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杰 (大头目)

✍ dations ◷ 2025-10-22 04:15:27 #1854年出生,1905年逝世,台湾原住民政治人物,斯卡罗,客家裔台湾人,屏东县历史,台东县历史,牡丹社事件,勋六等瑞宝章获得者,恒春厅,排湾族人,台湾日治时期

潘文杰(排湾语:Bungekaic Garuljigulj,1854年-1905年12月12日),十九世纪末期至日治初期在位的斯卡罗大头目,是当时统领恒春、台东东南海岸各族群地方的领袖,被授有六等瑞宝章。英文文献上一般拼其名作Jagarushi Guri Bunkiet,中文文献则音译为潘文杰。

1854年,潘文杰出生于斯卡罗猪�束社;他的母亲为斯卡罗猪�束社大头目卓杞笃的妹妹,父亲是一位来自屏东车城的(客家裔)汉人。后来,潘文杰被卓杞笃收养。

牡丹社事件发生时,潘文杰协同新任总头目朱雷与日本军队将领西乡从道等调停,并于后来朱雷酗酒无法处理事务,继承大头目职位。

1875年,他因协助清廷在恒春筑城有功,被清廷赐姓“潘”,汉名“文杰”。

光绪年间,清廷在牡丹社事件后决定将原番界以外地区纳入辖管范围,牡丹及高士佛等部落因而发生反抗事件;为避免乱事扩大,潘文杰往来各地游说诸头目与清廷签订合约。后来,潘文杰因此获清廷颁与五品军功。

1895年底,日本军队在登陆后遭潘文杰属下猪�束社协同闽客族群抵抗,因而对其产生猜忌。后来,潘文杰率领族人协助日本军队,并在台湾总督府巡查抵达恒春时派遣手下前往迎接。同时,日军更委任他为台南民政支部恒春出张所事务嘱托,以协助调解族群纷争,并促进各部落归附日本政府。

情势逐渐稳定后,潘文杰因其在地方事务上的影响力、人脉及外交手腕,深受当局倚重。

1896年,潘文杰协助当局劝导其辖下各部落儿童入恒春国语传习所猪�束社分教场就读,因而促使新式教育逐渐推广。同年,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水野遵前往恒春半岛巡视并拜访潘文杰;当时,潘文杰已双目失明。

后来,当局为报答并表扬其对于地方事务之协助,特地颁赠六等瑞宝章与天皇御赐礼品,更在1901年(明治34年)委任其为恒春厅参事。

1905年12月12日,潘文杰病逝于猪�束社住处。

相关

  • 资阳人资阳人是发现于在中国四川省资阳县黄鳝溪桥下的智人化石,于1951年发现,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大约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出土的化石是一个头骨,并保存有上颌骨的部分。伴随
  • 可塑性神经可塑性(英语:Neuro-plasticity)是指重复性的经验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由Richard J. Davidson 在 1992 年提出。神经可塑性是近期的发现,过去的科学家往往认为在婴儿关键期后,大
  • 藤泽市藤泽市(日语:藤沢市/ふじさわし Fujisawa shi */?)位于日本神奈川县中部。曾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家聂耳在藤泽市鹄沼海岸游泳时溺毙,时年23岁。现时海岸仍留有纪念碑,藤
  • 右岸乌克兰右岸乌克兰 (乌克兰语:Правобережна Україна、俄语:Правобережная Украина、波兰语:Ukraina Prawobrzeżna)是指第聂伯河以西的乌克兰地
  • 第二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华民国发生于1924年9月15日至11月3日的一场内战,以奉胜直败收场。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与沪浙皖系、广东孙中山、冯玉祥国民军联手对抗直系把持的中央政府。
  • 戴杜衡戴杜衡(1907年-1964年11月17日),原名戴克崇,笔名有苏汶、杜衡、苏文、白冷、老头儿、李今等,逝世前一直在报社从事评论工作。戴杜衡之女儿戴薇与其丈夫于2001年于政大新闻研究所每
  • 卑谬镇卑谬(缅甸语:ပြည်မြို့;英语:Pyay,又称Prome)为缅甸勃固省卑谬县的城镇,为该县首府,2014年人口134,861。卑谬建于蒲甘王朝时期,因伊洛瓦底江河畔贸易而兴起,因河利之便,英国殖
  • 农格明松格农格明松格(Nongmynsong),是印度梅加拉亚邦东卡希山县的一个城镇。该地2001年总人口11362人,其中男性5927人,女性5435人;0-6岁人口1742人,其中男876人,女866人;识字率69.19%,其中男性为
  • 戏作戏作(げさく、ぎさく)是江户时代后期的通俗小说类之总称。戏作的著者称为戏作者。戏作大致分成洒落本、滑稽本、谈义本、人情本、读本、草双纸。草双纸依内容、形态又分成赤本
  • 全印革命学生联合会全印革命学生联合会(英语:All India Revolutionary Students Federation,缩写为AIRSF)是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的掩护组织。激进学生会于1981年8月在金奈组织了一次全印研讨会,讨论印