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0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发生于1930年10月21日(东半球为10月22日)。新月当天(即朔日),地球上观测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离极小,此时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点附近,穿过太阳和地球之间,与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线,则会出现日食。月球本影接触地表而使该区域完全得不到阳光,就会形成日全食,同时在本影两侧数千公里的半影范围内遮挡部分阳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经过了汤加、智利、阿根廷,日偏食则覆盖了大洋洲的大部分及周边部分地区。
太平洋西部、埃拉托环礁以南约340公里的洋面在10月22日日出时最先看到日全食,随后月球本影向东南移动,覆盖了隶属英国保护国汤加的纽阿福欧岛,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后在曼加亚岛(英语:Mangaia)西南约1000公里的洋面达到最大食分。此后本影继续向东南移动,逐渐转为向东,在日落前夕从南巴塔哥尼亚冰原(英语:Southern Patagonian Ice Field)登上南美洲,在10月21日日落时结束于阿根廷南端的圣克鲁斯省西部均智利边境不足15公里处。
此次全食带覆盖范围内绝大部分都是海洋。除部分岛屿外,本次全食带内的陆地仅有本影即将离开地表时在南美洲划过的约180公里。本影经过的陆地依次包括:
除了狭窄的全食带内能看见日全食之外,月球半影覆盖范围内都能看到日偏食,包括大洋洲除澳大利亚西部和夏威夷群岛外的大部、智利中南部、阿根廷中南部、福克兰群岛东南部,及南极洲靠近太平洋的约一半。其中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的部分在10月21日看到日食,以西的部分在10月22日看到日食。
月球交替位于相对的月球交点时,以半个交点年(食年),即约177天又4小时间隔出现下列日食。
注:1928年6月17日的日偏食属于上一组交点年系列。1931年9月12日的日偏食属于下一组交点年系列。
沙罗周期长度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属于沙罗周期142,共包含72次日食,依次为1624年4月17日至1750年7月3日的8次日偏食、1768年7月14日的1次全环食(亦称混合食)、1786年7月25日至2543年10月29日的43次日全食、2561年11月8日至2904年6月5日的20次日偏食,总共历时1280.14年。其中最长的全食发生于2291年5月28日,共持续了6分34秒。
下表列举了1901年至2100年间发生的属于该周期的日食,是第17至2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