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粒子物理学)

✍ dations ◷ 2025-07-01 09:01:52 #粒子物理学

在粒子物理学中,代或世代(英语:Generation)是基本粒子的一种分类。各代粒子之间的相异之处仅为味量子数及质量,但它们所涉及到的相互作用种类都是一样的。

根据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基本费米子共有三代。每一代有两种轻子及两种夸克。两种轻子可分成带电荷-1的(像电子)及中性的(中微子);而两种夸克则可分成带电荷−1⁄3的(下型)及带电荷+2⁄3 的(上型)。

后一代粒子的质量要比前一代的要大,但是中微子可能是例外(它们的质量非零,但却小得很,故现时还未有准确地测量出它们的质量)。比方说,第一代的电子质量只有6999511000000000000♠0.511 MeV/2,而第二代的μ子质量为7002106000000000000♠106 MeV/2,第三代的τ子质量则为7003177700000000000♠1777 MeV/2(几乎是质子质量的两倍)。质量级列使得较后代的粒子会衰变至第一代的粒子,因此日常的物质(原子)都是由第一代粒子所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的周围,而核则由质子及中子构成,它们则是由上及下夸克所组成。第二及第三代的带电基本粒子,并不会在一般的物质中出现,而只会在极高能量的环境下出现,例如宇宙射线或粒子加速器。代这一个词最早是由哈伊姆·哈拉里(英语:Haim Harari)(Haim Harari)使用,并于1976年的法国勒斯乌舍(Les Houches)物理夏令营中正式提出。

所有代的中微子都在宇宙间飘流着,但都很少会与一般物质产生相互作用。科学家们希望,透过深入研究轻子各代间关系,可以有助于解释基本粒子的质量比,以及在量子角度为质量本质之谜提供线索。

至于第四代或更后代的粒子,科学家们认为是不太可能会存在的。有些反对第四代粒子存在可能的论证,是基于额外代的存在,会为精准的电弱可观测量带来微小的修正值;而测量结果对这些修正值的存在很不利。而且,CERN的大型电子正子对撞机所量度的Z玻色子宽度,已经排除了有“轻”中微子(即质量小于7001450000000000000♠45 GeV/2))的第四代模型 。然而,高能对撞机对第四代粒子的搜索仍然持续中,但到目前为止仍未观测到任何第四代存在的证据。在这些搜索中,第四代粒子的标记为第三代的符号外加一个撇号(例如:b′ 及t′)。

相关

  • 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高级代表办公室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高级代表办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f the High Representative for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andlocked
  • 盎格鲁-撒克逊语古英语(古英语:Ænglisc,英语:Old English)或盎格鲁-撒克逊语(英语:Anglo-Saxon)是指从449年到1066年间在对应于今天英格兰和苏格兰东南部的人说的英语。古英语属于西日耳曼语,和古弗
  • 陈锦锭陈锦锭(1954年-),台湾台北人,亚东工专(今亚东技术学院)毕业。夫婿为前立法委员张庆忠、儿子为张庆忠国会助理张钧咏以及将以政二代身份参选2020立委的张智伦。中国国民党党籍,曾任
  • 萨纳赫特内布卡一世(英语:Sanakht)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第三王朝的首任国王。(约公元前2661年—公元前2643年在位),作为第三王朝的建立者,他定都孟斐斯。建立孟斐斯帝国。因年代久远,其余具体事
  • 异恶唑
  • 1004年
  • 福尔摩沙卫星一号福尔摩沙卫星一号(FORMOSAT-1,缩写为FS-1,简称福卫一号),原称中华卫星一号(ROCSAT-1或Chunghua 1,简称华卫一号),于2004年底改名。是中华民国制造的低轨道的科学实验卫星,于1999年1月2
  • 淡米尔语泰米尔语(தமிழ் Tamiḻ)是一种有超过二千年历史的语言,属于达罗毗荼语系,通行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东北部。它是泰米尔纳德邦和本地治里的官方语言。在印度洋及南太平洋不
  • 头癣头癣(外语favus, tinea capitis, ringworm of the scalp)是皮肤细菌疾病,由真菌引起,有可能引发其它疾病。三种主要的真菌是:小孢癣菌、表皮癣菌和毛癣菌属。头癣可能出现于各部
  • NEUROD12QL2476018012ENSG00000162992ENSMUSG00000034701Q13562Q60867NM_002500、NR_146175、NR_146176NM_010894NP_002491NP_035024NEUROD1,(小鼠的同源蛋白质记为NeuroD1)在人体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