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苇(1922年-1997年),本名姚公伟,生于江西鄱阳县,祖籍江西南昌,台湾著名剧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与美学评论家。
其家族为书香世家,祖父为清朝进士,父亲为一名教师,因家学渊源,自幼遍读《左传》、《春秋》等经典。
1938年,入吉安中学,因中日战争,随学校迁到厦门。1941年,入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后转银行系,姚一苇在校时就对戏剧有兴趣,毕业前一年(1945年)发表了第一篇戏剧评论《论总建筑师》,评论易卜生的剧作。1946年毕业。
不久后随中国国民党主政的国民政府来台,在台湾银行任职达30年,兼任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
1951年,在白色恐怖下,入狱七个月后获释。1953年,因翻译《汤姆历险记》,王梦鸥为其取笔名为姚一苇。根据王梦欧教授于政治大学授课时的学生尉天骢先生在其著作《回首我们的时代》(印刻文学出版),第 127 页中述及 : 姚一苇先生夫妇为王梦欧教授任教于厦门大学的学生,因一九五一年左右,姚先生因被牵连到白色恐怖案件中,出狱后非常消沉,当时因地缘关系,王、姚二人都住在当时的台北县中和市,王先生除经常邀请姚先生喝酒谈天,并鼓励其专注于写作。后来台湾文坛谈起批评理论,经常王、姚并称,姚一苇之笔名,便是由这一段姻缘发展出来的。
1962年和余光中、何欣负责《现代文学》编务工作,主持该杂志最后五年的总编辑。1968年,因陈映真被捕入狱,写下《红鼻子》。
1982年自银行退休后,创办了台湾“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为著名美学及艺术理论家、戏剧家,一生写了14部戏剧,如《红鼻子》、《一口箱子》、《重新开始》等。
1997年4月因心脏病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