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罗识

✍ dations ◷ 2025-05-20 13:32:54 #佛教术语,梵语词汇,摄论宗,瑜伽行唯识学派

阿摩罗识(梵语:अमलविज्ञान,转写:amala-vijñāna),佛教术语,又译为庵摩罗识、唵摩罗识、菴摩罗识、阿末罗识,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真如识、白净无垢识。在瑜伽行唯识学派中,它是阿赖耶识的清净自性,即《解深密经》所说识真如,又名为第九识。真谛三藏节译的《决定藏论》是《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的“五识身相应地意地”章节,此中阿摩罗识对应于转依(āśraya-paravṛtti)。

阿摩罗(梵语:amala)是一个梵语复合字,在染污不净 mala 之前,加上否定词头 a- 组成,原意是清净无垢、不垢。

阿摩罗识(amala-vijñāna)这个术语,义译为清净识、无垢识,主要出自真谛三藏译经中的《决定藏论》、《三无性论》、《十八空论》与《转识论》,但是在现存梵文本中并找不到曾经使用这个字的记录。

汉传佛教的《释摩诃衍论》写为唵摩罗,《金刚三昧经》写为庵摩罗,或是菴摩罗,《楞严经》写为菴摩罗。菴摩罗(āmalaka),原是印度一种水果的译名,可能是因字形近似造成的错误。

阿摩罗识最早出自真谛三藏所译经典中,习学真谛所译经论的摄论宗以此建立九识学说。菩提流支所传地论宗相州北道派也立有九识学说。

勒那摩提所传地论宗相州南道派和玄奘所传法相宗,认为只有八识,反对另立第九识。

陈朝真谛三藏所传译的阿摩罗识学说,主要出自《决定藏论》与从《无相论》节译出的诸论等。在真谛之前北魏菩提流支译《入楞伽经》,和唐朝译的《大乘密严经》中,都提到九识的说法,但没有明确定义第九识是什么,也没有形成具体的学说。玄奘《成唯识论》中也提到了无垢识,但不认为它可另立为第九识,认为它只是善净第八识的异名,圆测认为真谛的学说源出于安慧论师,因此在十大论师之中,可能就有论师支持九识说法。

摄论宗承袭真谛传译的阿摩罗识学说,并进一步受到如来藏学派《大乘起信论》等的影响。摄论宗认为:诸佛如来的无垢识,是永远断除了任何杂染习气。当经由修行,阿赖耶识性与以其为根本的诸烦恼染杂俱灭之后,修行者能够证得心性本净的心真如,即阿摩罗识,最终可究竟成佛。后来由唐朝玄奘所传的法相宗主张有情只有八识,凡夫与有学位第八识因杂染习气偏重故以阿赖耶识为名,唯是杂染虚妄之根本。但阿赖耶识中仍有受熏习的善染法种子,经由菩萨道修行转化为纯善净种子成立后即名无垢识,认为不需要另立第九识。

日本学者岩田良三比较现存梵本与真谛译本,在梵文本中,并没有找到阿摩罗识这个字眼。但他发现真谛将lokottara-jñāna(出世间智),viśuddha(清净),āśraya-paravṛtti, āśraya-parivṛtti(转依)皆译为阿摩罗识。玄奘译本中,将相关的段落译为转依、净识、唯识性、心性本净等,显示现存梵文本与玄奘译经是一致的。学者认为真谛三藏可能把阿摩罗识作为如来藏与清净真如的同义语,广泛用于译经中,这个字并不是梵文原本中所有;而玄奘则是采取直译。也有学者推测真谛三藏持有的梵文本,可能是源自于某个已失传的特别梵文版本,但目前尚未证实。

在真谛三藏所译经之外,在译出时间早于玄奘归国的唐朝波罗颇蜜多罗译《大乘庄严经论》中,也出现了阿摩罗识。日本学者藤隆生比较现存梵文本,同样发现梵文本中并没有阿摩罗识的字眼,汉译的“心真如”相当于梵文的dharmatā-citta(法性心),而汉译中的“阿摩罗识”则相当于citta-tathatā(“心真如”或“心如性”)。宇井伯寿与胜又俊教也认同这个说法。《大乘庄严经论》译出时间在唐代,年代较晚,可能是受了真谛的影响才使用阿摩罗识这个术语,加入在译经。

此外,禅宗《金刚三昧经》中曾出现“菴摩罗”。还有在《楞严经》中,菴摩罗识常住不坏是空如来藏的异名,学者吕澂在《楞严百伪》声称有关说法与《胜鬘经》和《大般涅槃经》相违。

相关

  • 先天性挛缩细长指先天性挛缩细长指是一种遗传病,其症状包括多发性关节的先天挛缩、细长的手指与脚趾、脊柱侧弯或后凸、骨质减少、胸部及脸部变形、肌肉发育不良等。其发生率为1/2,但只会在父
  • 群落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群落(英语:biocoenosis)或称为“生物群落”。生存在一起并与一定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动植物的总体。群落生境是群落生
  • 玛丽·居里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波兰语:Maria Skłodowska-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法语: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波兰裔法国籍物理学家、化
  • 布仑斯惕酸酸碱质子理论,又称布仑斯惕-劳里酸碱理论(英语:Brønsted–Lowry acid–base theory),是丹麦化学家约翰内斯·尼古劳斯·布仑斯惕和英国化学家托马斯·马丁·劳里于1923年各自独
  • 芝加哥1号堆芝加哥1号堆(英语:Chicago Pile-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核子反应堆,由恩里科·费米、利奥·西拉德等人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建立,于1942年12月2日产生可控的铀裂变链式反应,最初输出功率
  • 丘布特省丘布特省(Chubut)为南美国家阿根廷二十三省之一,位于阿根廷中部(如右图之5位置),该省首府为罗森。1自治市坐标:43°18′S 65°06′W / 43.300°S 65.100°W / -43.300; -65.100
  • 萨沃纳萨沃纳(意大利语:Savona)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热那亚湾畔,是萨沃纳省的首府。面积65.55 km² (25.3 sq mi),人口约6.2万(2004年)。古代,这里是利古里亚人的居住地。西罗马帝国陷
  • 113<< 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 113是112与114之间的自然数。
  • 阿尔班·贝尔格阿尔班·马里亚·约翰内斯·贝尔格(德语:Alban Maria Johannes Berg,1885年2月9日-1935年12月24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也逝于该地,是与勋伯格、韦伯恩齐名的第二维也
  • 朝鲜成宗朝鲜成宗(朝鲜语:조선 성종/朝鮮 成宗 ;1457年8月19日-1495年1月20日), 是朝鲜王朝的第9代君主,1469年至1494年在位。讳李娎(朝鲜语:이혈/李娎 ),庙号成宗,谥号康靖仁文宪武钦圣恭孝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