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语

✍ dations ◷ 2024-07-08 12:30:21 #闽北语
闽北语(闽北语: 閩北語,罗马字: Mâing-bă̤-ngṳ̌),又称闽北话(闽北语: 閩北事,罗马字: Mâing-bă̤-dī),是汉语族闽语支之下的一种语言,通行于福建北部地区(闽北地区),包括武夷山市、建瓯市、松溪县、政和县,浦城县南部,以及南平市区(建阳区、延平区)大部分、顺昌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古为百越的七闽地。战国末期,越国为楚国所灭,其王族率部众迁来福建,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形成闽越族,建立闽越国。这些福建原住民所操的语言是闽越语。根据现代语言学家的语言比较可知,古代闽越语与现代壮侗语系存在一定血缘关系。今日各闽语都存在大量“有音无字”的词汇,不少是从壮侗语系语言中保留下来的词汇底层。历史上,闽越国曾一度是中原政权东南方最强大的一支势力,而闽越文明的发祥地正位于闽北的武夷山脚下。今武夷山市兴田镇的城村汉城遗址,是闽越历史上第一个都城的遗迹,由此可以证明闽北地区是福建最早被开发的一块区域。前110年,汉武帝派兵灭亡闽越国,将闽越人举国迁徙到江淮流域一带。此后,汉朝驻军在这片土地上定居,成为来福建的第一批汉人。这些汉军多为江东的吴人和江西的楚人,他们将自己的母语——古吴语和古楚语(古湘语)带入了福建。此后,避难百姓、亡命者以及流放者相继来到福建,其中,吴人多自仙霞岭经浦城进入闽北,而楚人多越过武夷山进入闽北和闽中。这些汉人在与闽越人接触中,将闽越语元素融入了自身的语言中,最后形成了原始闽语。203年(建安八年),在今建瓯之地设立建安郡。此后,建瓯成为闽北的政治文化中心。西晋末年,发生永嘉之乱,大量中原的汉人迁入福建避难,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建安郡人口激增,新的移民带来了大量中原汉语的音素。唐朝末年,河南固始人王审潮、王审知兄弟率军攻入福建,后建立闽国政权。王审知在位期间实行仁政,使大量避难中原人来到福建定居,这些人带来了许多中古汉语的音素。943年,闽国宗室王延政割据建州,自称殷王,与福州的闽王分庭抗礼。这些事件都对闽北语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原始闽语分化为各闽语的具体时间不详,今日的语言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不过,从对《集韵》中语音的分析可以发现,闽语分化的时间在宋朝初年以前,当时建州(闽北)、福州(闽东)、泉州(闽南)三地的方言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学者李如龙认为各闽语的分化时间是在唐末五代时期。学术界一般认为建瓯话(芝城话)是闽北语的标准音。建瓯古时为建安郡、建州、建宁府的治所在地,为闽北政治文化中心,因此建瓯话在闽北语诸方言中影响力最大,被学者当做闽北语的代表方言,而建瓯话又以城关腔(城关话)为标准音。宋、元期间,由于政局动荡,抚州、信州一带的大量江西人越过武夷山进入福建的邵武、将乐一带,使得当地的闽北语被赣语化,最终脱离闽北语,形成邵将语。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建宁府刊行韵书《建州八音字义便览》,简称《建州八音》。该书由福清人林端材模仿闽东语福州话的韵书《戚林八音》编写而成,是历史上第一部建瓯话韵书。1900年,西方传教士参照此韵书,发明了建宁府土腔罗马字(Gṳ̿ing-Nǎing-Hǔ Gâ̤ Tǔ-kióng Lô̤-mǎ-cī)来表记闽北语。近代以来,闽北地区人口变动较大,闽北语诸方言之间发生了较大的差异。加上建瓯的逐渐没落,建瓯话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各地方言之间沟通存在一定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推广普通话,再加上延平区南平官话(官话在南平境内的方言岛)的长期影响,普通话在南平全境已经大体通行。相对地,闽北语的使用范围则越来越小。今日的闽北语中保留了古汉语中众多的语音特点和古汉语词汇和构词方法。例如,在闽北语建瓯话中,称“漂亮”为“雅视”(ngǎ-sĭ,亦写作“雅式”)、称“锅”为“鼎”(diǎng)、称“筷子”为“箸”(dṳ̄),皆是古代汉语的说法。使用范围为福建省中北部闽北地区的7个县、市、区,包括松溪、政和两县和建瓯、武夷山两市的全部;南平市大多数乡镇(市区一部分及樟湖、太平二乡除外);浦城县南部的石陂、水北、濠村、山下乡(约占全县三分之一);顺昌县的高阳、大力、岚下、际会、仁寿、洋墩、埔上七乡的多数地区(接近半个县)。此外,宁德的周宁、屏南二县西部边界的少数村落也通行闽北语。闽北语在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有分布。使用者均是闽北移民的后裔。近年来因为闽北语的使用范围缩小,许多海外闽北人转而使用使用范围较广的现代标准汉语或者闽南语。闽北语之下的方言可分为东西两片,松溪、建溪流域的松溪县、政和县、建瓯市、南平市为东溪片,以松溪话为代表;崇阳溪流域的建阳市、武夷山市为西溪片,以建阳话为代表。建瓯话与东片各地的口音比较接近,西片口音在建瓯市西部也有一定反映。建瓯市区通行的芝城口音,与东、西两片的口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邵武、将乐一带通行的邵将话是闽北语和赣语混合型土语。语言学界曾一度将其划为闽北语或赣语的方言,今日已被单独划出,直接隶属于闽语,称为邵将语(或称闽赣语)。在闽北语各方言音韵体系都不尽相同,就连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数目都差别迥异。《建州八音》将闽北语建瓯话定为15个声母、34个韵母和7个声调。不过,根据福建学者在1984年的调查,建瓯话已经仅存6个声调。但在建阳话里,却有18个声母和8个声调。闽北语两个片区的声调差别迥异,但总体而言,除了上声不分阴阳之外,其他声调皆可区分阴阳;唯一些方言的部分声调发生了归并现象,例如:建瓯话的阳平和石陂话的阳入,就被并入了阴去。有些方言中,阳平声调发生了分化,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声调,分别称为阳平甲、阳平乙(又作阳平一、阳平二)。建瓯话没有明显的变调和轻声。有些上声字组成的双音词,在连读时,前字读作阴去调。例如“老虎”为,快读时可读作,但不可以普遍类推,读作原调亦可。名词词尾“仔”必须轻读,但与其上声的原调值并无明显差异。

相关

  • 颗粒物悬浮颗粒或称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大气颗粒物(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颗粒(particulates),泛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颗粒微小甚至肉眼难以辨识但
  •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本条目是分类中的文章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英语:Anglo-Saxon England)是指从5世纪不列颠罗马统治的结束和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的建立,到1066年诺曼征服的一段英格兰历史时期。盎
  • 巴达维亚巴达维亚共和国(荷兰语:Bataafse Republiek、法语:République batave)是1795年到1806年期间,在现在的荷兰的领土上建立的一个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傀儡国,其前身是荷兰共和国。1806
  •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常缩写为“KIR”(英语:Killer-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是免疫系统重要成员的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 表面的一组蛋白。这些受体蛋白可以通
  • 化学试剂化学试剂,简称试剂,是一类具有各种纯度标准,用于教学、科学研究、分析测试,并可作为某些新兴工业所需的纯和特纯的功能材料和原料的精细化学品。它一般可按组成和纯度来进行分类
  • 第谷·布拉赫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年12月14日-1601年10月24日),丹麦贵族,天文学家兼占星术士和炼金术士。他最著名的助手是开普勒。第谷出生时叫Tyge,他约于15岁时将自己的名字拉丁化
  • 仇恨犯罪法律仇恨罪行(英语:Hate crime)源于保护特定少数群体的意识形态,指的是由针对某一特定社会群组的歧视性犯罪行为。这些社会群组包括种族、宗教、性倾向、身心障碍、族群、国籍、年龄
  • 卡梅隆·迪亚兹兹卡梅隆·迪亚兹(英语:Cameron Diaz;1972年8月30日-),全名为卡梅隆·米歇尔·迪亚兹(英语:Cameron Michelle Diaz)是一名已退休的美国女演员、监制、作家、时装模特儿。她4次获得金球
  • 附着器附着器(英语:Appressorium)是真菌用于进入宿主细胞的特化细胞,用于感染寄主植物,可以紧密附着于寄主的不同结构或器官。附着器由胚芽管末端的发芽真菌孢子形成,孢子附着在植物表面
  • 四分体四分体指的是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只有在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配对时,才形成四分体,即只有在减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