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39°59′52″N 116°16′19″E / 39.997877°N 116.271868°E / 39.997877; 116.271868
长廊(又称千柱廊)是中国北京颐和园内的一处廊。它初建于18世纪中期,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超过14,000幅彩绘,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世界上最长的木廊。
长廊始建于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将这一地区占为皇家园林,以便圣母皇太后沿廊漫步、观雨赏雪,是清漪园的一部分:4。1860年(清咸丰十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长廊和清漪园的大部分一起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4。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时重建:4。1902年,慈禧再次对颐和园大修:4。进入民国后,长廊与颐和园一起衰败荒芜:4。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政府集中力一批古建工匠和彩绘艺人对长廊进行了大规模修缮:4-5。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为了应对“破四旧”风潮,颐和园工作人员在部分彩绘上涂了一层白粉用于保护:5-6。197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对长廊再次进行修缮,并对部分损毁的彩绘进行了重绘或补绘:6。1990年,长廊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木廊被记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6。2006年,为了北京即将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政府再对长廊进行了部分修缮:6。
作为颐和园的一部分,长廊于1998年12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长廊东起邀月门,沿昆明湖北岸向西延伸。它全程不曾离开湖岸和在它另一边的万寿山脚之间的移行带。湖边标志性的亭子石舫位于长廊西端附近。长廊中段经过围绕万寿山靠湖一侧中心建筑群的弯曲段,该中心建筑群的主厅为排云殿,为慈禧太后庆祝生日之所。排云门为长廊中心,长廊从中贯穿。排云门本身也是一个标志,也被彩绘覆盖。
长廊全长728米(含4座亭子则为752米),房顶下的大梁将其分为273间。沿其走向在排云门的两侧各有两座即共四座重檐八角亭,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由东到西命名为:留佳、寄澜、秋水、清遥。排云门每一侧两亭中间都有道路,湖岸上的亭子能通过长廊的南向短延伸段到达:对鸥舫在东,鱼藻轩在西。在西面还有一个和鱼藻轩反向的北向延伸段,走向一座三层八角形瞭望塔。
长廊的梁柱和天花板全部用苏式彩画装饰。总计14,000多幅彩绘,包括640幅乾隆时期的西湖风景古建画和数千幅山水、花鸟、博古画,特别是描述中国古典文化、民间故事、历史和传说人物的彩画最受关注。
四座亭每座都在东西两门道处有两幅巨幅彩绘。这些彩绘的主题如下(由东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