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宫三甲七保为台湾清领时期的澎湖地名,主要分布今马公市的马公港四周,共计七个聚落,并祀十座大庙,古称“三甲七保”。
自清领时期至日治时期初期,澎湖地区行政划分通行“堡里乡澚”制度,澎湖厅下设“澳社”,今马公市由东西澳与嵵里澳组成,邻近马公港(妈宫港)区域称“妈宫社”,辖有东甲、南甲与北甲,泛称“妈宫三甲”,另有四社分布妈宫社郊外,分别是“红木埕社”、“火烧坪社”、“后窟潭社”与“西卫社”,合计七个聚落,各处有一角头庙为祭祀单位之外,另外奉有“阖澎公庙”四间,总计十座庙宇,兹举列表如下:
妈宫三甲七保为台湾清领时期的澎湖地名,主要分布今马公市的马公港四周,共计七个聚落,并祀十座大庙,古称“三甲七保”。
自清领时期至日治时期初期,澎湖地区行政划分通行“堡里乡澚”制度,澎湖厅下设“澳社”,今马公市由东西澳与嵵里澳组成,邻近马公港(妈宫港)区域称“妈宫社”,辖有东甲、南甲与北甲,泛称“妈宫三甲”,另有四社分布妈宫社郊外,分别是“红木埕社”、“火烧坪社”、“后窟潭社”与“西卫社”,合计七个聚落,各处有一角头庙为祭祀单位之外,另外奉有“阖澎公庙”四间,总计十座庙宇,兹举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