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预防

✍ dations ◷ 2025-04-04 06:19:24 #自杀预防
自杀预防(Suicide prevention)是个雨伞术语,是指区域性公民组织、医疗专业(英语:health professional)人士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为了减少自杀发生率而做的各种努力。除了直接介入,阻止他人自杀以外,自杀预防的方式还包括:一般的预防措施包括在医学、精神卫生及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预防性措施以及积极措施。像社会支持及社会参与(英语:Social engagement)等保护措施在预防自杀上有很大的帮助,而像限制取得致命工具等环境风险因子也有相当的影响,因此自杀不能只单纯视为是医学议题或是精神卫生议题。而自杀预防对于医疗专业(英语:health professional)者也有高风险性,其中包括参与者的情绪压力,以及医疗事故的诉讼风险。Van Orden et al(2010年)认为企图自杀有二个主要因素,第一个主要因素是想要自杀或是死亡的欲望(desire for death),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完成自杀行为的能力(acquired capability)。死亡欲望一般会是挫败的侵入性想法(英语:Intrusive thought),包括归属受挫(thwarted belongingness,也就是和其他人有情感上的疏离)以及自我累赘感知(perceived burdensomeness,认为自身不称职,是其他人的累赘)。此处用到完成能力的概念,因为一般人恐惧死亡以及疼痛的经验。执行自杀意图的能力一般是经由情感以及身体上的痛苦以及认知障碍持续状态来形成,透过以往的企图自杀(自我暴力)、通过行为或图像排练自杀,或是利用其他方式习惯疼痛或危险的经验来达到。自杀者一般会对其环境有隧道视野(tunnel vision),认为自杀是一个解决困难处境的简单作法。其他自杀的显著危险因子包括精神疾病、物质滥用等。人际关系良好,且有家庭支持的人,其自杀风险会比较低。若自我控制及自我效能较佳、有完整现实检验机制,且有较多适应环境技巧的人,其自杀风险也会比较低。对未来有希望,有对于未来的规划及期待,对生活满意是常见可避免自杀的保护因素自杀是刻意杀死自己的行为,更具体的说法,是当事人在完全了解(或是预期)该行为有致命后果的情形下,仍刻意进行的致命行为。因为有必要针对自杀采取全面的预防方法,在证据的支持下已经发展了不同的防治策略。传统的研究是识别会导致自杀或是自我伤害的危险因子,不过有元分析指出自杀风险评估不一定有效。2001年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出版了《国家预防自杀战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Suicide Prevention),为美国建立了自杀预防的框架,呼吁用公共卫生的方式来防止自杀,重点是在群体中识别出自杀模式以及自杀意念(英语:suicidal ideation)的模式,(而不是去探索可能导致个人自杀的历史和健康状况),因此美国自杀学协会(英语: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uicidology)列出了十个重要的自杀警讯,包括:自杀姿态(Suicide gesture)及自杀欲望(在没有意图要杀死自己的情形下,模糊想要自杀的念头)是潜在的自我伤害行为,当事人可能希望用这个来寻求他人帮助、惩罚他人或是吸引注意。不过这些行为有促进当事人自杀能力的可能性,因此若当事人也用言语或是行为表现其自杀的意图时,需视为自杀的警讯。自杀预防策略着重在减少自杀的风险,并且有策略的进行干预,以减少自杀的风险。自杀的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因人而异,可以透过合格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进行评估。以下是一些较常用到的具体策略:在这方面最成功,最多实证的心理疗法有两个,一个是辩证行为治疗(英语: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有助于减少意图自杀,也减少因为自杀意念而住院的情形,另一个是认知治疗(英语:Cognitive therapy)(CBT),证实可以提升问题解决以及适应的能力。有许多针对自杀的介入方法,希望在当事人尝试自杀之前就设法介入,常用的方式是直接谈话、筛查高风险者、限制致命工具可得性以及社会介入。以下会针对各项进行说明。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一个有效评估其他人自杀想法的方式是直接和当事人讨论、询问他抑郁症的情形,并且评估其自杀计划,包括如何进行以及可能进行的时机。一般人会认为和别人讨论自杀会将这样的意念放进当事人的心中,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认知。不过讨论及问题都要在抱着谨慎、关心和同情的情形下提出。其策略是减少当事人的伤心,并保证有其他人也在关心着对方。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不要说“一切都会没事的”、也不要让问题变的不重要、更不要对重大的问题给予不实的保证。当当事人愿意表达自身的感觉时,讨论要是循序渐进的。ICARE(指认想法、和想法连结、评估相关证据、重建正面想法、用重新建立的想法来表达感受)是此时可以使用的一种讨论模式。美国公共卫生署总署长认为筛查有自杀风险者(英语:Assessment of suicide risk)可能是防治儿童及青少年自杀的作法中,最有效几种方式中的一种。有许多自我检测的问卷可以协助找出有自杀风险者,这类问卷有贝克绝望感量表(英语:Beck Hopelessness Scale)及Is Path Warm?(英语:Is Path Warm?)等。有许多这类的问卷,已针对儿童及青少年测试过,是有效的。不过其伪阳性的比率偏高,因此评估为有自杀风险的人,后续需再进行门诊面谈确认。这些筛查性调查表的预测品质还没有最终的验证,所以无法确定调查表评估有自杀风险的是否一定会自杀。询问自杀或是进行相关问卷似乎不会提高自杀的风险。在自杀身故的人当中,有约75%曾在自杀前一年看过医生,其中有45%至66%是在自杀的前一个月看医生。有33%至41%在自杀前一年曾进行过心理治疗,在33%至41%在自杀前一个月曾进行过。这些研究指出有效的筛查越来越有必要进行。研究指出许多自杀风险评估量测没有被充份验证,而且没有包括三个核心自杀属性(自杀情感、自杀行为及自杀认知)。减少有自杀意图的人接触高度致命工具的机会,也是自杀预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研究者以及公共政策计划人士已提出理论,提到限制致命工具可得性可以减少自杀率,因为可以延缓自杀的行为,若过一段时间抑郁情形有改善,可能就不会自杀了。一般而言,限制致命工具对于预防自杀上的效果有强而有力的数据支持。也有强而有力的数据支持在像是桥梁或是悬崖等特定的“自杀热点”管制,限制人员进出,可以减少自杀率,而像是设置标语或是增加监控等介入措施的效果就比较差一点。历史上最著名的限制致命工具案例是英国的煤气。一直到1950年代为止,英国最常见的自杀方式是吸入煤气(其中含有一氧化碳)中毒而死。1958年时开始引进天然气(其中没有一氧化碳),之后的十年内,天然气占瓦斯总使用量的50%以上。随着瓦斯一氧化碳含量的减少,自杀率也降低了。原因是因为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的人数大幅下降。许多美国的研究指出容易取得枪支和自杀率的上升有关“以枪支进行的自杀,约有85%会致命,其死亡率远高于其他的自杀方式,其他广为使用的自杀方式其死亡率多半在5%以下。”。在其他国家,限制接触枪支可以降低枪支自杀的比率,不过美国有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保障人民有备有及佩带武器之权利,因此限制了相关的管制法案,不过相关人士已在注意及研讨是否为了预防自杀,而广泛的针对高自杀风险人士限制枪支取得的作法。国家预防自杀战略推动及赞助各种具体的自杀预防工作:美国的《国家预防自杀战略》(NSSP)曾建议媒体避免对负面情绪浪漫化,也避免一些会造成替代性创伤(英语:vicarious traumatization)的适应方式。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4年研讨会)和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1999年)曾建议电视节目及新闻媒体可以用此方式来预防自杀:将自杀和自杀的结果(例如自杀的痛苦以及自杀遗族的伤痛等)相连结,让社会大众可以选择自杀以外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生命中的问题,另外也建议电视节目及新闻媒体避免提到自杀流行(英语:suicide epidemic)、避免把权威人士或是有同理心的一般人成为自杀合理性(英语:reasonableness of suicide)的代言人。事后介入(英语:Postvention)(Postvention)是针对自杀遗族以及自杀者的朋友。此介入机制有助于宣泄哀恸、透过引导来减少罪恶感、焦虑以及抑郁,降低自杀造成的伤痛对其他人的影响。设法宣泄他们的死别之痛,让他们的伤痛得以释放,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以后才处理他们的抑郁或是其他的精神疾病。一般也认为事后介入可以减少模仿或复制自杀的风险,目前还没有实证的资料。但心理健康专业者的立场及目标是让人在面对逆境时,降低(像自杀一样)用自杀行为来解决的可能性。自杀预防的治疗有分为药物及谈话疗法,也包括电话的服务。根据随机的对照实验,这些疗法可以改善像是抑郁症和自杀意念等次要结果,但若是考虑主要结果(自杀此一行为),只有锂盐才有帮助。因为自杀是较不常见的事件,大部分的测试在受试组及受控组中都没有自杀的情形,或是其数量很少,因此这些测试无法表示疗法在减少自杀上的效果。保守估计在精神疾病的患者中,至少有10%是因为未诊断到的疾病造成其症状。非法的管制药物或是处方药物也可能会导致精神上的症状。透过有效的诊断以及一些需要的医学检查(可能包括神经影像学诊断)可以治疗疾病或是药物的不良副作用,可以减少因为精神症状(其中90-95%是抑郁症)造成自杀意图的风险。近期研究已经证实锂盐可以将躁郁症的自杀风险降到和一般人相近,也有研究证实锂盐在降低抑郁症自杀风险上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自杀在全世界15至19岁年龄层的死因中,排名在前五名以内,而且在许多国家,自杀是此年龄层少年或是少女死因的第一名。”并且建议“要对于精神疾病去污名化”,并且“强化学生的自尊”,目的是为了“保护儿童及青少年免于精神痛苦及精神依懒赖”,并且可以“让他们应对困难和压力的生活情况”。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到“为了让校园成为一个安全,宽容的环境,教育系统需要具备具体的技能,避免学校内及学校周围的霸凌及暴力行为。”。有许多有关自杀预防的非营利团体,例如美国的美国自杀防治基金会(英语:American Foundation for Suicide Prevention),有提供危机热线,此基金会受益于一个以上的众包计划。第一个有记录,针对自杀防治的计划是在1906年纽约发起的Save-A-Life League,以及伦敦的Suicide Prevention Department of the Salvation Army。自杀是美国第十大最常的死因,根据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有0.5%的成年人曾试图自杀。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在2001年发布美国国家自杀预防战略(U.S. National Strategy for Suicide Prevention),许多自杀预防的成果和此战略有关。自杀预防措施分为两大类:针对个人层次的预防措施以及针对群体层次的预防措施。为了识别、评估及宣传美国国家自杀预防战略提出有关最佳实务的资讯,发起了Best Practices Registry(BPR)。自杀防治资源中心的Best Practices Registry是由美国自杀防治组织所维护,登记了各种自杀干预计划。计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列出实证本位实务(英语:Evidence-based practice)的计划,也就是有经过深入研究,有实证可带来较正面结果的作法,而第三部分是仍在评估的方案。

相关

  • 丧事丧事,是指对死者表示哀悼的相关仪式(如葬礼)、习俗、禁忌等,而亲人或一些对本身重要的人物去世后的一些特定习俗则称为读礼、守制、守丧、守孝、服丧、居丧等。最常见的是穿着丧
  • 体香剂体香剂是一类作用在人体皮肤上的物质,来减低因排汗而产生的体味。出汗之所以有异味是因为汗液中包含了人体中分泌的水、氨基酸、脂质等物质,细菌在汗液的环境下极易繁殖,并分解
  • 超声诊断学医学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超声诊断学)(英语:Medical ultrasound)是一种基于超声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使肌肉和内脏器官等软组织可视化,包括其尺寸、结构和病理学病灶。产科超声检查广
  • 皮埃尔·居里皮埃尔·居里(法语: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1906年4月19日),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曾经由于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皮埃尔由父亲在家亲自教育,自小就在物理与数
  • 小提琴弓弦乐器,小提琴(英语:Violin)属于四弦的弓弦乐器,是现代管弦乐团弦乐组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一般在管弦乐作品中会分成第一小提琴与第二小提琴两个声部,小提琴主要的特点在于其辉
  • 李昉李昉(925年-996年),字明远,深州饶阳人(今属河北)。五代后汉乾祐年进士。李昉历仕后汉、后周,为翰林学士,最后归宋,加中书舍人。曾经三度入仕翰林。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拜同中书门
  • abbr class=abbr title=R9: 与可燃物质混合后有爆炸性R9/abbr警示性质标准词(英语:Risk Phrases,简写:R-phrases)是于《欧联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III: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特殊风险性质》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
  • 穆罕默德·纳希德穆罕默德·纳希德(迪维希语:މުހައްމަދު ނަޝީދު ,拉丁转写:Mohamed Nasheed,1967年5月17日-),马尔代夫共和国前任总统。纳希德1989年毕业于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
  • 呋喃核糖呋喃核糖(英语:Ribofuranose)是指一种含有呋喃(furan)环结构的五碳糖(也称核糖)。是许多生物化合物的组成物,例如与嘧啶或嘌呤组成核苷的核糖,就是呋喃核糖。此外本身以及其衍生物也
  • 突变型突变型是指因为突变而产生的生物体,或是新的遗传特征。突变是指基因或是染色体上的DNA发生短暂的结构性变化;而新的遗传特征或性状,则可能是一个在原型(野生型)中不存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