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主,又称统境主、境主公、境主尊神、境主尊王、统境尊王,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行政神祇,类似于城隍爷与佛教的伽蓝神,又与土地神有分别。一般认为有城池的行政区之神为城隍,佛寺的守护神为伽蓝,而道教庙宇辖区,或是无城池的街道、部落之守护神为境主。
有时信众会把“信仰中心的主神”称为“境主”,如台湾新北市淡水区人称淡水清水岩的清水祖师为“境主”;高雄市凤山区五甲龙成宫称天上圣母、清水祖师、戴府元帅为“三境主”,此“境主”并非地方行政神,而为“信仰中心的主神”的意思。
“境主公”的职司有几种说法。有说是庙宇建筑所在土地范围的守护神,不过此一职守似乎应属庙宇落成“安龙谢土”时所安的土地龙神。较普遍的说法则是庙宇“祭祀圈”范围内的守护神,其辖区随着主庙的祭祀圈大小而定,往往跨越数个土地庙祭祀圈。
“境主”之名称可溯至福建的行政区划,自元代以来即有境、铺、都、社等划分,通常一铺分为若干境,各自有对应的信仰神祇,又一般街市大约都属“境”的层级,因此各区域庙宇所祀地方管辖神也就称为“境主”。比如泉州府东隅分为四铺,铺有铺主公,其中中华铺分三境,壶中境境庙为壶中庙,中和境境庙为粜籴庙。又如台湾清治时期台湾府城设有台湾府城隍庙,另有十个联境组织如东段的八协境主庙为东门大人庙;南段的八吉境主庙为马兵营保和宫;西段的六兴境主庙为开山宫,主庙底下各境又有属庙。境主宫庙常为乡约中心,也是清代丁随地派、公家取消傜役后,地方仕绅临时加派民众服役的组织,也类似明代巡警铺(亦是差役的一种)民防、防盗、消防、守望相助的基层乡里组织,尤其在林爽文事件后,台湾府城广设联境组织。
也有人认为,有城(城墙)和隍(护城河)的地区,其护境神为城隍爷;没有城池范围的村庄市镇,其护境神才称为“境主公”或“统境尊王”,有些地方甚至还建有以“境主公”为主神的庙宇,如称“大王宫”。台湾主祀境主公的庙宇有新竹市北区树林头境福宫、台南市七股区顶潭寮永安宫等。
在庙宇中奉祀的“境主”,还有司法管辖权,被认为有资格管辖庙宇辖境内的鬼魂魑魅,故多比照城隍之例,配祀文武判官、阴阳司、纠察速报、范谢将军、韩卢将军、甘柳将军、枷锁将军、牛马将军、日夜游神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