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危机

✍ dations ◷ 2025-11-13 09:25:34 #火药危机

坐标:42°24′0.72″N 71°6′58.08″W / 42.4002000°N 71.1161333°W / 42.4002000; -71.1161333

火药危机(英语:Powder Alarm)是1774年9月发生于北美十三州的一场政治危机。当时英国国会与殖民地自治组织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时任北美英军总司令托马士·盖奇(Thomas Gage)将军派兵秘密收缴波士顿一货仓的火药。然而消息意外泄漏,并且以讹传讹,使到多个殖民地误以为战争已经爆发。危机虽然以盖奇暂时中止收缴行动而平息,却埋下了近半年后列星顿和康科德战役的导火线。

波士顿茶叶事件后,英国国会通过了四项《强制法案》,旨在重申英国政府于殖民地的管治权威,并镇压叛逆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引来马萨诸塞的反叛者更大反抗。更有甚者,《强制法案》强化了英国总督于各个殖民地议会的权力,变相削弱殖民者长久以来的自治权利;同时期通过的《魁北克法令》,又令殖民者担忧向西殖民的权限会受削弱。结果殖民者将《法案》通称为“五条不可容忍法案”(Five Intolerable Acts),各殖民地更组织了协会委员会(Committees of Correspondence),恢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抵制,互相通报消息,收集军用物资,并吸纳背景不同的人士加入。议会此时更醖酿支持马萨诸塞。

与之同时,英军北美总司令兼新任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托马士·盖奇(Thomas Gage)将军,受国会命令执行《强制法案》。当时新英格兰地区各个乡镇,均有英军火药储藏,但并非所有仓库均有英军把守。盖奇希望秘密收缴这些仓库的火药,以避免保皇党与反叛者获得武器,进而爆发全面战争。1774年8月27日,盖奇收到一位波士顿民兵领袖威廉·布拉特尔(William Brattle)的信件,内容提及查尔斯镇(Charlestown)西北货仓有“国王的”火药储存。由于该处的火药存量为马萨诸塞地区最多,使盖奇决定先行收缴该处。

1774年8月31日,盖奇派警官大卫·费斯(David Phips)向布拉特尔拿取货仓钥匙。布拉特尔本身并无明确政治倾向,合作交出钥匙。与此同时,盖奇命一队英军预备行军,于次日到货仓征收。然而英军的动静既为当地社区知悉,布拉特尔的信件更意外泄漏。结果波士顿地区很快便谣言四起,布拉特尔的信件更被视为保皇者的告密,警告盖奇要抢先控制地方的火药。

9月1日,盖奇派出英皇直属第四步兵军团(King's Own 4th Regiment of Foot)约260人,由佐治·麦迪逊中校(George Maddison)指挥,坐船横渡密斯迪河(Mystic River,词源自阿尔冈昆语族),再由冬山(Winter Hill,今萨默维尔)行军,并平安征收火药。回程时部分英军顺道前往剑桥,征收了两座火炮,最后全部带返波士顿的威廉堡(Castle William,今独立堡Fort Independence)。

英国行军的消息在当日已传遍附近地区。以讹传讹之下,征收本属英军的火药,变成了强夺地区议会军火,再演变为战争爆发、有人被杀、甚至皇家英国海军派出军舰炮轰波士顿城。陷入恐慌的乡镇即时派出急召民兵(Minuteman,又直译为“一分钟人”),前往波士顿:有旅人更指乌斯特县梳士贝利(Shrewsbury)在15分钟内便召集了50名民兵。9月2日,剑桥一度有数千人聚集声讨保皇党,迫使包括布拉特尔在内的数人逃往波士顿,接受英军保护;费斯警官被迫签字,否认自己与政府的行动有关。同日谣言开始为事实所推翻,各路民兵开始返回乡镇。9月5日波士顿报章又刊登了布拉特尔的声明,坚称自己并非“告密”,其信件只是为答复盖奇而作。

事态发展完全出乎盖奇意料之外。为免局势恶化,盖奇最终取消了针对乌斯特县的后续征收行动。恐于民兵的动员速度及规模,盖奇先将正规军集中到波士顿防守,同时向驻陆军部大臣(Secretary at War)巴灵顿子爵写信,要求派军增援。信中盖奇写道:

由于当时英国在北美只有12,000名驻军,盖奇的言辞被部分伦敦政客视为荒谬之谈。不过国会最终仍同意增派400名皇家海军陆战队到波士顿增援。部队抵埗后,盖奇继续强化波士顿防务,并计划到波士顿西部征收殖民者的军火。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场战斗:列星顿和康科德战役便因此在1775年4月爆发。

波士顿的反叛者则对英军动向甚为警觉。他们在9月21日于乌斯特县召开乡镇会议,决定编组第三队急召民兵,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又在波士顿与西部村镇沿路派驻快马,加强消息通讯,以免遭英军突袭。10月反叛者进而在波士顿外围成立了马萨诸塞地区议会(Massachusetts Provincial Congress),公然挑战《强制法案》中的《马萨诸塞政府法令》,与殖民政府分庭抗礼。不久议会更仿效英国内战历史,设立了安全委员会(Committee of Safety),编组更多急召民兵,并将火药转移到更西部的康科德避险。12月议会收到错误情报,指英军正前往朴次茅斯征收火药,保罗·列维尔即时乘快马赶往当地通报,而当地民兵则在约翰·朗顿(John Langdon)带领下掠夺了当地的玛利与威廉堡。事实上英军到17日才抵达朴次茅斯,且被反叛者蓄意误导,使舰艇全部在涨潮时搁浅于浅水区。

波士顿的事件同样刺激了其他地区。第一届大陆会议在1774年9月5日于费城举行,刚好为危机数日之后。约翰·亚当斯在会上发言时称:

另外,纽波特、普洛威顿斯、新伦敦的保皇党与反叛者争相抢夺火药,并从波士顿等地走私火炮。1775年2月27日,英军派出亚历山大·列斯利的第64步兵军团(64th Regiment of Foot)240名士兵,乘坐活力号(HMS Lively),到商业重镇塞勒姆缉查火炮走私。在当地居民阻挠下,走私者及时搬走火炮,使英军扑空。英军虽与聚集的民兵口角,但未有动武。

相关

  • 酶(英语:Enzyme(/ˈɛnzaɪm/ )),是一类大分子生物催化剂。酶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即具有催化作用)。由酶催化的反应中,反应物称为底物,生成的物质称为产物。几乎所有细胞内的代谢过
  • 汉书《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
  • 马桶 §古代和近代马桶,又称便桶、粪桶、恭桶、虎子、木马子等,是指承接粪便、尿溺的厕所用具。马桶的使用方式为坐式,与蹲坑式厕所(也称为蹲式马桶)相对。尿罐、尿壶、尿盆等则仅限于承接尿液。广
  •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缩写 CM) ,或营建工程管理(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缩写 CPM)是专案管理在营建工程(英语:Construction engineering)中的应用.所指的
  • 陈震生陈震生(?-1645年),字青雷,常州府武进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陈震生是崇祯七年进士陈组绶的儿子,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举人,十六年(1643年)成进士,获授中书舍人。弘光年间负责到徽、宁
  • 咬人狗咬人狗(学名:),属荨麻科咬人狗属。又名光背咬人狗、恒春咬人狗、艾麻。英名为Poisonous woodnettle,其意为有毒的木荨麻。咬人狗植株上之焮毛,一旦触到,会有很难忍受之疼痛感与灼热
  • 通霄精盐厂通霄精盐厂是间由台湾制盐总厂(今台盐公司)于民国六十四年(1975年)6月兴建,位在台湾苗栗县通霄镇的精盐厂。厂区面积为9.3公顷。其制盐工法是利用离子交换膜电析法采卤,再运用真空
  • 若望·恩居埃若望·恩居埃(英语:John Njue;1944年12月31日-)是肯雅籍天主教司铎级枢机及现任内罗毕总教区总主教。恩居埃生于1944年12月31日,肯雅东部省的城镇恩布。于1948年受洗,并于1962年进入Nkubu的小修道院。从1967年至1974年,他在罗马宗座传信大学和宗座拉特朗大学深造,在那里,他获得了哲学学士和牧灵神学学士。他于1973年1月6日,在恩布教区晋铎。1986年9月20日晋牧,并被时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任命为恩布教区主教。2002年3月9日,改任命为涅里总教区助理总主教。直到200
  • 巴伐利亚的玛丽·索菲巴伐利亚的玛丽亚·苏菲亚(德语:Marie Sophia in Bayern,1841年10月4日-1925年1月19日)是两西西里王国王后和巴伐利亚王国的女公爵。她的丈夫是两西西里末代国王弗朗切斯科二世。玛丽亚·苏菲亚是巴伐利亚的马克斯公爵和露多维卡公主的第六个孩子。她的姐姐包括著名的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1859年,她在意大利巴里和弗朗切斯科结婚。一年后,她诞下儿子弗朗切斯科二世并在五天后去世。1861年3月,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领导下的萨丁尼亚王国军队攻占加埃塔,两西西里王国灭亡。玛丽亚·苏菲亚和
  • 丑角 (歌剧)《丑角》()是一部意大利歌剧,分为序幕和两幕,该歌剧的音乐和剧本由鲁杰罗·莱翁卡瓦洛创作。歌剧院经常将丑角与皮埃特罗·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一起上演,因此这两部歌剧有时被合称为 "骑士和丑角"。丑角于1892年5月21日在米兰的达尔维姆剧院(英语:Teatro Dal Verme)首演,由阿图罗·托斯卡尼尼负责指挥,阿德琳娜·斯特勒(英语:Adelina Stehle)饰演内达,菲奥雷洛·吉罗(英语:Fiorello Giraud)饰演卡尼奥,维克多·莫雷尔(英语:Victor Maurel)饰演托尼奥,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