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dations ◷ 2025-05-21 01:30:57 #电视金钟奖迷你剧集/电视电影奖获奖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一部2018年的台湾诗选电视剧,改编自作家吴晓乐的同名作品里的五个故事,分别为《妈妈的遥控器》、《猫的孩子》、《茉莉的最后一天》、《孔雀》、《必须过动》,每个故事两集,全剧共十集,由陈慧翎执导。故事以亲子间的互动为主题,在科幻元素的包装下,讽刺体制下扭曲的亲子关系与教育困境,五个故事中的母亲分别由柯素云、锺欣凌、尹馨、谢琼煖和叶全真饰演。剧集以4K超高清技术拍摄,2017年8月7日开镜。公视主频于2018年7月7日晚上九点首播,并于公视+、Netflix和LINE TV当日更新最新一集。myVideo于2018年8月5日全集上架。除了电视剧,公视也同步推出改编游戏电玩《孩子 KIDZ》。

剧集在播出后大受好评,被誉为“台湾版《黑镜》”,而罕见的诗选剧格式也受到瞩目。每一篇故事都引发诸多讨论和分析,或有家长、青少年、教师等人撰文分享自己相似的经验。单元《猫的孩子》2019年10月获得第54届金钟奖电视电影奖。

“正确的解读法是,第一个‘你的’跟第二个‘你的’,是不一样的意思。先是表达关系,才是表达从属,而关系跟从属本就不平等。很多人没有读到这个意思,才会来问我,那么孩子是谁的?如果将它换成别的关系,像是你的朋友、你的男友,也许会更容易理解。”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书籍的作者吴晓乐是一名家庭教师,她将自己自18岁起至25间从事家教时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出版成首部著作,并引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诗作为题,在2014年付梓。

文化部在影视出版的媒合平台推荐一批适合改编影视的原著,之后成为该剧监制的公视节目部经理于蓓华在2015年看到了这本书,书中的故事让她很难过,也感慨台湾的教育制度无论怎么改,父母与孩子对教育的想像仍遭束缚,教育现场仍没有改变。公共电视曾在2006年推出了改编自侯文咏同名小说的教育主题电视剧《危险心灵》,可惜碍于预算有限,无法每年都制作以教育为题的戏剧。

后来公视在规划2017年四大旗舰议题里包含教育,因此有可以制作戏剧的预算。于是2016年初,编剧夏康真拜访《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书籍的作者吴晓乐,对谈之下发现双方皆认同教育制度不仅挤压了孩子、也让家长感到焦虑,亲子共同受到了主流价值束缚,导致其关系变形。是故制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也是希望促进亲子对话,而非对立。对于自己的作品受到改编,吴晓乐表示“作者已死”,也不会干涉自己不擅长的影视领域。但她在也提醒公视,在节目播出后可能会受到许多负面情绪,也可能会让观众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导演陈慧翎在2018年的金穗奖影展里一场“主题戏剧的新趋势”为题的座谈中回顾,表示自己过去几年在商业操作的体制下拍摄不少偶像剧和电影,却发现自己逐渐遗忘好好说故事的能力。在为人母并读了这本书后,发现这个只追求分数和成功的教育体制与社会,挤压出了书中撰述的变态世界,并感到十分震撼,便决定要将这个作品呈献给观众。

一开始的构思比较贴近原著,全剧安排了一位担任家教的女性主角,以旁观者的角度纪录每个家庭,而她自己也与另一位男主角开展恋爱情节,虽然这样的做法会让故事一直在各个家庭的故事与男女主角间的故事跳接。另外、由于这些家庭都是能聘用家庭教师的菁英阶级,所以为了制造反差,将女主角的个性设计得较为另类、甚至搞笑,这也让整出剧的调性比较接近喜剧。

这种通俗的作法肇因于台湾观众通常无法接受太沉重的戏,制作团队发现这个故事似乎缺少了什么,致使它与别的台湾家庭剧没什么两样,这种通俗的剧情看似触碰到了议题,但又什么都没说明清楚,惟即便导演、编剧对成品有些不满意,却因为剧本逐渐成形而难以修改。

导演陈慧翎在制作期间子宫颈癌症复发,工作随之停摆,她在化疗期间不断思考“如果自己只剩下最后一个故事可以说,要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读过原著中的作者序之后,她意识到不能将这部戏拍成偶像剧,台湾的戏剧不能只拍一些小情小爱的故事,必须要能突破社会的价值。

与此同时英国诗选剧《黑镜》为作品带来了改变,于蓓华认为《黑镜》掷地有声地在叩问“如果科技这样发展下去,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而她也希望制作团队将作品设计成观众看完后能反思“如果我们的教育方式、主流价值观继续维持不变,对我们的未来会造成什么影响、会是什么样子?”,于是再加入了简士耕等擅长此类型的编剧后,剧本全部重写,开始加重批判的力道,朝科幻与奇幻的路线发展。

“我们希望借由一部戏,让观众可以想一想,你看到了谁,你自己?你的孩子?或是你的母亲?但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救世主,只有一条不停往前走的路。”

在重新调整剧本后,由于时间紧迫,团队找了蒋友竹、简士耕、洪兹盈、夏康真、费工怡和马千代操刀同步书写每个故事,因此总长十集的故事就被平均分配成五段,每段以两集的篇幅呈现一个家庭,以兼顾娱乐性和思考空间的方式着手改编,并在每一个故事里把想要阐述的内容讲清楚。

在修改剧本后,团队原先仍故事之间有些连贯,例如安排五个家庭住在同一社区,但后来剧组认为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探讨主流的成功价值造成的影响,相对于描写亲子之情,更着重于批判体制与结构,再加上五个剧本都带有奇幻、黑暗及未来感,在有一致主题的情况下,剧情不必连贯也无妨,因此最后制作成了诗选剧以新的类型来说故事。

剧中的五位母亲依序分别由柯素云、锺欣凌、尹馨、谢琼煖和叶全真饰演,而杨丞琳、杨谨华、刘品言等人也曾询问是否能参与演出,只是她们未达妈妈的年纪,因此未能接演。虽然母亲在每个故事里都占有重要的分量,但其实剧组是先找演出小孩的演员,再寻找谁适合饰演他们的母亲。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主题曲《Don’t cry don’t cry》由魏如萱制作及演唱,由于她是由祖父母带大,使得她在创作时一度不知从何下手,在她的友人陈建骐建议她以“不被理解”的角度着手后,才顺利完成歌曲。魏如萱表示该剧反映了现在正持续发生的事,并期望透过主题曲,带给观众一个温暖的拥抱。

陈慧翎在2010年推出过电视剧《那年,雨不停国》,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亦由《那年,雨不停国》的制作团队主创,在2017年8月7日举行开拍记者会,全剧在台北取景。于蓓华为了因应Netflix日益蓬勃的发展,试图让戏剧在Netflix上推出,为了符合Netflix的上架目标,剧组也因此将拍摄规格从原先的HD改为以4K超高清技术拍摄,每个单元的拍摄期是15天,每一集的预算是新台币380万元。剧中以强烈的视觉特效进行包装,将科幻或奇幻的元素嵌入每一个故事中。例如在《茉莉的最后一天》里,主角住家的色调是一片惨白、《孔雀》是五彩缤纷、《必须过动》里的高级社区洁白无暇,每个单元的色调和家俱都有个别安排。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们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们经你而生,但非出自于你,
他们虽然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爱,但别把你的思想也给他们,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

关于五部作品的播放顺序,巫知谕说明原本打算将最黑暗的《必须过动》排在最前,以结局较正向的《猫的孩子》当成结尾,以期观众有看到被救赎的可能。但陈慧翎后来将顺序调整为最后播出的版本,因为前三个故事是探讨家庭的问题,第四个《孔雀》以对私校的执迷探讨学校体系问题,第五个故事是国家体制的问题,借由逐渐扩大格局来逐步揭开背后的议题。

剧组在2018年3月17日公布前导预告片,片中由演员朗诵纪伯伦的诗作《孩子》,一周内观看次数超过40万次,并引起不少讨论,让陈慧翎惊觉亲子间的鸿沟如此之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2018年3月25日,金穗奖影展期间首度公开节目花絮。《必须过动》先一步于2018年金马奇幻影展中特别放映。

由于必须与Netflix同步播出,剧组需要提前两个月将完整的影音档案交给Netflix,也因此让上档日期从原本预定的4月延后至7月,2018年7月5日,推出预告片并举办上档记者会,会中演员张书豪特别赠送陈慧翎一个大奶瓶为“孩子”庆生。

2018年7月7日起,《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公视主频、Netflix和LINE TV上同步首播,开创了台湾电视剧在Netflix同步播出的首例,而该出剧也由Netflix海外独家播出,之后也陆续在公视+和myVideo等网络平台上播出。陈慧翎转述Netflix对这部片的欣赏,并表示Netflix以为台湾的作品向来不太尖锐,因此对这部作品十分讶异。由于剧中呈现了扭曲的亲子关系,为了避免观众在观\影期间心生不适,公视特地在每个单元前加入短片,让在该单元中饰演孩子角色的演员讲述一段期勉的话,并找来对心理学、亲子关系学有专精的各领域人士,在影片后进行说明,以期观众在现实生活中能化解类似的情境。

公视为因应新媒体时代来临,在2017年10月成立“全媒体专案中心”。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编而成的电子游戏《KIDZ 孩子》就是该中心第一个案子,在历经九个月之后完成,网页试玩版于2018年7月13日推出,正式版于7月26日在游戏平台Steam上架。

游戏的内容与电视剧并无剧情上的关联,游戏开发者阿炯表示,由于电视剧的内容庞大且有深度,因此改编游戏仅撷取了其核心精神和象征元素,设计了《恶魔的契约》、《记忆谜廊》和《反叛的使者》三段原创章节和五个故事,由于游戏是为了替逐周播出的电视剧造势、还必须延长玩家的游玩时间,因此也采取每周更新的方式释出新的关卡。玩家将透过处理快速反应事件、解谜和跑酷等游戏方式一步步推敲真相。在《恶魔的契约》关卡里探索时,玩家必须透过按下鼠标左键或右键,制造出特定的排列组合才能击倒对手或解开密码;《记忆谜廊》的机制类似于密室逃脱,玩家必须搜寻场景中的可用物件,并以此达到关卡指定的目标;《反叛的使者》是跑酷游戏,解谜成分较少。在游戏通关后,游戏会显示所有通关的玩家如何回应游戏中出现的选项,这种设计被认为与诉说游戏旗下的作品有相似之处。

2018年12月,《KIDZ 孩子》获得新加坡亚洲电视学院奖之最佳电玩奖。

相关

  • 成希颜成希颜(성희안,1461年-1513年),字愚翁(우옹),号仁斋(인재),本贯昌宁成氏,昌山府院君。是朝鲜王朝的文臣和朱子学者。1506年中宗反正的主勋人物之一,一等靖国功臣。1512年至1513年朝鲜领议
  • 12号线12号线可以指:
  • Tones and I托妮·沃森(英语:Toni Watson;其出生年份有争议,一说1993年,一说2000年 ),艺名Tones and I,澳大利亚流行歌手,在莫宁顿半岛长大。她的第二张单曲"Dance Monkey"于2019年5月发行,曾在全
  • 马特·哈丁马特·哈丁(英语:Matt Harding,1976年9月27日-),出生于美国康乃狄克州诺瓦克,曾在澳州从事电玩设计师,完成了一款名为“杀光全人类!”(Destory All Humans!)的游戏。2003年1月,辞去在澳
  • 许兄弟许兄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许兄弟集团,以及许兄弟(英语:Koh Brothers Group Limited,SGX:K75),在1966年由许哲铭先生创立。业务在新加坡、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经营建筑
  • 黄巨川黄巨川,南宋政治人物。余姚(今属浙江省慈溪市)人。行贞十一,余姚彭桥(今属慈溪市)人。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乡试,考中明经科举人。元丰年间,登进士第。历任应天府通判,升迁御营使侍郎,终
  • 马特·史密斯马修·罗伯特·“马特”·史密斯(Matthew Robert Smith,1982年10月28日-)是一位英格兰舞台和电视演员。他最知名从2010年在英国长寿科幻剧《神秘博士》中演出的第十一任博士。
  • 爨荣宗爨荣宗,唐朝爨氏豪酋,爨乾福的儿子。他的曾祖父是唐高祖的昆州(今云南省昆明市)刺史爨宏达,唐睿宗垂拱四年(688年),其父爨乾福担任昆州刺史。爨荣宗被唐朝封为左监门卫大将军、郎州(
  • 哥斯拉·伊比拉·摩斯拉 南海大决斗《哥斯拉·伊比拉·魔斯拉 南海大决斗》(日文原名:ゴジラ・エビラ・モスラ 南海の大决闘)是1966年12月17日上映的日本电影,哥斯拉系列电影的第7部作品,日本观众人数达到421万人。
  • 藤谷美纪藤谷美纪(1973年9月15日-,本名:金古满纪子)是日本女性演员,在爱知县名古屋市出生。O型。身高162厘米、B81・W56・H83。毕业于日出高等学校。名谷屋椙山女学园中学校2年在学中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