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迫击炮
✍ dations ◷ 2025-01-23 13:04:29 #迫击炮
迫击炮(英语:mortar)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后座力、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火炮。其名称来源由于它可以“迫近射击”。射角大(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初速小,最近射程小,对无防护目标杀伤效果好,适用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射击时,身管后坐能量通过座钣由地面吸收。行军时身管、座钣可分解。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还可配用烟幕弹和照明弹等特种炮弹。迫击炮问世以来,被广泛运用于战争,尤其是山地战和堑壕战,配合步兵小单位(班、排、连)作战,为步兵之制式火力支援武器。迫击炮由臼炮演变而来。1904年日俄战争的旅顺攻城战中,日军官兵离俄军战壕很近,普通火炮和机枪无法发挥威力。俄国炮兵军官、旅顺要塞炮兵技术副主任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托(英语:Leonid Gobyato)利用臼炮弹道高、射程近的特点,和旅顺城防司令康德拉坚科将军一道设计出了第一门迫击炮,其炮身为海军的47毫米海军炮(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安装在轮式炮架上,便于推行,发射超口径长尾迫击炮弹,弹重11.5kg,射程500步。然而戈比亚托发明的迫击炮是由海军臼炮改装而来,虽然射程近,但无法拆成可携带的部件,步兵小单位作战使用起来仍然不方便,因此没有得到广泛使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发明家温弗雷德·斯托克斯(Wilfred Stokes)爵士在1915年发明了斯托克斯式战壕迫击炮(英语:Stokes mortar),现代意义上的可分解、便携带的迫击炮方告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装备了世界上最多门迫击炮的国家,共34.8万门。苏联政府设有迫击炮装备人民委员部。世上最大的迫击炮为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时制造的小大卫,其炮筒重65304千克,口径为91.4厘米。它所发射的弹头重约1700千克。现代迫击炮主要发展于后装性线膛炮模式、曲平射两用模式和自动连发模式;大口径型也正趋向自行火炮化。迫击炮由于使用简单,除了一般军队外,连一些游击队都会装备。迫击炮又多个分类方法:
相关
- 安全眼镜眼镜是镶嵌在框架内的透镜镜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打扮用途。亦有特制眼镜供观看3D立体影像或虚拟真实影像。眼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
- 贝纳通班尼顿集团(英语:Benetton Group S.r.l.,正确读音,经常被误读为或),于1965年成立,是全球知名的优闲服装品牌,总部设于意大利北部市镇蓬扎诺韦内托,世界各地门市约6千间,2013年度财政收
- 枯草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学名:Bacillus subtilis),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细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好气性菌,普遍存在于土壤及植物体表,在人体亦可发现在肠道内共生的枯草杆菌。型态上的主要特征是菌体表
- 超材料超材料(英文:Metamaterial), 拉丁语词根“meta-”表示“超出、另类”等含义。指的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这些材料是自然界没有的。它们拥有一些特别的性质,比如让光、电
- 棺材棺材,亦称寿棺、棺椁、棺柩、棺木、寿木,广东地方又把此称之为四块半、四快版或四块版,棺是装敛人的尸体的葬具,椁是棺材外之套棺。装着死人的棺材称为灵柩。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
- 肌醇三磷酸肌醇三磷酸(英语:Inositol triphosphate,或称为肌醇-1,4,5-三磷酸或三磷酸肌醇,简写为InsP3或IP3)在细胞中与甘油二酯一起被作为信号转导与脂类信号过程的第二信使分子。肌醇三磷
- 兵库县知事兵库县知事列表包括兵库县的历代知事。初代知事 伊藤博文(在任时间1868年5月23日(旧历)~1869年4月10日(旧历))
- 赤石镇赤石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现也为深汕合作区一部分,由深圳市管理。赤石镇下辖以下地区:赤石社区居民委、圆林社区居民委、赤石村、
- 特别广播服务公司特别广播服务公司(英语:Special Broadcasting Service),缩写为“SBS”,是澳大利亚一家由混合资助而成立的公共广播机构,旗下拥有电台网、电视网和在线网络服务。特别广播服务公司
- AIM-9响尾蛇美国三军通用编号AIM-9响尾蛇(Sidewinder)空对空导弹是第一款以红外线作为导引设计,也是第一款有击落目标记录的空对空导弹。它在1956年配备至美国海军,1964年美国空军也开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