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

✍ dations ◷ 2025-02-23 07:39:58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Nitrite,NO2−)是亚硝酸组成的盐,主要指亚硝酸钠(NaNO2),含有亚硝酸根离子,化学式NO2−,有一对称阴离子与同等的N–O键长和大约120度的O–N–O键角。亚硝酸盐可被氧化或还原,该产品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氧化剂/还原剂和其强度。亚硝酸盐也是重要生物化学作为强效血管扩张剂的一氧化氮(NO)的来源。在有机化学的NO2基团存在于亚硝酸酯和硝基化合物。亚硝酸盐也可用于食品生产行业,用于腌肉保存肉品,和二级胺作用产生的亚硝胺长期食用可导致人类致癌,属于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亚硝酸成的酯称为亚硝酸酯。某些细菌可将亚硝酸盐还原为一氧化氮或氨,另一些细菌可以将亚硝酸盐转换成硝酸盐。非直线型的亚硝酸根离子与臭氧是等电子体。亚硝酸根离子可利用棕色环实验或Griess法进行测定,后者反应的原理是酸性条件下,亚硝酸根与对氨基苯磺酸和1-萘胺反应,生成物为深红色的偶氮染料。亚硝酸盐可与肉品中的肌红素结合而更安定,所以常在食品加工业被添加在香肠和腊肉中作为保色剂,以维持良好外观。亚硝酸盐对人的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22毫克,在烹调或其他条件下,肉品内的亚硝酸盐可与氨基酸降解反应,生成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认为加工肉品添加亚硝酸盐不仅具有保色功能,还能抑制细菌生长,延长肉品的保存时间,尤其对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特别有效,而肉毒杆菌正是肉品保存的最大敌。“在加工肉品中添加亚硝酸盐,从食安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更安全的,因为肉毒杆菌非常容易出现在肉类中,而它的毒素毒性非常的强,严重时,甚至会危害生命安全!”亦有其他学者持此意见。至于亚硝酸盐形成致癌的亚硝胺议题,孙璐西指出人体的胃是一个强酸环境,同时有几十种化学反应在进行,因此亚硝酸盐没有机会在胃里跟二级胺反应形成致癌物亚硝胺。倒是加工肉品原料不新鲜或放置时间过久的情况下,才会产生二级胺,再进而与亚硝酸盐反应出现亚硝胺。因此避开亚硝胺的最佳建议,是不要吃不新鲜的加工肉品。台湾的卫生福利部公告,食品的亚硝酸盐浓度不得在成品内超过0.07g/kg,水质标准的最大限值为每升0.1毫克。亚硝酸钠还原性强,可将细菌还原,所以具有一定的防腐剂功效

相关

  • 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病变脊椎关节病变(英语:spondyloarthropathy,缩写为 SpA)泛指任何影响脊椎关节的关节病变,它是一大类疾病的集合总称,而非单一个特定疾病。脊椎病变则是脊椎骨本身的问题,两者并不相同
  • 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学名:Candida albicans)是一种能造成伺机性感染的酵母菌,常见于人类消化道与泌尿生殖道的菌群,约有四成至六成健康成人的口腔与消化道中都有白色念珠菌,平时与人体行片
  • 永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英语: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s)是联合国的一系列目标,这些目标于2015年底替换千年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将从2016年一直持续到2030年。这一系列目标
  • 瓦维尔山瓦维尔山(波兰语:Wawel,或 Wzgórze wawelskie)是波兰城市克拉科夫中位于维斯瓦河左岸的一座石灰岩小山,紧邻克拉科夫旧城区,海拔228米。自旧石器时代起,山上就有人类居住。山上坐
  • 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简称PLM)是覆盖了从产品诞生到消亡的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开放的、互操作的一整套应用方案。为了使产品及时上市,打败竞争者
  • 量词量词(英语:measure word),学术名称分类词(classifier),是一种存在于某些语言中的词语或语素,用来区分由可数名词指代的不同事物。在存在分类词的语言中,分类词常常用于名词被计数或者
  • 未解决的物理学问题有一些重要但尚未解决的物理问题。其中包括理论性的,即现时理论未能够给予观测到的物理现象或实验结果令人满意的解释;还有实验性的,即能够周密测试某先进理论或深入研究某物理
  • 皮尤研究中心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是美国的一间民调机构和智库机构。建立于2004年,总部设于华盛顿特区。该中心对那些影响美国乃至世界的问题、态度与潮流提供信息资料。皮尤
  • N-乙酰血清素N-乙酰血清素(英语:N-Acetylserotonin,NAS,也作normelatonin)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化合物,是从血清素到褪黑素的内源性合成的反应中间体。它由血清素(又称为5-羟色胺)在N-乙酰基转移酶(AA
  •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英语:John Howard Northrop,1891年7月5日纽约州扬克斯 - 1987年5月27日亚利桑那州威肯堡),美国化学家,194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