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物问题

✍ dations ◷ 2025-08-13 00:53:37 #心物问题
心物问题(英语:Mind–body problem),又译为心身问题、身心问题,一个传统的哲学问题,讨论心灵(mind)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灵如何透过身体,与外在世界进行互动,相互影响。比较狭义的讨论中,集中于意识与大脑之间的关系。这个哲学问题的历史悠久,在亚里斯多德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家已经开始对它进行讨论,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伊本·西那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近代哲学中,笛卡尔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提出了笛卡尔二元论的见解。唯心主义主张,所有物质都是基于心灵存在,因此只有心灵存在;物理主义认为,心灵是基于物质运作而产生的现象。唯心主义主张,物质是源自于心灵,因此只有心灵是真实的。物理主义认为,心灵是一种物理现象,由身体组织的运作而产生,提出心身(mindbody)一体论。本主题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动自心物二元论。心物二元论是一个心灵哲学的课题,由笛卡儿最早正式的提出。心物二元论的根本论据是指人是由“心灵”和“肉体”两部分所组成,与唯物主义强调“一个人的肉体就是它的全部”这种论据相对立。在过去,哲学家一直都认为不能验证的思维试验。但随着复制人类的可能性出现,使得这个实验变得可能:本主题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动自心身二分法。心身二分法(Mind-body dichotomy),是指一种认为精神现象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身体的观念。它是二元论的出发点,透过笛卡尔的哲学而为西方世界关注,虽然它在一些亚里士多德之前的理念(如柏拉图)和阿维森纳主义中已经出现。心身二分法现实观往往使人认为肉体是没多大价值的。对心身二分法的排斥可以在法国结构主义中找到,那是战后法国哲学的通常立场。心物(Mind and body)问题是重要的哲学问题。探讨心灵(Mind)如何得以与肉体(Body)及世界互相影响。有人认为心灵非物质。有些人则认为心灵只是肉体的运作。但目前仍然没有可信的解释。

相关

  • 共聚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英语:Confocal microscopy)是一种利用逐点照明和空间针孔调制来去除样品非焦点平面的散射光的光学成像手段,相比于传统成像方法可以提高光学分辨率和视觉对
  • 后标准模型超越标准模型的物理学(英语:Physics 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缩写为BSM)是为了弥补标准模型的不足而进行的物理学研究。标准模型不能解释的现象包括质量的形成机制、强CP问题
  • 一夫一妻单配偶制包含一夫一妻制,是指一种两两配对,每个个体只拥有单一配偶的关系,关系中两者一生中,或在生命中任何一个时间,只会与对方维持关系。单配偶制有别于多配偶制。单配偶制在动
  • 加里·基莫维奇·卡斯帕罗夫加里·基莫维奇·卡斯帕罗夫(俄语:Гарри Кимович Каспаров、英文:Garry Kimovich Kasparov ,1963年4月13日-),俄罗斯国际象棋棋手,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前国际象棋
  • 红溪惨案红溪惨案也称巴城大屠杀(荷兰语: Chinezenmoord, literally "Murder of the Chinese"; 印尼语: Geger Pacinan, meaning "Chinatown Tumult"),是指1740年10月,荷属东印度当局在
  • 世界大百科事典《世界大百科事典》,中文惯称《世界大百科全书》。可以指:
  • 西斯拉夫民族西斯拉夫人,斯拉夫人的一支,主要在中欧平原地区活动,主要为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等。东斯拉夫人主要信奉东正教,西斯拉夫人主要信奉天主教,而南斯拉夫人则大约各占
  • 台21线台21线,是台湾的一条省道,起点为台中市东势区天冷,终点南投县信义乡塔塔加,与台18线相连接,全长共145.035公里。其中天冷经国姓乡至埔里为丰埔公路(丰原经东势至埔里),埔里日月潭段
  • 泉州泉州府,明朝时设置的府,清朝沿用。府城东有洛阳桥。明朝洪武初年(1368年),泉州路改为泉州府,隶属福建行省,治所在晋江县(县城、府治属泉州市鲤城区),辖晋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
  • 朱壬葆朱壬葆(1909年-1987年),中国著名动物生理学家。浙江省金华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09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府金华县岭下朱。1932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并留校担任助教。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