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消融之争

✍ dations ◷ 2025-04-07 17:19:18 #2010年,冰川,科学史,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冰川消融之争或冰川争吵是指2010年1月爆发的关于喜马拉雅冰川将在2035年消失的说法的争论。这个争议起源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2007年报告预测喜马拉雅冰川到2035年可能由于气候变化而消失。这项预测是建立在一位科学家与一位记者的谈话上的,而后者如今把它称为“猜测”。

大多数专家一致认为许多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退缩,这对于生活在下游的无数人的水供应有严重影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下属的印度空间应用中心的雪与冰川项目协调员Anil Kulkarni的研究组分析了喜马拉雅山印度一侧的1317个冰川,认为喜马拉雅冰川区已经从1962年的5866平方公里减少到了2004年的4921平方公里——冰川消失了16%。但是印度环境与林业部发表的一份对卫星和地面观测结果的综述声称,尽管一些冰川正在缩小,其他的冰川却很稳定,而且一些冰川甚至正在扩张。

但是科学家说研究过于狭窄,没有覆盖整个喜马拉雅地区的足够研究。中国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冰川学家康世昌认为,尽管喜马拉雅冰川跨越了8个国家,科学家的研究工作通常限于他们的本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自西向东延伸数千公里,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差异。

与此同时,一些测量方法存在争议,大部分冰川研究是过分简化的,因为它研究冰川鼻的运动。尽管人们发现冰川鼻通常正在退缩,冰川鼻的数据几乎不能显示整个冰川的质量。科学家认为更精密的方法是“质量平衡”研究。但是还不存在系统化的数据。而且冰川和水供应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明。人们甚至对冰川退缩的后果也不太清楚。

为此,2008年4月在尼泊尔的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数据不足的问题。冰川的消退影响了邻国居民获取水,而且可能对农业与环境造成重大影响,而冰川湖洪水和家园遭到破坏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相关

  • 喘鸣喘鸣(英语:Wheeze, Sibilant Rhonchi),又称啰音,是指呼吸过程中呼吸道持续产生的粗糙声音。哮鸣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呼吸道的某些部分缩小或被堵塞,亦可能是呼吸道内的气流速度提高。
  • 奥托王朝奥托王朝,亦称萨克森王朝(919年-1024年),是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因第一位帝王奥托一世而得名。其实奥托王朝家族名是鲁道夫家族,只是由于奥托大帝与另外两个奥托令人印
  • 三角贸易三角贸易(英文:triangular trade 或 triangle trade)是指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其贸易路线起源于欧洲。最著名的三角贸易可能是18世纪西非,北美以及南美之间的三
  • 成武县成武县在中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所辖的一个县。成武是伯乐的故里。成武县辖:成武镇 大田集镇 伯乐集镇 天宫庙镇 汶上集镇 孙寺镇 白浮图镇 苟村集镇 南鲁集镇 九女集镇 党
  • 苯并[a]芘苯并芘(英语:Benzopyrene),化学式:C20H12,是一种五环多环芳香烃类,是一个高活性的间接致癌物质、诱变剂和致畸的物质,结晶为黄色固体。这种物质是在300到600°C之间的不完全燃烧状态
  •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英语:Myofascial pain syndrome,简称MPS)是一类病症,主要呈现为肌肉之慢性疼痛。在一些病例上疼痛甚为剧烈。其与骨骼肌上之激痛点(Trigger points)有关;激痛点为
  • 兜虫亚科兜虫亚科(Dynastinae),为鞘翅目金龟子科的其中一个甲虫亚科,成员里的雄性成虫大多都拥有或大或小的犄角,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收藏家争相收藏,如目前已知最长的甲虫长戟大兜虫、重量感
  • 休·大卫·迪克森休·大卫·迪克森(英语:Huw David Dixon)出生于1958年,英国著名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他于1983年至1987年在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担任讲师,1987年至1991年在埃塞克斯大学担任副
  • 陈远美陈远美(英语:Christina M. "Tina" Tchen,1956年1月25日-),美国律师,现白宫公共联络办公室主任。2011年1月被任命为美国总统助理、第一夫人幕僚长。陈远美属于第二代华裔。1949年,她
  • 提庇留·朱利亚斯·阿布德斯·潘得拉提庇留·朱利亚斯·阿布德斯·潘得拉(拉丁语:Tiberius Iulius Abdes Pantera,约前22年-约40年),英文译为约瑟·本·潘得拉(英语:Joseph ben Pantera),一名罗马弓箭手士兵,1859年在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