湾山地肺结核疗养院,他在美国募款,在回台之前募得将近一千美元。一位捐赠者玛喜乐之后来台,成为谢纬的工作伙伴及英文秘书,并奉献于台湾。
1955年,孙理莲邀请谢纬担任基督教山地中心诊所(埔里基督教医院前身)首任院长。开办的头十几年,谢纬担负起多数的外科医疗,并担起护理学校的教导工作。1956年,他在埔里鲤鱼潭设立肺结核疗养所,收容原住民病患。1965年,他赴日本数月,研习新的胸腔手术,以治疗肺结核病人。
1960年,谢纬再应孙理莲之邀,兼任北门乌脚病免费诊所的义诊医师,参与王金河与孙理莲在台南县北门屿(今台南市北门区)的乌脚病患治疗工作,为患者施以截肢手术。每周四,他从南投自己的大同医院,带领医护人员,自费搭二个多小时的计程车到北门,工作到夜深接着再搭车赶回南投,如此工作十年。
1964年,谢纬任二林基督教医院(今彰化基督教医院二林分院)医师,在世最后十年,谢纬于彰化县二林镇沿海地区医疗、传道。1968年,任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总会第15届副议长,同年地方人士与国民党南投县党部曾意征召谢纬来竞选南投县长,被他所婉拒。1969年2月3日,担任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第十六届议长,被国民党政府逼迫长老教会退出普世教会协会,他为维护教会,与政府周旋多时,最后保住总会在普世教会协会的席位。
1970年6月17日,谢纬带领自己医院的早祷,然后至埔里基督教医院工作,中午回南投,午饭后休息几分钟,便准备赶往二林镇就诊。妻子劝再休息一下,谢纬回:“如果早一分到医院,病人可以少受一分的痛苦,或者还可以救一条人命。”说完便开车出门,下午一点多时他开至名间乡一带撞击路树,丧命。
谢纬去世后,埔里鲤鱼潭的肺结核疗养所仍继续由其弟谢纶及黄珠心女医师经营约十年,直到黄珠心去世后才结束。该处疗养所由谢纬家将该土地奉献给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成立现在的谢纬纪念青年营地。营地设有文物馆、纪念礼拜堂,中有谢纬的医疗工具、老照片;户外一块大石上刻着谢纬的告白─“在我生命中最伟大的力量乃是上帝的存在”。
1992年,谢纬被追赠医疗奉献奖,由遗孀杨琼英代表受奖。
2001年1月,台南人光出版社出版由谢大立著作的《谢纬和他的时代》。
二林镇有位急性盲肠炎患者半夜急诊,指定谢纬开刀,医院马上以电话联络。谢纬没有第二句话,只叫人员快准备,一个小时就包计程车从南投赶到。他还会吩咐人将十元纸币放进某病人药袋内,因病人拿了一周的药,无车费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