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琴

✍ dations ◷ 2025-11-10 16:46:43 #和琴

和琴(日语:和琴わごん )亦称大和琴(やまとごと)、东琴(あずまごと),是日本雅乐所用的传统六弦弦乐器,是日本最古老的乐器。按照形制可以分为板作、槽作和棒作琴。

和琴最早出现的形式为板作琴,其历史可追溯至绳文时代。弥生时代中期以后,可能因为受到中国的琴的影响,槽作琴出现,板作琴渐渐消失。

根据古坟时代出土的埴轮来看,这一时期的和琴形制再次发生变化。其共鸣槽变得短于琴身,不过这一变化到奈良时代又被取消了。这些变化本身对乐器的音色并没有太大影响,因此极有可能是受到了中国或朝鲜的影响。

和琴主要用于宫中祭祀时的国风歌舞,例如神乐歌、久米歌、东游等乐曲中。通常由地位比较高的人演奏。 现在的宫内厅乐部依然使用其作为主要乐器之一。

琴身一般使用桐制作,中间挖空作成音箱。柱由枫制成。长约190厘米、横宽约16厘米、尾约24厘米。

六根琴弦使用丝制作。其琴弦的顺序与古琴、日本筝都不同,距离演奏者最近的一根弦是一弦,以此类推。

相关

  • 北大年北大年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ปัตตานี,皇家转写:Changwat Pattani,泰语发音:),泰国一级行政区划之一,位于泰国南部的东海岸。北大年之名来源于马来语“Patani”,意思是“这个海
  • 布赖恩·梅茨格布赖恩·D·梅茨格(英语:Brian D. Metzger,1980年或1981年-),生于艾奥瓦州伯灵顿,美国天体物理学家。2003年获艾奥瓦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
  • 阿拉伯高原阿拉伯高原,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主要高原,地质古老,阿拉伯高原横跨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也门、约旦、伊拉克等国,面积超过两百五十万平方公里。阿拉伯高原与阿拉伯半岛东部平原和
  • 暴风雨 (1982年电影)《暴风雨》(英语:The Tempest)是依据威廉·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而成的一部美国电影,但背离原著较大。该片导演保罗·穆索斯基,于1982年上映。《暴风雨》发布于1982年8月13日。
  • 邹敬芳邹敬芳(1885年-?),字兰甫,湖南临澧人。邹敬芳早年先后毕业于湖南高等工业学校、日本早稻田大学。返国后,曾任湘西靖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广州军政府军政部秘书、国民政府法制委员会
  • 1984年5月30日日食1984年5月30日日食是一次日环食,发生于1984年5月30日。新月当天(即朔日),地球上观测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离极小,此时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点附近,穿过太阳和地球之间,与地球、太阳接
  • 乌斯台站乌斯台站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乌斯台的一个铁路车站,邮政编码29422。车站建于1981年,有通霍铁路经过该站,现不办理客货运业务,车站及上下行区间均未电气化。车站距
  • 漫流河站漫流河站是位于山西省潞城市漫流河乡的一个铁路车站,邮政编码47502。车站建于1975年,有邯长铁路经过该站,现不办理货物到发,办理客运业务(但无旅客列车停靠售票),车站及其上下行区
  • 阿尼哥阿尼哥(Araniko,1244年-1306年),又作阿尔尼格,号西轩,中国元朝时建筑、雕塑大师,尼婆罗人,幼年时开始学习梵文和工艺制造技术,擅长雕像和建造佛塔,原为僧人。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请八思巴在吐蕃造黄金塔,阿尼哥率八十余人入藏造塔,两年后塔建成,由此开始了在内地的工作。后入八思巴门下,东行至北京朝觐,在中国待了45年,设计并主持建造了佛塔三座、大寺九座、一座道观和两座祀祠以及大量的雕像。其中最辉煌的是北京妙应寺的白塔。他还培养出大量的建筑人才,如刘元等人就从师于他,为国家修建佛教建
  • 舱段舱段,于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用于指代一些桁架类的结构性非加压组件时)也称作“模组”(英语:Module),在航天语境中通常是指航天器(尤其是载人航天器)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统称。一般来说,舱段分为“加压舱段”与“非加压舱段”。加压舱段主要供航天员在其中工作和生活,也用于储备加压的货物物品。加压舱内通常具备合适的温度及氧气含量,航天员乘组无需穿着航天服便可于其内部安全活动。非加压舱段(多数情况下为推进舱)则用于储存无需加压的物件(如燃料和发动机等)。大部分载人航天器的主要构成部分均可分为一个个“舱段”,这些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