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之UB-19号艇(德语:SM UB 19)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其中一艘UB-II型近岸潜艇(英语:Coastal submarine)或称U艇。它由汉堡的布洛姆与福斯船厂承建,于1915年9月2日下水,至同年12月16日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其艇载武器除两具500毫米的艇艏鱼雷发射管外,还有一门50毫米口径甲板炮(英语:Deck gun)。UB-19号的整个服役生涯都是在佛兰德区舰队度过的,并参与了大西洋潜艇战。在总共15次巡逻期间,该艇累计击沉了13艘协约国或中立国商船,容积总吨为10040吨。1916年11月30日,UB-19号在英吉利海峡的49°56′N 2°45′W / 49.933°N 2.750°W / 49.933; -2.750坐标:49°56′N 2°45′W / 49.933°N 2.750°W / 49.933; -2.750处遭英国Q船彭斯赫斯特号(英语:HMS Penshurst)击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U艇战(英语:U-boat campaign)形势的发展,UB-I型潜艇排水量过小、适航性不佳、推进系统可靠性低等问题愈发凸显。其水面航速甚至追不上商船,以5节(9.3千米每小时)航速潜航1小时后,蓄电池电能便会耗尽。它们甚至无力应对多佛尔海峡8至10节(15至19千米每小时)的海流。为此,潜艇监察局于1915年4月研发了UB-I型潜艇的放大版——UB-II型,并由德国国家海军办公室委托两家造船厂建造。其中UB-19号是由汉堡布洛姆与福斯船厂承建的第二艘,于1915年9月2日下水。
与前型UB-I型相比,UB-19号的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增至270吨和292吨,全长36.13米,艇体采用单壳体加鞍形水柜(英语:Saddle tank (submarine))构造。由于突破了铁路限界(英语:Loading gauge),舷宽也得以增至4.36米。该艇采用双桨驱动,具有更大的蓄电池容量和更高功率的发动机。其主机为两台戴姆勒(英语:Daimler Motoren Gesellschaft)六缸四冲程284匹公制马力(209千瓦特)柴油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两台280匹公制马力(206千瓦特)的西门子-舒克特(英语:Siemens-Schuckert)电动发电机用于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9.15节(16.95千米每小时),水下5.81节(10.76千米每小时);能够在水面以5节航速续航6,650海里(12,320千米),或以4节(7.4千米每小时)连续在水下航行45海里(83千米)而无需充电。蓄电池被放置在中央潜柜的前方,以配平更重的发动机安装。其最大潜水深度为50米,潜没需时为30-45秒。
UB-19号的主武器为两具500毫米艇艏鱼雷发射管,采用层叠式布局,以实现可以创造最佳表面效率的舷弧设计;鱼雷携带量增至4枚,鱼雷威力亦显著提高。辅助武器是一门50毫米甲板炮(英语:5 cm SK L/40 gun)。司令塔增加了一具潜望镜,并配备了1根两段式可伸缩通信桅杆,前水平舵外形也做了调整。其标准船员编制为2名军官加21名水兵。
1915年12月16日,UB-19号在前UB-13号艇长、海军中尉瓦尔特·古斯塔夫·贝克尔的指挥下正式入役(英语:Ship commissioning),随即展开海试(英语:Sea trial)。完成海试后,该艇独力驶往泽布吕赫,于1916年3月1日正式加入佛兰德区舰队。在佛兰德服役期间,UB-19号参与了大西洋潜艇战,曾先后执行15次巡逻,累计击沉了13艘协约国或中立国商船,容积总吨为10040吨。
1916年11月30日,UB-19号在英吉利海峡试图袭击轮船野山羊号(),突遇一架英国水上飞机的轰炸,遂迅速潜入水中。与此同时,伪装成商船的英国海军Q船彭斯赫斯特号(英语:HMS Penshurst)已悄然接近。当水上飞机飞行员认出彭斯赫斯特号后,他采取降落,并同意在Q船投掷深水炸弹时为其指路。然而,水上飞机一重新起飞便失去了控制,坠入大海。就在彭斯赫斯特号停下来接载飞行员时,UB-19号自认为安全了,便再次浮出水面发动攻击。Q船抓住此机会,等待潜艇靠近,然后开火。UB-19号遭到致命破坏并沉没,艇内24名船员有8人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