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

✍ dations ◷ 2024-09-20 06:14:39 #迫击炮
迫击炮(英语:mortar)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后座力、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火炮。其名称来源由于它可以“迫近射击”。射角大(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初速小,最近射程小,对无防护目标杀伤效果好,适用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射击时,身管后坐能量通过座钣由地面吸收。行军时身管、座钣可分解。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还可配用烟幕弹和照明弹等特种炮弹。迫击炮问世以来,被广泛运用于战争,尤其是山地战和堑壕战,配合步兵小单位(班、排、连)作战,为步兵之制式火力支援武器。迫击炮由臼炮演变而来。1904年日俄战争的旅顺攻城战中,日军官兵离俄军战壕很近,普通火炮和机枪无法发挥威力。俄国炮兵军官、旅顺要塞炮兵技术副主任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托(英语:Leonid Gobyato)利用臼炮弹道高、射程近的特点,和旅顺城防司令康德拉坚科将军一道设计出了第一门迫击炮,其炮身为海军的47毫米海军炮(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安装在轮式炮架上,便于推行,发射超口径长尾迫击炮弹,弹重11.5kg,射程500步。然而戈比亚托发明的迫击炮是由海军臼炮改装而来,虽然射程近,但无法拆成可携带的部件,步兵小单位作战使用起来仍然不方便,因此没有得到广泛使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发明家温弗雷德·斯托克斯(Wilfred Stokes)爵士在1915年发明了斯托克斯式战壕迫击炮(英语:Stokes mortar),现代意义上的可分解、便携带的迫击炮方告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装备了世界上最多门迫击炮的国家,共34.8万门。苏联政府设有迫击炮装备人民委员部。世上最大的迫击炮为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时制造的小大卫,其炮筒重65304千克,口径为91.4厘米。它所发射的弹头重约1700千克。现代迫击炮主要发展于后装性线膛炮模式、曲平射两用模式和自动连发模式;大口径型也正趋向自行火炮化。迫击炮由于使用简单,除了一般军队外,连一些游击队都会装备。迫击炮又多个分类方法:

相关

  • 甲氯环素甲氯环素(其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Meclocycline”),也称为“氯甲烯土霉素”,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它能与tRNA结合,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常用于外用(例如用于治疗皮肤的局部感染等
  • 太平洋沿岸地区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是一块由美国的人口调查局所正式定义的九块地理区域之一。此区域包括五个州:阿拉斯加州、加利福尼亚州、夏威夷州、俄勒冈州、以及华盛顿州等,而这五州都濒
  • 机电整合机电整合可以指:
  • msup3/sup1 立方米 = 1 千升 = 10 公石 = 100 公斗 = 1000 升 = 10000 公合 = 100000 公勺 = 1000000 公撮(毫升)立方尧米、立方佑米(Ym3) 立方泽米、立方皆米(Zm3) 立方艾米(Em3) 立方拍
  • 马来州属坐标:4°0′N 102°30′E / 4.000°N 102.500°E / 4.000; 102.500马来西亚半岛地区(英语:Peninsular Malaysia),俗称西马(马来语:Malaysia Barat),通称马来西亚半岛(Semenanjung Mala
  • 大卫杜夫大卫杜夫(Davidoff)是瑞士的产品品牌之一,以高级烟草产品见称,包括雪茄、香烟、干邑、烟斗烟草。创立人仙奴·大卫杜夫(Zino Davidoff)于1906年在沙俄基辅出生,该地现为乌克兰的首
  • 重名重名(英语:Tautonym)是指物种学名的两个字都一样,例如美洲野牛 Bison bison、西部大猩猩 Gorilla gorilla 、喜鹊 Pica pica、鹌鹑 Coturnix coturnix、黄嘴天鹅 Cygnus cygnus
  • 蛇莓蛇莓(学名:Duchesnea indica)为蔷薇科蛇莓属的植物。多年生匍匐草本,有柔毛。复叶,小叶三枚。夏季开黄色花,花单生叶腋。果实为聚合的暗红色瘦果。花托至果期膨大呈头状,海绵质,红色
  • 驻越美军美国军事援助越南司令部(英语: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 Vietnam,mack vee),简称为美国军援越南司令部或美军援越司令部,是越南战争期间,驻扎在越南共和国境内所有美军部队的指
  • 龚煌城龚煌城(1934年12月10日-2010年9月11日),生于台湾云林北港,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从事于汉藏语系的比较研究、上古汉语的构拟及对西夏语的研究。1957年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