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卡水晶洞

✍ dations ◷ 2025-11-18 10:38:39 #地质学,地理学,洞穴

奈卡水晶洞(西班牙语:Cueva de los Cristales),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晶洞穴”,洞穴内晶体为石膏而非水晶,位于墨西哥奇瓦瓦沙漠奈卡山脉一带,知名为“奈卡任务”的一组科学家积极参与研究这些洞穴,在这闷热潮湿的环境中,人类在里面活动超过10分钟会有生命危险,需要穿有高科技冷却功能的防护衣,才能进入洞穴里。

奈卡山脉是由火山活动而形成,一直沉没在50℃以上矿物质丰富的水中,奈卡的结晶其实是一种称为亚硒酸盐(Selenite)的石膏结晶。

起源是由于两名矿工正在挖掘一条地下300米(980英尺)深的隧道时意外发现的。采矿公司必须持续抽水,使得洞穴不被水淹没。如果被停止抽水,洞穴将再次被水淹没。

相关

  • 分子表面分子(molecule)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呈电中性、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原子之间因化学键而键结。能够单独存在、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叫分子化合物。一个分子是由
  •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英语:erosion)或水土流失(英语:soil erosion)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指地球的表面不断受到风、水的磨损。这个过程,陆地除了被侵蚀之外,蚀出的物质还会被带走,堆积在其他地方,
  • RaSOsub4/sub硫酸镭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RaSO4,有强放射性。它难溶于水,溶度积为3.66×10-11。硫酸镭可以通过氢氧化镭和硫酸钠反应得到:
  • 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或国家政府是国家全国事务主管机构的总称,联邦制国家的中央政府,即称“联邦政府”。中央政府通常的作用负责全国事务,如起草国家宪法和适用全国的法律、负责国防、外交
  • 条痕条痕(英语:streak)是指矿物划过粗糙表面而留下的,或磨成的细小粉末之颜色。一种矿石表面的颜色常有很大的变化空间,而其不同样品的条痕色却变化很少,因此条痕对矿物的辨别和分类十
  • 钱 前钱前(1962年3月-),安徽安庆人,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日本北
  • 空拍机四轴飞行器又称四旋翼、四转子,是一种多轴飞行器,有四个旋翼来悬停、维持姿态及平飞。和固定翼飞机不同,它通过旋翼提供的推力使飞机升空。它的四个旋翼大小相同,分布位置接近对
  • 横贯南极山脉横贯南极山脉(英语:Transantarctic Mountains)是南极大陆的三个主要山脉之一。从维多利亚地延伸到威德尔海。山脉总长度3500公里,是地球上最长的山脉之一,该山脉将南极洲分为东部
  • 鹳科鹳科(学名:Ciconiidae)在鸟类全基因组测序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鹳形目(Ciconiiformes)的唯一一个科。在西方又俗称送子鸟,因为在当地童话中,鹳常会带来新生儿。鹳形目在2014年的鸟类分
  • 日本筝日本筝,日语写为“箏”,偶尔写作“琴”(但是“琴”本是另外的乐器,指“和琴”),口语经常称为“こと”,是日本传统音乐中一项重要的乐器,一般认为源自于中国的古筝。著名的古典筝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