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母
✍ dations ◷ 2025-04-04 23:49:24 #微母
微母是中古汉语中的一个声母,是三十六字母之一。属轻唇音,次浊音,一般构拟作唇齿鼻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149。在先秦、两汉、六朝的古音声母中,以及隋末唐初的切韵音声母中,都没有独立的微母。后世的微母字此时都读“明”母()。在宋代《韵镜》的三十六字母中才有了独立的微母。据此可以推测,微母是在唐末宋初前后才从明母合口三等字中分化出来的。现在大多将微母构拟作。根据伊恩·麦迪逊(Ian Maddieson)的资料,在317种语言中一共有1057个鼻音,其中只出现了1次:136。朱晓农解释说:“这可以说明为什么‘非敷奉微’的微母无法长期保持这个ɱ音。……其实这应该是可以预料的,因为发鼻音要完全封闭口腔通道,唇齿鼻音是用下唇和上齿来成阻的,如果上齿漏缝那就无法发好唇齿鼻音。所以,除非全民族都是一口不漏风的好牙,否则这个音不能存在于这个民族的语言中;即使有,也会马上变成m,v,w等相近的音。”:136在以元代《中原音韵》(1324)音系为代表的北音中仍然有独立的微母,其音位地位不变,收字也基本没有变化。但根据蒙汉对音材料如八思巴文字、《蒙古字韵》等做出的拟音中,微母字已从变为或。独立的微母在明代前期也还存在。《韵略易通》(1442)的“早梅诗”中,“无”(微母)和“一”(影、喻、疑母)仍然有别。但在明代晚期徐孝的《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1602)中,微母的“问”、“文”和影母的“温”、“稳”列为同韵同声母;徐孝又说:“吴、无、晚、玩、悟、勿之类,母虽二三,音实为一味,不当分别而分别也,……今并于影母领率。”此时微母已经完全并入了影母
:335,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情况一样。在普通话中,绝大部分中古微母字都读为零声母的合口呼,如“无巫诬武舞侮鹉务雾微尾未味晚挽万袜文纹蚊闻吻刎问物勿亡网忘妄望”,只有“曼蔓”等极少数例外。中古微母只在官话中向、、转化,在其他方言中多向、、转化。考察48个方言点中中古微母字的今读的结果表明,今读的百分比,官话方言全在10%以下;如果除去“曼”、“蔓”两个特字,则全为零;内部非常一致。而其他方言中,只有溆浦话和宜春话在10%以下,而后者中也有口语用字“网”读的。杭州话和长沙话在10-20%,其他方言都在20%以上:114-115。以“尾”、“蚊”、“网”为例,列出这48处方言中“尾”、“蚊”、“网”的读音:116:上表中,官话方言中古微母字“尾”、“蚊”、“网”都不读,而非官话方言除溆浦外,都至少有一个字读或。除了受官话方言影响较深的方言,南方方言都存在古微母字读声母的现象,差别只在于程度上的不同。如果以古微母字今读比例在80%以上为标准,上述48个方言点中只有全部6个粤方言点和厦门、潮州、台北3个闽方言点达标:196。品牌Montblanc被翻译为万宝龙,Marlboro被翻译为万宝路,在普通话中第一个音节都不能很好的对应。这是因为这些译名最早先在粤语区使用,所以用古微母字“万”来翻译第一个音节,在粤语中就可以较好的对应。Salmon被翻译成“三文鱼”也是相同的原因。
相关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英语: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CDC),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举办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
- 选择性剪接选择性剪接(英语:Alternative splicing;又称“可变剪接”)是基因表达的方式,在复杂的动物例如人类细胞是非常普遍的。真核细胞的基因序列中,包含了内含子(intron)与外显子(exon),两者交
- 水钟水钟泛指以水记时的器具.漏壶为水钟的一种,又称铜壶滴漏、铜水滴漏,是一种古代的计时器,常用青铜为材料制作。李约瑟推测漏壶可能从美索不达米亚传入中国,时间可能早达公元前二
- 十进时十进时,又称十进时制或十进时法,是指以十进制来计算时间。最著名的十进时为法国大革命时推行的法国大革命时制,将每天分成10个小时,每个小时分成100分钟,每个分钟分成100秒。中国
- 紧急警报广播紧急警报广播(日语:緊急警報放送)是日本的一种可以使处于待机状态的电视、收音机自动开启的广播,其目的是通告地震发生、海啸警报等大规模灾害发生的信息,使民众能通过预防得以降
- 菖蒲菖蒲(学名:Acorus calamus),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古名蒖、䒢,是一种菖蒲科的水生草本植物。菖蒲分布很广,整个温带基本都能找到它,中国各地也都有分布。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端午节有
- 黑白无常黑白无常,源于印度神话、佛家所言的无常鬼,负责接引人死后之鬼魂入于阴曹,为死神之一,一黑一白象征一日一夜,也象征一阳一阴。“无常”原是佛教用语,为变化之意,因此表示非永恒存在
- 前奏曲前奏曲(法语:Prélude)是一种短乐曲。前奏曲以前只是组曲之前的器乐引子,在演奏之前一般演奏家要即兴演奏一小段,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前奏曲也用于歌剧以代替序曲,曲式自由,一
- 板龙板龙属(属名:Plateosaurus)是蜥臀目蜥脚形亚目植食性恐龙的一属。板龙生存于三叠纪诺利阶到瑞提阶的欧洲,约2亿1400万年前到2亿400万年前。目前已有两个已承认种:恩氏板龙(P. enge
- 于成龙于成龙画像,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作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明末清初山西永宁州(离石县)人。中国清朝官员,著名廉吏。明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出生,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