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杰(排湾语:Bungekaic Garuljigulj,1854年-1905年12月12日),十九世纪末期至日治初期在位的斯卡罗大头目,是当时统领恒春、台东东南海岸各族群地方的领袖,被授有六等瑞宝章。英文文献上一般拼其名作Jagarushi Guri Bunkiet,中文文献则音译为潘文杰。
1854年,潘文杰出生于斯卡罗猪�束社;他的母亲为斯卡罗猪�束社大头目卓杞笃的妹妹,父亲是一位来自屏东车城的(客家裔)汉人。后来,潘文杰被卓杞笃收养。
牡丹社事件发生时,潘文杰协同新任总头目朱雷与日本军队将领西乡从道等调停,并于后来朱雷酗酒无法处理事务,继承大头目职位。
1875年,他因协助清廷在恒春筑城有功,被清廷赐姓“潘”,汉名“文杰”。
光绪年间,清廷在牡丹社事件后决定将原番界以外地区纳入辖管范围,牡丹及高士佛等部落因而发生反抗事件;为避免乱事扩大,潘文杰往来各地游说诸头目与清廷签订合约。后来,潘文杰因此获清廷颁与五品军功。
1895年底,日本军队在登陆后遭潘文杰属下猪�束社协同闽客族群抵抗,因而对其产生猜忌。后来,潘文杰率领族人协助日本军队,并在台湾总督府巡查抵达恒春时派遣手下前往迎接。同时,日军更委任他为台南民政支部恒春出张所事务嘱托,以协助调解族群纷争,并促进各部落归附日本政府。
情势逐渐稳定后,潘文杰因其在地方事务上的影响力、人脉及外交手腕,深受当局倚重。
1896年,潘文杰协助当局劝导其辖下各部落儿童入恒春国语传习所猪�束社分教场就读,因而促使新式教育逐渐推广。同年,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水野遵前往恒春半岛巡视并拜访潘文杰;当时,潘文杰已双目失明。
后来,当局为报答并表扬其对于地方事务之协助,特地颁赠六等瑞宝章与天皇御赐礼品,更在1901年(明治34年)委任其为恒春厅参事。
1905年12月12日,潘文杰病逝于猪�束社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