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危机

✍ dations ◷ 2025-08-13 20:04:03 #火药危机

坐标:42°24′0.72″N 71°6′58.08″W / 42.4002000°N 71.1161333°W / 42.4002000; -71.1161333

火药危机(英语:Powder Alarm)是1774年9月发生于北美十三州的一场政治危机。当时英国国会与殖民地自治组织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时任北美英军总司令托马士·盖奇(Thomas Gage)将军派兵秘密收缴波士顿一货仓的火药。然而消息意外泄漏,并且以讹传讹,使到多个殖民地误以为战争已经爆发。危机虽然以盖奇暂时中止收缴行动而平息,却埋下了近半年后列星顿和康科德战役的导火线。

波士顿茶叶事件后,英国国会通过了四项《强制法案》,旨在重申英国政府于殖民地的管治权威,并镇压叛逆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引来马萨诸塞的反叛者更大反抗。更有甚者,《强制法案》强化了英国总督于各个殖民地议会的权力,变相削弱殖民者长久以来的自治权利;同时期通过的《魁北克法令》,又令殖民者担忧向西殖民的权限会受削弱。结果殖民者将《法案》通称为“五条不可容忍法案”(Five Intolerable Acts),各殖民地更组织了协会委员会(Committees of Correspondence),恢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抵制,互相通报消息,收集军用物资,并吸纳背景不同的人士加入。议会此时更醖酿支持马萨诸塞。

与之同时,英军北美总司令兼新任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托马士·盖奇(Thomas Gage)将军,受国会命令执行《强制法案》。当时新英格兰地区各个乡镇,均有英军火药储藏,但并非所有仓库均有英军把守。盖奇希望秘密收缴这些仓库的火药,以避免保皇党与反叛者获得武器,进而爆发全面战争。1774年8月27日,盖奇收到一位波士顿民兵领袖威廉·布拉特尔(William Brattle)的信件,内容提及查尔斯镇(Charlestown)西北货仓有“国王的”火药储存。由于该处的火药存量为马萨诸塞地区最多,使盖奇决定先行收缴该处。

1774年8月31日,盖奇派警官大卫·费斯(David Phips)向布拉特尔拿取货仓钥匙。布拉特尔本身并无明确政治倾向,合作交出钥匙。与此同时,盖奇命一队英军预备行军,于次日到货仓征收。然而英军的动静既为当地社区知悉,布拉特尔的信件更意外泄漏。结果波士顿地区很快便谣言四起,布拉特尔的信件更被视为保皇者的告密,警告盖奇要抢先控制地方的火药。

9月1日,盖奇派出英皇直属第四步兵军团(King's Own 4th Regiment of Foot)约260人,由佐治·麦迪逊中校(George Maddison)指挥,坐船横渡密斯迪河(Mystic River,词源自阿尔冈昆语族),再由冬山(Winter Hill,今萨默维尔)行军,并平安征收火药。回程时部分英军顺道前往剑桥,征收了两座火炮,最后全部带返波士顿的威廉堡(Castle William,今独立堡Fort Independence)。

英国行军的消息在当日已传遍附近地区。以讹传讹之下,征收本属英军的火药,变成了强夺地区议会军火,再演变为战争爆发、有人被杀、甚至皇家英国海军派出军舰炮轰波士顿城。陷入恐慌的乡镇即时派出急召民兵(Minuteman,又直译为“一分钟人”),前往波士顿:有旅人更指乌斯特县梳士贝利(Shrewsbury)在15分钟内便召集了50名民兵。9月2日,剑桥一度有数千人聚集声讨保皇党,迫使包括布拉特尔在内的数人逃往波士顿,接受英军保护;费斯警官被迫签字,否认自己与政府的行动有关。同日谣言开始为事实所推翻,各路民兵开始返回乡镇。9月5日波士顿报章又刊登了布拉特尔的声明,坚称自己并非“告密”,其信件只是为答复盖奇而作。

事态发展完全出乎盖奇意料之外。为免局势恶化,盖奇最终取消了针对乌斯特县的后续征收行动。恐于民兵的动员速度及规模,盖奇先将正规军集中到波士顿防守,同时向驻陆军部大臣(Secretary at War)巴灵顿子爵写信,要求派军增援。信中盖奇写道:

由于当时英国在北美只有12,000名驻军,盖奇的言辞被部分伦敦政客视为荒谬之谈。不过国会最终仍同意增派400名皇家海军陆战队到波士顿增援。部队抵埗后,盖奇继续强化波士顿防务,并计划到波士顿西部征收殖民者的军火。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场战斗:列星顿和康科德战役便因此在1775年4月爆发。

波士顿的反叛者则对英军动向甚为警觉。他们在9月21日于乌斯特县召开乡镇会议,决定编组第三队急召民兵,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又在波士顿与西部村镇沿路派驻快马,加强消息通讯,以免遭英军突袭。10月反叛者进而在波士顿外围成立了马萨诸塞地区议会(Massachusetts Provincial Congress),公然挑战《强制法案》中的《马萨诸塞政府法令》,与殖民政府分庭抗礼。不久议会更仿效英国内战历史,设立了安全委员会(Committee of Safety),编组更多急召民兵,并将火药转移到更西部的康科德避险。12月议会收到错误情报,指英军正前往朴次茅斯征收火药,保罗·列维尔即时乘快马赶往当地通报,而当地民兵则在约翰·朗顿(John Langdon)带领下掠夺了当地的玛利与威廉堡。事实上英军到17日才抵达朴次茅斯,且被反叛者蓄意误导,使舰艇全部在涨潮时搁浅于浅水区。

波士顿的事件同样刺激了其他地区。第一届大陆会议在1774年9月5日于费城举行,刚好为危机数日之后。约翰·亚当斯在会上发言时称:

另外,纽波特、普洛威顿斯、新伦敦的保皇党与反叛者争相抢夺火药,并从波士顿等地走私火炮。1775年2月27日,英军派出亚历山大·列斯利的第64步兵军团(64th Regiment of Foot)240名士兵,乘坐活力号(HMS Lively),到商业重镇塞勒姆缉查火炮走私。在当地居民阻挠下,走私者及时搬走火炮,使英军扑空。英军虽与聚集的民兵口角,但未有动武。

相关

  • 造林植树造林(英文:Afforestation、Forestation)为在没有森林覆盖的区域中,透过栽植树苗、林木育种等人为方式,使之逐渐成为树林或森林地,这样的森林又称为人造林。在全球,有许多国家的
  • 10月20日10月2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93天(闰年第29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72天。
  • 大彼尔姆公国彼尔姆公国(俄语:Великое Пермь Великая)是一个由科米部落联合而成的中世纪封建政权。通称为“大彼尔姆”,这个词可能来自于定居在拉多加湖和苏霍纳河的维京
  • 克雷格·哈里森克雷格·哈里森(Craig Harrison,1974年11月-),前英国陆军士兵,之前为皇家蓝色骑兵团的骑兵下士(英语:Corporal of Horse),曾保有世上距离最远的狙杀纪录,达2,475米(8,120英尺)。他最著名
  • 白九燮白九燮(韩语:백구섭,1939年4月5日-),是大韩民国的政治人物,2013年9月17日起被委任为平安北道知事。白九燮是成均馆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同时曾任统一教育委员会委员及平安南道执行顾
  • 房晖远房晖远,北齐至隋朝儒学者,字崇儒,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房晖远世代家传儒学。幼时开始学习三礼、春秋三传、《诗经》、《书经》、《周易》,同时精通图纬。教授儒学,弟子
  • 欧阳调律欧阳调律(?-?),字嶰谷,又字伯宜,四川重庆府合州人,原籍江西安福。晚明政治人物。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天启五年十二月(1626年初),与翟学程同削夺,以科臣叶有声纠之也。曾任邯郸知县,官至
  • 黑洞数黑洞数也称为卡布列克常数,是指一种专指四位数的特定函数关系,在某排列顺序后,其演算式最后都会对应到6174。因此又名:6174问题、数字固定点、数字黑洞等...黑洞数是指于四位数
  • 勒么各勒么各(排湾语:Lemej/Ljemetje),亦可称做勒门斯(Ljemedj),是台湾排湾族古楼部落(Kuljaljau,位于今屏东县来义乡)传统信仰中的始祖之一,向神界学习祭仪的第一人、创设许多相关的祭仪仪式,同时也是部落中三个古老贵族家族中Qamulilj家族(今古楼部落宋姓家族,现任掌门人为宋伟光)的始祖。勒么各的神话主要有两种版本,分别来自给令家族(Giring)和吉罗夫敢家族(Tjiluvekan):给令家族是古楼部落中古老的头目家族,他们认为勒么各的父母是从台湾东部迁徙而来的夫妻:卢鲁岸(D
  • 夺门之变政变成功,朱祁镇复辟夺门之变,又称夺门复辟、南宫复辟,是明景帝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发生的一场政变,太上皇朱祁镇成功复辟,夺回皇位。正统十四年 (1449年) 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被众大臣推举为皇帝,是为明景帝(南明尊称为代宗),改元景泰。孙太后亦要求景帝即位后立英宗两岁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表示大明帝位仍由英宗一脉继承。景泰元年(1450年),兵部侍郎于谦成功抗敌,并与瓦剌议和,经过使臣杨善个人的斡旋,瓦剌首领也先见新君已立,英宗已经无利用价值,反而不想因英宗为虏之事成为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