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

✍ dations ◷ 2025-01-23 00:51:55 #辩证法
辩证法(英语:dialectic,也译作辩证术、辩证方法)是一种化解不同意见的论证方法。它是在两个或更多对一个主题持不同看法的人之间的对话,目的是通过这种有充分理由的对话建立起对事物真理的认知。它自古以来就在印度与欧洲哲学占有中心地位。此词汇应用于多种不同领域,包括哲学、自然科学与史学。辩证法源自于古希腊的逻辑辩证过程,并因柏拉图对苏格拉底对话录的记载而为人所熟知。苏格拉底认为真理才是最重要的,惟有基于理性(类似于逻辑,而不是感情),才是说服别人以及发现真理的正确方法,并且,是一个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他认为真理能够在讨论所使用的推理和逻辑中被发现。辩证法以问答进行,是关于对立统一、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现在用于包括思维、自然和历史三个领域中的一种哲学进化的概念,也用来指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自古而来,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辩证推理在古印度和西方出现。其三种基本形式为:苏格拉底反诘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其它还包括:印度教辩证法、佛教辩证法、中世纪辩证法、犹太教塔尔穆德辩证法,以及新教辩证法等。要注意的是,辩证与辩论或修辞不同,在辩论中,辩论者坚持自己的看法论点,并且以赢得辩论为目的。辩论者要么驳倒他们的对手,证明他们自身推理的正确;要么证明他们对手的推理的错误。因此,在辩论中需要有裁判或评判团来判定何方胜利;在修辞中,使用修辞的人通过喻理(logos)、喻德(ethos)与喻情(pathos)的方式来说服阅听者,使他们相信其说法。诡辩家认为"才能"(arete)是最重要的,也是一个人一生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他们认为,在演说言辞中的艺术品质能够表明一个人的才能高低。演说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精彩的演讲来取悦并且感染听众。尽管如此,诡辩者仍然教导他们的学生要用各种方法来寻求才能,而不仅仅只是在演说中。苏格拉底反对诡辩者,反对他们那“把雄辩当做一种艺术和有感染力的演说,不需要逻辑也不需要证明”的教导。在古希腊思想家那里,辩证法的含义范围很广,从辩论中的一种反驳技巧,到对定义做系统评价的方法,直到研究和划分特殊概念和一般概念之间的联系。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奠基人之一,他以主张“万物皆流,无物常驻”的哲学观点而闻名于世,他有两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也是古代辩证法的代表人物,他们多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包含着许多合理的辩证内核,例如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中国古代的很多学派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例如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老子曾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柔能克刚,齿以刚折,舌以柔存”等名言。又如阴阳、五行学说,《易经》中也有以柔克刚、阴阳相互转化、万物生生不息等理念。再如,儒家的“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等。这些都阐述了事物相对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上除了变化本身之外没有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事物。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中国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也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进退、胜败、奇正、虚实、勇怯、劳逸、动静、迂直、利患、死生等等。书中所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和“因敌而制胜”,代表了朴素的“主观要符合客观”的唯物思想,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思想。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对立面转化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孙子认为战争胜负不仅取决于客观的形势,还取决于战争的主观指导是否正确:一方面,他说“胜可知,而不可为”,认为胜利可以预见,但不能凭主观愿望去取得;另一方面他又说“胜可为也”,原因是只要研究敌我双方具体的情况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扬长避短,就可以为胜利创造条件。可以说,《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战争中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很多人认为:古代辩证法朴素直观,大多只描述整个世界的一般性质,对构成世界各个元素与部分认知不清,因而是不完备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辩证法思想体系。从斯多葛派哲学家时代起到中世纪末,辩证法一直同形式逻辑保持相当密切的联系,更晚一些,康德用术语“先验辩证法”表示揭示假相的努力,这种假相出现在试图在现象和可能的经验范围之外应用知性的范畴和原则时。黑格尔把辩证法看作是:一个概念由于它自己固有的矛盾双方冲突的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则使用了唯物主义的原理,认为辩证法则是客观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并应用于他们对社会和经济过程所作的解释中。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辩证法被定义为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和理论——它把世界理解和描绘为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把发展理解为“事物自身固有的各种矛盾,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变化的结果”,即内因决定、外因影响(促进或延缓)。

相关

  • 球状在数学里,球是指球面内部的空间。球可以是封闭的(包含球面的边界点,称为闭球),也可以是开放的(不包含边界点,称为开球)。球的概念不只存在于三维欧氏空间里,亦存在于较低或较高维度,以
  • 辅助型T细胞辅助T细胞(T helper cells, Th),又称为助手型T细胞,是一种T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它的表面有抗原受体,可以辨识抗原提呈细胞的MHC-II类分子呈献的抗原片段。一旦受到抗原刺激,Th细胞就
  • 九原区九原区(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ar_a Tig","Menk Scnin Tig","Oyun Gurban Ulus Ti
  •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智慧设计论智能设计论(英语:Intelligent design,简称智设论、ID)是对神的存在的宗教性逻辑论证。尽管支持者认为智能设计论是一个“关于生命起源的科学理论”,但其已遭主流科学界视为伪科学
  • ePubEPUB(Electronic Publication的缩写,电子出版)是一种电子图书标准,由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提出;其中包括3种文件格式标准(文件的扩展名为.epub),这个格式已取代了先前的Open eBook开
  • 泛基因组学泛基因组是为描述一个物种基因组而提出的概念,指同一细菌物种中所有菌株中所有基因的集合,而不单纯以某个菌株为一个物种的全基因组。会需要使用泛基因组的原因是水平基因转移
  • 格特鲁德·B·埃利恩格特鲁德·B·埃利恩(英语:Gertrude Belle Elion,1918年1月23日-1999年2月21日) ,是美国女性生化学家和药理学家。1988年,她与乔治·H·希钦斯和詹姆士·W·布拉克共同获颁诺贝尔
  • 老抽老抽,又称陈年酱油或浓酱油,是酱油的一种。特色是色泽较深,呈棕褐色并带有光泽,以及味道较为浓郁鲜甜,咸度较淡。适合红烧料理,也可作为食品添加物,如可乐、面包等增色剂。老抽一般
  • 拉美西斯五世拉美西斯五世(英语:Ramesses V)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二十王朝的第四任法老。(约公元前1149年—约公元前1145年在位),作为拉美西斯四世继承人,他在位期间阿蒙神祭司的势力日益增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