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

✍ dations ◷ 2025-09-06 10:40:03 #迫击炮
迫击炮(英语:mortar)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后座力、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火炮。其名称来源由于它可以“迫近射击”。射角大(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初速小,最近射程小,对无防护目标杀伤效果好,适用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射击时,身管后坐能量通过座钣由地面吸收。行军时身管、座钣可分解。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还可配用烟幕弹和照明弹等特种炮弹。迫击炮问世以来,被广泛运用于战争,尤其是山地战和堑壕战,配合步兵小单位(班、排、连)作战,为步兵之制式火力支援武器。迫击炮由臼炮演变而来。1904年日俄战争的旅顺攻城战中,日军官兵离俄军战壕很近,普通火炮和机枪无法发挥威力。俄国炮兵军官、旅顺要塞炮兵技术副主任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托(英语:Leonid Gobyato)利用臼炮弹道高、射程近的特点,和旅顺城防司令康德拉坚科将军一道设计出了第一门迫击炮,其炮身为海军的47毫米海军炮(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安装在轮式炮架上,便于推行,发射超口径长尾迫击炮弹,弹重11.5kg,射程500步。然而戈比亚托发明的迫击炮是由海军臼炮改装而来,虽然射程近,但无法拆成可携带的部件,步兵小单位作战使用起来仍然不方便,因此没有得到广泛使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发明家温弗雷德·斯托克斯(Wilfred Stokes)爵士在1915年发明了斯托克斯式战壕迫击炮(英语:Stokes mortar),现代意义上的可分解、便携带的迫击炮方告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装备了世界上最多门迫击炮的国家,共34.8万门。苏联政府设有迫击炮装备人民委员部。世上最大的迫击炮为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时制造的小大卫,其炮筒重65304千克,口径为91.4厘米。它所发射的弹头重约1700千克。现代迫击炮主要发展于后装性线膛炮模式、曲平射两用模式和自动连发模式;大口径型也正趋向自行火炮化。迫击炮由于使用简单,除了一般军队外,连一些游击队都会装备。迫击炮又多个分类方法:

相关

  • 昔兰尼昔兰尼(Cyrene)(希腊文:Κυρήνη,阿拉伯文:شحات‎),《圣经和合本》中译作古利奈,是位于现利比亚境内的古希腊城市,为该地区五个希腊城市中之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利比亚东部因它而
  • Fesub3/sub(POsub4/sub)sub2/sub磷酸亚铁是磷酸的铁盐,化学式Fe3(PO4)2。可用于花园里消灭苔藓和蛞蝓。蓝灰色单斜晶体,空间群P 21/c,其中a = 0.881 nm,b = 1.1169 nm,c = 0.6145 nm,β = 99.6°,Z = 4。可形成水
  • 光明网光明网是光明日报社旗下的新闻网站。前身为光明日报电子版,于1998年1月1日正式进入互联网。
  • 四氧化锇四氧化锇是化学式为OsO4的化合物。尽管锇在地壳中含量稀少,四氧化锇仍有很多用途。它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其中之一是挥发性。纯四氧化锇是无色的,但因通常混有少量二氧化锇(OsO2)而
  • 分子人类学分子人类学(英语:Molecular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分支,是在人类基因组等研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利用分子水平的遗传信息来分析人类起源、当代和古代人类群体的
  • 奥迦斯奥迦斯(Orcus)罗马神话中的死神,经常会被视为与黑帝斯是同一神祇。有时会出现在大地上和人杀斗,有些传说中他有黑色的翅膀。
  • 君士坦丁十一世君士坦丁十一世·巴列奥略(希腊语: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ΙΑ' Δραγάσης Παλαιολόγος;拉丁转写为Palaeologus;1404年2月9日-1453年5月29日),东罗马帝国的最
  • 1986年帕尔梅遇刺案阴谋论坐标:59°20′12″N 18°03′46″E / 59.3366°N 18.0628°E / 59.3366; 18.0628 (帕尔梅遇刺之地)帕尔梅遇刺案发生于1986年2月28日晚上11时21分,瑞典首相奥洛夫·帕尔梅看完
  • 史蒂芬·弗莱史蒂芬·约翰·弗莱(英语:Stephen John Fry,1957年8月24日-)是英国演员、喜剧演员、作家和电视主持人。他与英国演员休·劳瑞搭档成为“弗莱和劳瑞”的二人团体,合作了《弗莱劳瑞
  • 萨斯奎哈纳河萨斯奎哈纳河(Susquehanna River)起源于美国纽约州Cooperstown,纵贯宾夕法尼亚州,在马里兰州北部流入切萨皮克湾。全长715公里,是美国东岸最长的河流,也是全美第十六长河流。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