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捷魁

✍ dations ◷ 2025-04-26 15:01:58 #陈捷魁

陈捷魁(?-?),字汝梅,台湾燕雾上堡茄苳脚( 今彰化县花坛乡花坛村 ) 人,祖籍泉州南安。他曾考上秀才,咸丰十一年( 1861年 )拔贡。同治元年 ( 1862年 ) ,戴潮春事件爆发,陈捷魁担任白沙坑二十四庄总理,之后受到台湾镇总兵曾玉明之邀,前往鹿港领取“义民”白旗,防堵戴潮春势力。

陈捷魁曾率领义军参加燕雾堡战役、白沙坑之役、彰化县城之役、张三显之乱等大小战争,擒获戴潮春部下戴彩龙、郑玉麟。因此,他被官府赏赐五品衔、戴蓝翎,之后又赏四品衔、戴花翎,并担任都司。在事件平定之后,二十四庄也被清廷赐名为“义民村”。

陈捷魁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还没满20岁便考中秀才。道光末年,廖春波主讲白沙书院,讲授诗文及古文,彰化仕绅争相作诗,文风大盛,其中又以陈捷魁、陈肇兴、曾惟精、蔡德芳、廖景瀛的诗最为杰出。咸丰初年,与陈肇兴、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等人誉为“白沙书院五杰”。咸丰七年( 1857年 ) ,与庄文蔚、唐情萃、洪济纯等人,在番仔田组织文艺社团“玉峰社”,会员84名,并捐资购置学田。咸丰十一年( 1861年 )辛酉科拔贡。

同治元年 ( 1862年 ) 戴潮春事件爆发,陈捷魁担任白沙坑二十四庄总理。台湾镇总兵曾玉明招募陈捷魁、廪生李华文、生员陈宗庭、嘉宝潭职员陈耀以及和美线 ( 今彰化县和美镇 ) 沿海一带的泉州人,赴鹿港的大本营领取“义民”白旗,共同抵御戴潮春势力。同年6月19日,戴潮春的部下戴彩龙、郑玉麟率领200余人前往燕雾派饷,当天晚上住在大庄武举人赖登云家中;全都梦见鬼吏拿着火把照视着他们的脸。戴彩龙、郑玉麟有种不祥的预感,于是便赶忙撤退。而桥仔头庄李炎把戴潮春的部下引到陈茂才家勒索,强迫未出嫁的妇女敬酒。

陈捷魁见到戴潮春部下如此目无法纪,于是密约唐允文、白培英以及二十四庄的民众,当天发誓“效命报国”,秘密准备起兵。就在敌军正撤退至半途时,在附近埋伏的壮丁全都跑出,敌军溃败,但还有部下一直攻打陈捷魁军队。唐允文担忧,如果全力攻打他们,一定会两败俱伤;于是命令村庄民众包围他们,想让敌军自生自灭。但没过几分钟后,突然降下倾盆大雨,火绳、火药都被淋湿,枪械也没办法用。庄民见敌军没有可以依靠的兵器,便上前厮杀;捕获李炎。戴彩龙惊险逃出,但脚被刺竹所刺伤,行动不便;也被陈捷魁部队所逮捕。郑玉麟挥舞著双刀杀伤数人,士兵大怒,全都拿着武器刺向他;郑玉麟被杀。而戴潮春部下戴如璧潜伏在竿草岸中,也被抓到。第二天,陈捷魁等人砍掉李炎、戴彩龙、戴如璧、郑玉麟的头颅,并拿到到鹿港大本营献功。

陈捷魁少年英勇,胆略过人;曾玉明相当器重他,常常邀请他讨论征讨盗匪之策。他曾请曾玉明“北方联系联和美线、泉州厝等村庄,南方联系二十四庄及社口等35庄作为左右臂,脚跟立定之后,便可以专心进取”。他还说 : “各村庄加入天地会的人一开始未必都有反叛的念头,不外乎是情况压迫所致。撇开漳州、泉州区域不谈,如果天地会党人剃发归降于清朝,都可以让他们改过自新;假如他们建立功绩的话,就会有奖赏。”。曾玉明接受了这个建议。不到10天后,反侧之徒果然纷纷投到,并授予白旗。时任彰化县知县凌定国与陈捷魁意见不合,于是陈写了一篇文章《酷吏论》讽刺他,凌定国虽然很生气,但也拿他没办法。

1862年8月15日,林日成在彰化圣王庙中与戴潮春部下会合,歃血祭旗,率领二万余人攻打二十四庄。第二天,林日成部队前来攻打,但庄民还不知道这件事。当天早上,有一位白发老人从茄苳脚走到三家春等地,敲锣讨救。陈捷魁、李华文、陈宗文等人急忙带领壮丁赶往白沙坑,但当他们到达此处时,竟然没有看到敌军出没,群众觉得那位老人在说谎;拟定吃完午餐之后就回去二十四庄,但他们突然接获报告,敌军分成三路而来。林日成率领林猫从大岸头大路攻打白沙坑;郑知母想要替他的弟弟郑玉麟报仇,攻打口庄;王万同、江有仁从福人坑的山路攻打虎山岩。陈捷魁与陈宗文督军阵前,手中所拿的令旗都被子弹所炸碎;但身体却没有任何伤势。第二天,林日成再度攻打二十四庄,但屡屡被打败;大家商议退兵。但只有郑知母说:“如果今天再退兵,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消灭陈捷魁部队呢 ? 而且,假如不消灭这个劲敌,他就永远是我们的肘腋之患。”林日成听从他的意见,连攻四日。但林日成部队的营寨中有很多毒蛇,很多人被毒死;敌军便退回彰化。在这场战役后,敌军有四百余人阵亡,一千多人受伤,大家都不敢轻视二十四庄的人。

闰八月,彰化快官的张俊标竖立白旗,起兵抗拒戴潮春;他觉得山路蜿蜒,救兵没办法及时赶到,恐怕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便与陈捷魁、李华文等人讨论,计划从虎山岩山后开通一条通往快官的道路。来到快官躲避战乱的义首吴登健灭贼心急,亲自率领庄丁开路,曾经杀掉11名起事民众。林日成对他恨之入骨,曾悬赏五百金购其首级。同治二年 ( 1863年 ) ,再与李华文、陈宗文等人带领壮丁跟随曾元福、曾玉明作战。因陈捷魁在这场战役中立有功绩,受到清廷赏赐五品衔、戴蓝翎。

同治三年 ( 1864年 ) 3月,七十二庄张三显起事。同年3月27日,数千名张三显部下占据八卦山,即将攻打彰化县城,联扎市仔尾。当时诸军初退,城内空虚;知县凌定国听到消息后,先命令五品衔吴登建前往二十四庄讨救兵,再派四城总理率领义军守备,自己则带领数十名亲兵巡视各地;又请在城内的仕绅协助守卫县城。当张三显前来攻城时,大家都不敢出战。吴登建跟陈捷魁率领二十四庄的三百余名义勇先到县城,战于八卦山脚;鹿港练勇陆续到达。而蔡廷元、林大用、林文察等人从四面八方夹攻,砍掉了百余个头颅,张三显部队四散逃离。军队进城,与凌定国会面,分路搜捕残匪,捕杀张三显。田中海丰仑一带的客家庄还没有平定,凌定国率领军队各引兵分路进剿,平定张三显之乱。因陈捷魁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在事件平定后,赏四品衔、戴花翎,并担任都司。

在戴潮春事件平定后,陈捷魁开始撰写《戴案示略》,但还没刊出,稿子就散失。

因陈捷魁在戴潮春事件中担任白沙坑二十四庄总理,召集义勇与戴潮春势力抗争,于是在事件平定后,清廷便将二十四庄赐名为“义民村”。

吴德功 : “曾玉明以秋丞轻进,引为殷鉴,暂驻鹿港,请陈捷魁共议战守恢复之策。魁年少,负磊落之才,忠直敢言,与官长论事,有王景略扪虱而谈、旁若无人之慨。尝与知县凌定国论事龃龉,即作酷吏论以嘲之。至是,魁以平贼自任,请曾镇以北联和美线诸泉庄、南联二十四庄以及三十五庄而后立脚能定,可图恢复。然当是时,无论漳泉之人,多与会盟,不特无人敢竖白旗,亦无人可与同事。魁乘贼索饷,密约二十四庄为义首,绅士富户一齐举事,乘其归,半途而击之,适天降大雨,而贼衣服军装皆湿,俯首就戮,悉数皆歼,无异风雨助昆阳之捷也。贼闻风破胆,各处泉庄纷纷领旗反正,而鹿港之藩篱益固。是役也,为倡竖义旗之首,实为恢复彰化之基,故大书特书之 ( 廪生柯承晖避乱白培英家,亦力劝乘势截杀 ) 。”

陈捷魁出身于燕雾巷陈家,他的祖父陈礼文是泉州南安人,在乾隆年间渡台。父亲为陈博,是清代茄苳脚庄的富绅,育有5子。他的三弟是陈捷升,又名陈让,台湾日治初期曾担任茄苳脚区区长、保良局长;五弟为陈捷华,在施九缎事件中协助官府平乱。

相关

  • 鼻毛鼻毛是位于鼻子里的毛,在呼吸时可以做为阻挡灰尘的其中一项防御机制,这可以挡住大部分的灰尘,而无法挡住的灰尘则会到达鼻腔内的粘膜,以至于打喷嚏。某些人的毛较茂盛,甚至太长会
  • 约翰·麦卡锡约翰·麦卡锡(英语:John McCarthy,1927年9月4日-2011年10月24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计算机科学家。他因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贡献而在1971年获得图灵奖。实际上,正是他在1956年
  • 收费电视付费电视指的是基于订购的电视服务,经常由模拟、数字电缆和卫星提供,也逐渐由数字地面广播方式提供。在世界一些地方,特别是法国和美国,也有加密的模拟地面信号用于付费电视。一
  • 岛村抱月岛村抱月(1871年2月28日-1918年11月5日)日本文艺评论家、戏剧导演,是日本新剧运动先驱。曾与其学生、女演员松井须磨子相恋,受到非议而双双被驱出“文艺协会”,1918年因感染西班牙
  • BONES (动画制作公司)BONES(株式会社ボンズ)是日本的一家动画工作室,由于旗下一些较高水准的动画作品,而受到业内外瞩目。其代表作有《钢之炼金术师》、《东京地震8.0》、《我的英雄学院》、《路人超
  • 阿里·多明格斯阿里·多明格斯(西班牙语:Alí Domínguez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有原刊菜有原刊菜(1993年6月15日-),日本神奈川县出身之歌手,现属BLUE ROSE公司,前为Up front Agency(アップフロントエージェンシー)旗下一员、Hello pro egg成员之一,组合℃-ute的一员。在“
  • 恩科西·约翰逊恩科西·约翰逊(Nkosi Johnson,出生时名为Xolani Nkosi;1989年2月4日-2001年6月1日)是一名南非艾滋病儿童,他对这种大流行及其影响的公众认识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他12岁去世。在SAB
  • 希萨尔希萨尔(Hisar),是印度哈里亚纳邦希萨尔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56810(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56810人,其中男性140240人,女性116570人;0—6岁人口33222人,其中男18366人,女14856人;识
  • 阮济云阮济云(1877年-1959年4月),阮奇山之兄。自幼与弟追随钦州蛇形拳师郭宝全(老洪拳五形之一),及红船永春冯小青习拳多年,于1939年日本侵华时由广东佛山移民安南河内(今越南河内),人称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