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毗罗卫

✍ dations ◷ 2025-05-17 23:20:42 #佛教史地,尼泊尔,梵语词汇

坐标:27°34′35″N 83°03′18″E / 27.576455°N 83.054978°E / 27.576455; 83.054978迦毘罗卫城(Kapilavastu),又译劫比罗伐窣堵、迦毘罗蟠窣都、迦毗罗婆苏都、迦维罗竭、迦毗罗、迦毗梨等,意思是妙德城或黄头居处,为古代释迦族的国都,也是释迦牟尼的故乡,位置大约在大雪山南麓,尼泊尔与印度的交界处。

该城可能位于今天尼泊尔南部的道拉赫瓦(英语:Taulihawa, Nepal),也有学者主张位于北印度的比普罗瓦。尼泊尔与印度学者各自主张该城位于本国境内,学术界对于其位置并无共识。

释迦牟尼之父净饭王,又名首图驮那,为迦毗罗卫城推选出来的执政官,是一位刹帝利王。

迦毗罗卫城与末罗(Malla)、迦尸(Kasi)、拘萨罗(Kosala)、摩揭陀(Magadha)、般阇罗(Panchala)和跋耆(Vajii)为邻。疆土略约二千六百六十六平方公里(约是台湾大台北地区的面积),王城周围十公里。由于国内血统纯正,具尚武精神,颇受邻国尊敬,奉拘萨罗为宗主国。

摩诃男(Mahanama)执政时,迦毗罗卫城被憍萨罗国毘琉璃王攻破,释迦族被战象践踏,男子尽灭,毘琉璃王将五百名释迦族妇女召在一起,准备奸淫,妇女们叱骂毘琉璃王,最后毘琉璃王将这五百名妇女斩断手足,全部活埋,并以大火毁灭迦毗罗卫城。

东晋高僧法显曾到过此城,在《佛国记》中称此城为“迦维罗卫城”。唐代高僧玄奘也到过此城,在《大唐西域记》中对此有所描述。

此城位置仍未确定,一说在今尼泊尔南部的道拉赫瓦(英语:Taulihawa, Nepal)提罗拉科特(英语:Tilaurakot),另一说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的比普罗瓦,临近蓝毗尼(lumbini)。现已不存在任何建筑物。

尼泊尔境内迦毗罗卫城一些房舍(疑似王宫)的遗址。

尼泊尔境内迦毗罗卫城的东门遗址。

尼泊尔境内迦毗罗卫城的西门遗址。

鸯伽 · 摩揭陀 · 迦尸 · 拘萨罗 · 跋耆 · 末罗 · 跋蹉 · 摩差 · 车底 · 般遮罗 · 俱卢 · 苏罗娑 · 阿槃提 · 阿湿波 · 犍陀罗 · 剑浮沙

释迦 · 蓝摩 · 羯陵伽 · 喻尼 · 苏摩/苏噏摩

相关

  • 淹没的大陆淹没的大陆是指规模庞大,但主要在海面以下的大陆;一些古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使用该术语。在这个类中的两个主要的例子是凯尔盖朗高原和西兰大陆。巽他古陆是另一个例子。淹没寻
  • 糠醛糠醛(呋喃甲醛,英文:furfural)是一种工业用化学制品,可由各种农副产品中萃取,包括玉米穗轴、燕麦与小麦的麦麸和锯木屑。furfural这个字取自于拉丁字的furfur,意思是麦麸,因为这是糠
  • 受质底物(英语:substrate)在生物化学领域指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可为化学元素、分子或化合物,经酶作用可形成产物。一个生化反应的底物往往同时也是另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物。
  • 毡是以动物毛料经湿、热、挤压等作用毡缩而成的片状布料,具备吸震和保温等功能,适于用作各种御寒用品、衬垫材料、鞋或帽子等。自1960年代起开始以化学纤维制毡。化纤毡片是吸
  • 口号标语(英语:Slogan)或口号,是在政治、社会、商业、军事或是宗教等范筹上所使用的一句容易记忆的格言或者宣传句子,主要用作反复表达一个概念或者目标。标语的种类多不胜数,由书面至
  • 撒尔塞特岛撒尔塞特岛(葡萄牙语:Salsete, 马拉地语:Sashti(साष्टी))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西海岸的一个岛屿。孟买大都会区和塔纳市都位于岛上。今天的撒尔塞特岛原来是几个小岛,在19世
  • 常备舰队常备舰队、旧日本海军部队之一。1889年由“常备小舰队”改编而成的舰队。1903年分割成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日本海军史上最早的“舰队”编成为1870年8月24日(明治3年7月28日,
  • 纳吉纳吉可以指:
  • 别列津纳河拿破仑·波拿巴 尼古拉·夏尔·乌迪诺 克劳德·皮尔林·维克托米哈伊尔·库图佐夫 潘维尔·奇恰戈夫别列津纳河战役是拿破仑的军队1812年从莫斯科撤退到斯摩棱斯克后,抢渡
  • 东华理工大学坐标:28°43′20″N 115°49′24″E / 28.72222°N 115.82333°E / 28.72222; 115.82333东华理工大学(英语: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CUT)位于中国江西省,是一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