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壳纲
✍ dations ◷ 2025-10-30 01:18:37 #双壳纲
双壳纲(学名:Bivalvia),又名斧足纲或瓣鳃纲,是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生于海洋及淡水地区因有两片贝壳而得名。现存有9200种左右,体长达135厘米。本纲动物的头部已经退化,足部呈斧状,体躯两侧各有1对瓣状的鳃。壳侧生,开的过程是被动的,其关闭则需要相关肌肉的收缩完成。纤毛抖动在腮部扬起漩涡,使得水及其中的颗粒进入鳃部。口通过一条粘膜道以及触须吸取营养颗粒,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许多种是重要的养殖和捕捞对象,如珍珠贝等。“双壳纲”这个名称由林奈命名,一直用到现在。其间有其他贝类学家建议过其他名称,当中以斧足类(Pelecypoda Goldfuss, 1820)及瓣鳃类(Lamellibranchia de Blainville, 1824)这两大阵营最为常见。部分1960年代出版的文献仍然使用这两个名称。然而由于两边阵营支持者相当,争持多年仍然没有结果,相反“双壳纲”这名称简单易明,使这个相对较为“中立”的名称变得更为可取。所以从Cox开始,贝类学家慢慢都转回使用这个旧称。在2010年5月,一个有关双壳纲的新分类在期刊《Malacologia》发表。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使用了多种系统发生学的信息,例如:分子分析学,解剖分析学,外壳形态学及外壳微构造等方法,去把本纲的物种重新分类。根据这个新的分类,双壳纲的物种可以分成324个有效的科,当中有214个科只有化石样本,110个物种延续至现在。另外根据Bieler et al. (2014)的研究综合了分子生物学及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确认双壳纲物种可分成两大支序:原鳃类(Protobranchia)及Autobranchia,而后者又可再分为
翼形类(Pteriomorphia)及异壳类(Heteroconchia)。异壳类然后又再可分成古异齿亚纲(Palaeoheterodonta)及异齿亚纲(Heterodonta);而异齿亚纲又可再分为始异齿下纲(Archiheterodonta)及真异齿下纲(Euheterodonta)两个支序。为免这些假设的分支把林奈分类愈分愈细微,原鳃类到异壳类的这两级分支继续维持作支序来看待
。以下分类总览双壳纲物种的目级以上总属群组名称(Suprageneric Group Name),各分元的详细组成请参阅各自的条目:
相关
- 生物分类总表这个列表以NCBI Taxonomy上的分类为基础。包含嗜盐菌、一些超嗜热菌、嗜酸菌等。包含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等。包含绿藻、轮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 12固体、 液体、 气体12族元素(常称锌族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上第12族(ⅡB族)的元素,位于11族元素和硼族元素之间。12族元素包含锌(Zn)、镉(Cd)、汞(Hg)、鿔(Cn),均为过渡金属元素,其中鿔为人
- Netscape公众授权条款Netscape公众许可证(英语:Netscape Public License,简称NPL)是一个自由软件许可证,Netscape通信公司最初发布Mozilla的许可证。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给予了Mozilla的原始开发者(Nets
- 飞飞、飞翔或飞行是物体的一种行进方式。方法有许多种,例如利用与空气动力学原理产生升力(如飞机或鸟类);也可以经由比空气更轻的重量来达成目的(如热气球);还有一种飞行方式并不在空
- 无线电视剧本条目列出由无线电视制作,并曾于或未于无线电视翡翠台播映的所有电视剧。
- 巯嘌呤巯嘌呤(英语:Mercaptopurine,简称6-MP,又名6-巯基嘌呤、巯基嘌呤或巯唑嘌呤)是一种硫嘌呤类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1951年,格特鲁德·B·埃利恩和乔治·H·希钦斯用干酪乳杆菌试验
- 核素核素(英语:Nuclide)是具有特定原子量、原子序数和核能态,且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察到的一类原子。它是带有原子中的电子云的某类特殊原子核,以其质量数、中子数以及核的能态为标
- 始祖鸟始祖鸟属(学名:Archaeopteryx)是始祖鸟科的一个属,是介于有羽毛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物种。始祖鸟曾经长期被认为是最早及最原始的鸟类,属的学名即来自古希腊文的ἀρχαῖος(
- 浓硝酸硝酸(分子式:HNO3)是一种强酸,是三酸两碱其一,其水溶液俗称硝镪水。纯硝酸为无色液体,沸点83℃,味苦,在-42℃时凝结为无色晶体,与水混溶,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其不同浓度水溶液性质有
- 北美13个殖民地十三个殖民地(英语:Thirteen Colonies)是指大英帝国于1607年(弗吉尼亚)至1733年(乔治亚)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最终成为了美国独立时的组成部分,即后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