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峒

✍ dations ◷ 2025-05-16 15:20:45 #大龙峒
大龙峒,或称大浪泵、大隆同(巴赛语:Pourompon;闽南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Tōa-lông-pōng),位于台湾淡水河与基隆河交口附近,今台北市大同区哈密街一带,是晚于艋舺而早于大稻埕的台北市旧聚落。此旧聚落最早有文字记载地名的时期为1645年至1655年间的台湾荷据时期,是以荷兰文写成“Pourompon”,也有Pourompom、Paronpon、Paronghpot等拼法;1697年在郁永河的《裨海记游》中首次出现汉字地名“巴琅泵”,黄叔璥《台海使槎录》作大浪泵:4-5。史载18世纪前,大浪泵社全境皆为平埔族族人所居,并无汉人。直至1709年泉州人陈逢春、赖永和、陈天章、戴伯歧合股立“陈赖章”(取三人之姓名)垦号,向台湾府诸罗县申请开垦大佳腊(艋舺)地方后,才陆续有汉人进驻大浪泵。不过由1764年间平埔族业主玛老仍据多数土地之史载,当时大浪泵汉人人数并不多。在清朝嘉庆七年(1802年),泉州同安人王元记、王智记、陈兰记、陈陞记、高明德、郑西源等六户,在此开设44间瓦店,因而形成俗称四十四崁的街道,于是将大浪泵改称大隆同,以取“兴隆同安”之意,聚落的信仰中心,奉祀医神大道公的大龙峒保安宫也是在此时期开始发展的。至清道光、同治年间,此地因生员、举人中试人数较多,乡民视士子如龙,才开始有大龙峒之别名,至今仍用此别名。另说则是附近有风水如龙的大龙山(既今日的圆山),故称大龙峒。咸丰三年(1853年)艋舺发生激烈的械斗:顶下郊拼,顶郊的泉惠南人烧毁了安溪人奉祀的清水祖师庙,偷袭下郊,下郊同安人败退至大龙峒,以保安宫为防御中心,后又迁徙到大稻埕。大龙峒分为大龙峒街(今哈密街)与陈悦记祖宅两个空间单元,大龙峒街又包括大龙峒保安宫、四十四坎(顶街、隘门内)与下街,这两个空间单元于咸丰三年(1853年)年前分别发展,之后合称大隆同大龙峒。大稻埕开发时间虽晚于大龙峒,却因商业强度高于大龙峒,使大龙峒因与大稻埕之地理及人文相近下,而在产业上开始依附大稻埕。到日治时代,日本人将艋舺、大稻埕、台北城合为都市台北市时,大龙峒转为支持都市中心之服务区。大龙峒保安宮主祀神—保生大帝为同安县籍贯乡土神,从保安宮的祭祀圈分布可了解同安人的分布几乎包括整个淡水河流域与基隆河下游一带。2006年因台北市政府拆除兰州派出所, 进行所谓的“大龙峒文化园区”六艺广场的工程时,发现大龙峒遗址。 经由中研院史语所刘益昌教授进行考古探坑试掘, 分别在大龙国小操场及学校周围六艺广场挖掘十处探坑,其中九处发现了发现新石器时代的“讯塘埔文化”特有的绳纹陶、石器、石槌、玉锛及箭镞,此外也发掘出许多清代瓷器。 “讯塘埔文化”乃约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距今3500至4500年,由大坌坑文化晚期演化而来,有着著名的绳纹红陶。兰州派出所在2005年的2月24日更名为“无忧艺术派出所”,转为艺文空间使用,成为古迹活化的良好的示范,原本令人敬而远之的警察局,变成了民众好奇的艺术站。大龙峒文史工作室负责人陈应宗指出,当初是台北大学都市计划所教授辛晚教认为兰州派出所象征日本统治之眼,破坏了大龙峒的风水,才导致日治时代以后,大龙峒再也生不出状元,因此辛晚教建议台北市政府把兰州派出所拆掉。夏铸九痛骂市府硬拆兰州派出所是胡搞,指园区目的是“活化地方产业”,地方需要的是软件方案,以盖广场等空间建设并无法达到轴线翻转,都发局根本搞错方向。 在2006年农历年节期间,一夕间就把日治时期古建筑物毁掉,而兰州派出所原址今已变成水泥广场。传闻在保安宫落成后,利用剩下建材,由当时王、郑、高、陈四户合资承购以建造此位于保安宫西侧之木造覆瓦店铺,两排店铺共计四十四间,一间叫做一坎,故称四十四崁。 每间大小均等,形式乃“一进带过水”,式样、大小、尺寸皆同。 而四十四崁街亦有“隘门内”之称号, 为了聚落的防御功能,两端各设隘门。 东侧题有“小邑弦歌”,西侧则为“大隆同”, 但两个隘门后因道路拓宽而被拆除。保安宫为祭祀保生大帝的台湾民间信仰庙宇,因为创庙者为福建同安人,因此保安之名有“保佑同安”的意思。保安宫和艋舺龙山寺、艋舺清水岩合称“台北三大庙门”,经几度改建后,该庙发展成3000坪的三殿三进式大庙。1985年,中华民国内政部认定为国家二级古迹(今直辖市定古迹)1995年,因应紧邻街道扩建,保安宫自费整修,以传统工法结合现代科技达到“平衡工法”、“整旧如旧”的尽复旧观效果,成为全台湾各级古迹修复的最高典范,并获得2003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古迹保护荣誉奖。

相关

  • 蓝舌病正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或高铁血红蛋白症、变性血色蛋白血症、变性血红素血症、变性红血球血症、急性变性血红素症,是指因血液中异常的出现过多不能带氧的正铁血
  • 病毒蛋白病毒蛋白(英语:viral protein)是指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病毒蛋白非常的多样化且与今日细胞生物中的蛋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源自病毒的逆转录酶和RNA复制酶,这些独特的酶在
  • 牙齿发育牙齿发育或称牙生成(英语:odontogenesis),是胚胎细胞发育、生长成为牙齿,最后长于口腔内的复杂过程。虽然许多物种都有牙齿构造,但它们的牙齿发育普遍和人类相同。人类牙齿必须经
  • 亚属亚属(拉丁语:subgenera;英语:subgenus)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属和种之间。在分类学中,“亚属”可单独使用或与种名同时使用。但亚属的使用并非必要。
  • 物联网物联网(英语: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又称IoT技术,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而由于每个人
  • 腹部胀气腹部胀气(英语:abdominal bloating)也称为腹胀,是一种在各种年龄下都可能发生的症状,腹部胀气可能和功能性肠胃疾病(英语: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或是其他器质性疾病
  • Listeria monocytogenes李斯特菌(学名:Listeria monocytogenes),又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李氏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为李斯特菌症的病原体。它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造成
  • 努比亚努比亚(英语:Nubia)是位于埃及南部与苏丹北部之间沿着尼罗河沿岸的地区,今日位于阿斯旺(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下游)与凯里迈(英语:Karima, Sudan)(或称库赖迈,位于尼罗河第四瀑布下游)之间
  • 焊接焊接(英语:Welding),或称焊接、熔接、镕接,是一种以加热或加压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塑料的工艺及技术。焊接透过下列三种途径达成接合的目的:依具体的焊接工艺,焊接可细分为气
  • 袋狸目 Peramelemorphia袋狸目(Peramelemorphia)是包括了袋狸及兔袋狸的一目,接近“杂食性有袋类”的主支。其下所有成员都是澳洲及新畿内亚的原住民,大部分都有袋狸的体态:肥胖、弓背、尖长的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