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孝威
✍ dations ◷ 2025-09-26 11:27:40 #唐孝威
唐孝威(1931年10月1日-),祖籍江苏太仓,出生于无锡,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核物理、高能物理、生物物理、核医学、脑科学、神经信息学、心理学等。他是知名教育家唐文治之孙,其妻吕芳则是知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之女。唐孝威1949年自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核探测器研究以及π介子实验。1956年至1959年间赴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Joint Institute for Nuclear Research)从事高能物理研究。1960年回国后参加两弹工程,后前往青海核工业部九院工作,他领导的研究室在中子点火实验、核试验近区测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66年12月的一次氢弹原理实验中,他成为现场判断和证实中国氢弹原理成功的第一人。1970年代曾加入中国“一星”研制工作,1978年由他带领的科学实验小组赴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从事高能物理实验,加入丁肇中领导的马克·杰(Mark-J)探测器合作组工作。后来合作组通过实验了传递强作用力的胶子的存在。1980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其后,他又在国内带领研究组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由丁肇中领导的L3国际实验组工作。实验组最后证实了三代中微子的存在。1980年代后,他结识了贝时璋等知名生物学家,此后他便转而进行物理学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1994年出任攀登计划项目“核医学和放射治疗中先进技术的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此后又开始从事脑科学、神经信息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曾参加973计划项目“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中“脑高级功能的机制”课题的研究,还代表中国参加过全球“人类脑计划”神经信息学工作组。2013年6月5日,浙江大学将最高荣誉“竺可桢奖”颁给了唐孝威院士。
相关
- 菌柄菌柄,又称蕈柄,指位于伞菌类菌盖下面中央地子实体地柄。有的菌柄偏生,少数侧生。支持菌盖展开于空间,适于孢子的发散。福建晋江安海镇东南方有一个叫“菌柄村”的村庄。
- β辐射β衰变,或称贝塔衰变,是放射性原子核放射电子(β粒子)和反中微子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1896年,亨利·贝克勒发现铀的放射性;1897年,欧内斯特·卢瑟福和约瑟夫·汤姆孙通过在磁场
- 鳃鳃是一种器官,很多水生动物依靠它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吸收到血液中。这种呼吸方式被称为鳃呼吸。最近的研究表明,鳃的进化起初并非为了呼吸,而是用来调节体液平衡,避免脱水。鳃被
- Tl4f14 5d10 6s2 6p12, 8, 18, 32, 18, 3蒸气压第一:589.4 kJ·mol−1 第二:1971 kJ·mol−1 第三:2878 kJ·mol主条目:铊的同位素铊(拼音:tā,注音:ㄊㄚ,粤拼:taa1;英语:thallium)是化
- 心脏内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心脏病学(英语:cardiology)亦称心脏学,为
- 瑞博西利瑞博西利(英语:Ribociclib)商品名击癌利(KISQALI)是一种CDK4/6抑制剂类型的乳腺癌药物,由Astex和诺华制药研发。可使用的对象为:贺尔蒙接受体阳性、HER2阴性患者,以及停经后晚期乳腺
- 碘131碘-131(Iodine-131),也称放射碘(Radioiodine),是碘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内有78个中子,比碘的稳定性核素碘-127的原子核的中子数多4个。碘-131是人工核裂变产物,正常情况下在自
- 片麻岩片麻岩(英语:gneiss)是一种变质岩,而且变质程度深,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鳞片粒状变晶,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其中长石和石英含量大于50%,且长石占比多于石英。如果
- 窑窑,是一个隔热的房间,一种烤炉,用来产生足够的温度以完成一些加工,例如硬化、干燥、或化学变化。用窑来把粘土加工成陶器、瓷砖和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传统窑是固定的,近代有
- 长轴半长轴是几何学中的名词,用来描述椭圆和双曲线的维度。与之对应的就是长轴,半长轴为长轴的一半,一般描述椭圆的最长的直径。一个椭圆的长轴是内部最长的直径,他会通过中心和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