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打卡机
✍ dations ◷ 2025-04-04 22:49:52 #打卡机
打卡机或称打卡钟、上班签到机、考勤机是用于纪录工作起讫时间的机器。打卡机主要功能是记录员工上下班时间。从最早打印在考勤卡上,到后来记录在芯片上或者直接上传到服务器上。考勤机主要分为六代:第一代是插卡式考勤机,70年代,逐渐代替了手工记录考勤,他是在一个金属制成的卡片上有规律的打上孔,然后用感光元件和光投影区别人的编号,8086处理器或者80286处理器。但金属片容易变形,造成了识别的误差.再加上分辨率的限制,这种考勤机在动辄几千人的煤矿中没有普遍推广。第二代是条形码考勤机,在矿灯的光柱中利用光学原理投影出一个条形码的像,工人下井前用矿灯照射一下专门的考勤探头就可以考勤。这种方式方便快捷,我国最早下井用的就是这样的考勤机。但是矿灯毕竟是一种经常工作在恶劣环境中的器械,所以维修频繁,投影的走样是捆扰大家的一个难题.。第三代是磁卡型考勤机,现在最为普遍的考勤机,像煤矿工人下井刷卡上井刷卡已经成了大家的习惯第四代是生物身份识考勤机,是利用人的生物特征来识别的,这种考勤机只要人的一个手指、手撑、人脸放在放在或面向读头就可以识别了非常方便而且可以防止代打卡现象,提高管理制度第五代是摄像考勤机、拍照考勤机,有效解决了生物识别对环境和使用人群的限制,智能卡管理和人工管理相结合,可有效适应于工厂、工矿企业等环境。是现如今使用最多的种类。第六代智能云考勤机,与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无缝连接,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端设备进行考勤管理,考勤打卡、考勤记录查询、考勤统计报告以及通过考勤机进行请假、加班等相关操作。考勤机被发明于19世纪中后期,是工业化的产物。 经改良的打卡机同时打印累计上班时间到考勤表上。现代考勤机使用数字化媒体记录,例如芯片和服务器,录入方式也改成插卡,感应芯片,到指纹录入,甚至与门禁系统,工资系统等等结合成为公司管理系统的分系统。
相关
- 痂痂(音jiā)指伤口或疮口表面形成的块状物,质硬,主要成分为血小板、纤维蛋白、细菌残骸等。结痂是生物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防止伤口或疮口继续出血,在伤口或疮口愈合后会自行脱落
- (4-)4-氨基喹啉是喹啉环上4号位被氨基取代的有机化合物。4-氨基喹啉可以4-羟基喹啉为原料,经三氯氧磷将羟基转化为氯原子,再氨解得到。
- 特有种特有种(英语:endemic species,指特有性之现象或性质,英文为endemism)是指“因历史、生态或生理因素等原因,造成其分布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或大陆,而未在其他地方中出现”的
- 石松目石松目(学名:Lycopodiales)是石松植物门的一目,为草本植物,茎二叉分歧,叶极小,具单脉螺旋状排列。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其历史可追溯到古生代。本目现存有石松属。石松属为世界性属
- 名片名片(粤语:咭片;日语:名刺/めいし Meishi;英语:Business card),是一种载有关于公司或个人的联系信息的卡片,常用于商务往来场合之中,作为一种便利和记忆辅助工具的共享。名片通常包括:
- 梅 宏梅宏(1963年5月-),生于贵州余庆,原籍重庆,中国计算机软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1984和1987年分别于南京航空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从北京大学博
- 野草野草,一般指在庭园、草坪或农地等土地上并非刻意栽种的植物。这些植物并不只限于草本植物。更多时候,野草专指有侵害性的植物,特别是那些不需栽种而能够自行大量繁殖的植物。植
- 1,4-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分子式C8H16O2。白色蜡状固体。与水和低级醇类混溶,溶于酮,几乎不溶于脂肪烃和乙醚。毒性较低。粘度 675 mPa·s(50°C)。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甲醇溶液在加压(0
- 12S MT-RNR1线粒体12S RNA是一种存在于线粒体核糖体(mitoribosome,MR)中的rRNA,沉降系数约为12S长度约为959nt。在人类细胞中,12S rRNA由MTRNR1基因编码。哺乳动物线粒体的基因组种都包含37
- 台中台中市(日语:台中市〔臺中市〕/たいちゅうし Taichū shi */?),为台湾日治时期时1920年至1945年间存在之行政区,辖属台中州。辖今台中市西区、北区、东区、南区以及中区。昭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